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雙電源、挑高設計,Anidees AI8 高塔式機殼開箱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09032)

shadowsfall.tw 2016-07-28 01:04 PM

雙電源、挑高設計,Anidees AI8 高塔式機殼開箱測試
 
同樣是來自 Anidees 的作品,如果說早先開箱測試過的 AI5 是簡約、緊湊的設計,那同梯的 AI-8 機殼就是改走擴充、進氣強化的另一種方向。AI8 在外觀上具有現在較為少見,較高且短的機身設計,不過在擴充性上倒是相當的充足,除了可以有多樣的水冷配置以外,也能夠裝入 E-ATX 大小的主版;還有現今較為少見的雙 PSU 擴充能力,得以因應不同類型玩家的在規劃上的不同需求來進行配置。透過簡單的開箱以及試裝來進行介紹以及心得。

產品外箱:印上 Anidees 品牌以及型號。


外觀一覽:手上這款為透側版本,視窗範圍相當的大;外觀是一貫的簡潔風格,面板的轉角造型風格與 AI7 比較接近


前面板配置具有兩個 5.25” 空間,其中一個有開口可轉換成 3.5” 裝置使用,下方大部分的空間則是留給了進氣濾網。


前置 IO 面板位於頂部,除了電源、重置以外,提供了兩組 USB 3.0、三組USB 2.0 以及風扇控轉功能;風扇提供高、低、關閉,三種設定。


卸除前面板:出廠已搭載三顆 LED 風扇,此處也可安裝水冷排;另外可以看到 5.25” Drive bay 內也已經附上轉換3.5”用底座。


頂蓋部分則是沒有安裝風扇:可以選擇安裝120、140mm風扇,另外此處也能將冷排裝入上蓋內的空間,但冷排厚度需要做些搭配。


頂蓋內側部分:從內部照片是可以看出兩側其實是有可以按壓的卡榫可以方便進行濾網的拆裝,但不解的是中央卻又以一顆手轉螺絲固定。若需要使用按壓卡榫就得將手轉螺絲卸除。


側版部分:大面積的視窗,右下角則有電鍍效果的金屬貼紙銘牌。



機殼背部:上層 PSU 位置除了安裝電源以外還有做為水冷安裝、走線區的用意。


橡皮腳墊的部分:做工紮實,厚度也足以提供良好的緩衝效果。



內部架構一覽:深度看起來較為一般,但是因為拉高高度的緣故,所以硬碟架並不會影響主機板、顯示卡安裝區域的空間,也因此能夠裝到最大E-ATX 的主機板大小


主機板托盤區域:較大的底版 Cutout、以橡皮保護的走線開口、可重複使用的 PCIe檔版,以及 14CM 後出風風扇,中規中矩一樣不缺。


托盤較為特殊的部分:供上置 PSU 的塑膠拖架,可以看到拖架內部也具備開口,可以供使用者從中穿線講 CPU EPS 電源從中穿過。


下置 PSU 的部分:可以看到好抽換的下置濾網,另外 AI8 使用了薄橡皮墊以及魔鬼氈綁帶來從內固定 PSU 來強化抑振。另外也能看到對機構進行強化的組件。



機殼內可拆除的硬碟架:透過托盤以及定端的螺絲孔最多可以安裝三顆 3.5” 硬碟,或是使用托盤安裝兩顆 SSD。




風扇型號為 A1225L12S:應為油封風扇,最高耗電 0.3A。


5.25” Drive Bay以及內部的轉換架:轉換架可以安裝各式3.5”裝置或是 2.5” SSD,讓硬碟可用數量不致於那麼窘迫。



內建的 Fan Hub:除了已經配置的三顆風扇以及Power Input,尚有兩顆風扇控制的空間。


主機板托盤背部也備有兩顆 SSD 的安裝空間:


機殼背部的走線空間約有 20mm 算是充裕:


實際安裝一下:內部氣流的的走向相當的直接沒有障礙;但因為天生深度不足的緣故,可能使用千瓦以上的模組化電源會比較緊迫一點,使用扁線設計就比較可以避開折線、走線不順等問題。



背部一覽:


CPU EPS 8P 走線的部分:



主機板托盤背面的 SSD 實裝:因為沒有特別將硬碟架提高,因此一樣可能會遇到線材卡住的問題,不過在這次試裝使用了適當的線材出線搭配就能解決。


前置燈光一覽:風扇燈光為藍光,另外電源、硬碟指示燈皆為白光。



像這樣有些復古情懷的高塔式機殼設計現在也是少見,尤其是可以選擇上置電源的選項,在現在下置電源為主的市場更為稀有;但也因為其高挑的設計,讓主版、顯示卡的支援性都可以最大化,水冷的安裝上也能夠選用高性能大型冷排;而雙電源槽位的配置也能夠用來適應多卡、裝置分流等不同的使用場合。前 IO 面板的配置間距也是相當合理,數量也充足,也具有風扇控轉的加值功能。在強度部分也做了應有的機構補強因此也有一定的穩固性。以上特色使得 AI8 機殼在應付各式各樣的高階系統需求上都能夠得心應手。


話雖如此,AI8 頂蓋濾網的問題可能會困擾不少自行安裝的使用者,提供可方便卸除的按壓卡榫,卻又用手轉螺絲固定這件事情就相當的矛盾,算是安裝過程中最不滿意的部分。另外背面的 SSD 托架並沒有稍微抬高較為不利安裝,以及 5.25” drive bay與內部轉接架的作工不理想等這樣的小瑕疵,都是在把玩 AI8 機殼中所見比較可惜的部分。

以上就是 Anidees AI8 機殼的開箱與心得。

我部悍將刘刕 2016-07-29 08:00 PM

NZXT的機殼比較有格調

這個太醜了

jerry20530 2016-07-29 08:55 PM

引用:
作者我部悍將刘刕
NZXT的機殼比較有格調

這個太醜了


這咖最鳥的地方是 前方三顆120mm的小風扇

預設如果是兩顆140mm應該會賣翻
只是偷毫無意義的led風扇(打零分) :jolin: :jolin: :jolin:

shadowsfall.tw 2016-07-29 10:04 PM

引用:
作者jerry20530
這咖最鳥的地方是 前方三顆120mm的小風扇

預設如果是兩顆140mm應該會賣翻
只是偷毫無意義的led風扇(打零分) :jolin: :jolin: :jolin:


可以放140mm的話真的不錯,也許可以建議一下 :D

BLUESKYVFX- 2016-07-29 11:01 PM

我看到下置式電源設計,就覺得很好笑。 :D

手上遇過不少包的機器,下置式電源永遠多於上置式。 :laugh:

jerry20530 2016-07-29 11:02 PM

引用:
作者shadowsfall.tw
可以放140mm的話真的不錯,也許可以建議一下 :D


led能吃嗎?? 廠商腦有洞??

對靜音、風量、功耗 根本沒幫助

搞一堆風扇 浪費電製造噪音 還接一堆線

要買這咖 寧願選便宜點的ai5透側板

http://24h.pchome.com.tw/prod/DRAE4J-A9006NDKP

tapewu 2016-08-02 04:29 PM

A16 V2 靜音

話說台灣怎麼沒有進這一款,感覺不錯啊

Yusunu 2016-08-02 06:05 PM

引用:
作者BLUESKYVFX-
我看到下置式電源設計,就覺得很好笑。 :D

手上遇過不少包的機器,下置式電源永遠多於上置式。 :laugh:

真的,下置式電源除非是用特別設計的電源供應器,不然...

電源正放,與一般設計相比,對輔助機殼排熱呈現“負幫助”, :jolin:
電源倒放,又好好的增加灰塵堆積在電源供應器內的速度, :tu:

實難了解採用這種設計的好處在哪裡?一堆號稱玩家機殼都在用。 :confused:

OscarShih 2016-08-02 06:19 PM

引用:
作者BLUESKYVFX-
我看到下置式電源設計,就覺得很好笑。 :D

手上遇過不少包的機器,下置式電源永遠多於上置式。 :laugh:

下置只是鎖在下面一定有事的
一般OK的殼會給你一塊好清理的濾網
最近有名的R5機殼, 那種是很理想的設計


引用:
作者Yusunu
真的,下置式電源除非是用特別設計的電源供應器,不然...
電源正放,與一般設計相比,對輔助機殼排熱呈現“負幫助”, :jolin:
電源倒放,又好好的增加灰塵堆積在電源供應器內的速度, :tu:
實難了解採用這種設計的好處在哪裡?一堆號稱玩家機殼都在用。 :confused:

放下面真的必須要有濾網設計

如果灰塵問題解決, 我覺得是比上置理想的
一個你已經寫了, 它不用去吸PC的溫度
再來是好安裝, 重心在下面, 好理線 (因為PCI-E和硬碟大多在下面)

簡單說下置的爛殼我不會想買, 但好殼 (也不用多好, 1K多的就OK了) 我會選下置的

聳鐵人 2016-08-02 07:15 PM

下置式電源有什麼問題 :confused:

迎廣機殼比較好看,玻璃透測真銷魂 :hungry: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05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