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MD太沒膽也太摳了,其實原廠散熱器(Wraith) 可以設計到10cm fan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03692)
|
---|
AMD太沒膽也太摳了,其實原廠散熱器(Wraith) 可以設計到10cm fan
我量過幾款m.b.,
就算是尺吋最小的m-itx,保留給cpu的區塊也是 9.5cm*9.5cm, 連經常縮減m.b.尺寸的asus也是保留 9.5cm*9.5cm 給cpu。 (e.g.一樣是 m-atx,asus的產品經常小於其他公司。) AMD的新散熱器Wraith 採用 9.2cm fan, 設計意圖很明顯是為了避免干涉發生, 最主要的對象應該是『記憶體』,也避免要拆記憶體時須先拆cooler的麻煩。 從原本的7cm 放大到 9.2cm ,一般外行amd粉絲或許會認為誠意十足,但我從沒這樣覺得過, 其實採用10cm fan 才是在製造成本、散熱力、靜音.....等各方面平衡的最大極限。 11cm fan 沒有幾間公司設計過,算特製品,硬性採用會增加成本; 12cm fan 的面積過大,導致散熱器高度必須大幅增加以避免與記憶體干涉。 10cm fan 在市場上不多見,但其實很多風扇廠都有這款產品,並且已經完成各種開模, 所以要量產不會有多大問題;也有很多規格可以挑選,不會被『選項過少』這一點綁住。 至於10cm fan 所配對的 導熱鰭片, (10-9.2) / 2 = 0.4 cm ,這距離不能說小,存在著干涉問題, 但是 cooler 可以設計成『略偏一邊』的下吹式,可避免掉要拆記憶體時須先拆cooler的麻煩。 並將鰭片拉高1cm,空出鰭片下方的空間給供電電感的散熱片。 各網站的測試數據都出來了,對應 amd現階段的諸多產品, 9.2cm的 Wraith 真的只能算堪用。 |
|
![]() |
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費者付的錢已經包含cooler的生產與運輸成本,
這cooler 絕對不是免費附贈的, 既然如此,為何要買一個不堪用的東西,然後放著當垃圾 ? amd 跟 intel 的市佔率差異極大, 性能方面,ipc有明顯落差, 所以 一個錢夠買intel 又有高度效能需求的人是不會去買amd的, 故intel就算在cooler方面稍微擺爛,消費者會因此轉去amd陣營嗎? 還是認賠再買一個散熱器? 噪音與高溫,這2者皆是擾人的問題, amd 若不在cooler方面放甜頭,只會更加讓他自己陷入窘境。 在製造數量方面,隨cpu出貨的cooler 會是坊間任何一款cooler的百倍以上, 所以隨cpu出貨的cooler絕對有售價優勢, 因此消費者多花5~10usd 可以得到價值20 usd以上性能差距(以坊間cooler做為計算基準)。 |
不愧是在AMD投資幾百萬的
|
對啊,真的該去跟蘇嬸毛遂自薦一下,這樣amd重返農藥就指日可待惹
|
引用:
Lisa蘇 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回台灣, 而且光有人才是遠遠不夠的, amd現在最迫切的就是"錢", 要救amd至少要一次性無償灌入 35億~55億美金, 你覺得哪個人才或 哪種創新概念可以價值這麼多錢? ============== 我想你們都不懂 從 9.2cm 升到 10cm 可有多少差異吧?! 以流道截面積來說, 9.2cm fan 與 10cm fan 的軸承佔用的面積是可以一樣的, (軸承直徑 從 3.0 到3.5cm都有。) 假設均為3.0 cm: 換算之後,10cm fan 比 9.2cm fan 多了約20%的流道截面積。 假設均為3.5 cm: 換算之後,10cm fan 比 9.2cm fan 多了約22%的流道截面積。 這多的20%的面積用於降低『響度』或 提升散熱力 都是可達明顯效果的。 |
引用:
二十一世紀的AMD是中國人的AMD :eek: :eek: |
9.2公分的風扇 是業界常規的尺寸不是嗎?
對主版規範有高相容性 又省成本 選10公分才麻煩吧? |
謝謝大寫哥不遺餘力支持AMD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