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測試】多硬碟需求少不了的ICYCube MB561U3S-4S (圖多,不喜勿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61910)
|
---|
【開箱測試】多硬碟需求少不了的ICYCube MB561U3S-4S (圖多,不喜勿入)
長期以來零零散散買了很多儲存裝置,有時真要擺在一起使用,看到各個
外接盒附的變壓器大小規格不一,有時讓人很心煩,心一橫,找了台4層 外接盒試看看。翻遍網路文章,常用的Stardom四層外接盒已有人開箱了, 反倒是這咖沒人開過箱,就讓小弟獻醜囉。 以下為簡單數位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延續ICY Dock的風格,正面載明型號,有分兩組色系,分別是銀白色 及黑色系,由於周邊均多黑色,選了顆銀白色。下方有簡單產品特色圖示 及規格,它不但支援USB 3.0也支援eSATA 6Gb/s。 ![]() 外盒兩側側面也有好圖可看,其中一面寫支援2.5"/3.5"儲存裝置,另一面 為產品背面特寫及散熱機制示意。 ![]() ![]() 背面有九國文字敘述,下方載明了詳細的規格。 ![]() 開箱囉,這是見面禮。 ![]() 毫不客氣的把禮物拿到一旁,可以看到說明書及外接盒。 ![]() 產品所附的電源線、USB 3.0及eSATA線。 ![]() 外接盒是這樣包裝,厚厚的保麗龍撐著向來是該公司包裝的特色,較不 用擔心運送過程的破壞。 ![]() ![]() 保麗龍的一側隱約透露的外接盒的背面。 ![]() 來個包著塑膠袋的正面、底部及背面照吧。 ![]() ![]() ![]() 螺絲袋分兩包,可分別鎖2.5" HDD/SSD或3.5" HDD。 ![]() 上菜了,先仔細看底部照,四周有防滑膠墊,蠻穩固的,中間的標籤載明它 的輸入電流為2.5A。 ![]() 上方示意圖,公司大大的Logo就秀在上面,淡雅的設計還不難看。 ![]() 正面照再看仔細點,下面近1/3處為透氣散熱孔。 ![]() 把灰色的按鈕輕押就可以退出固定橫桿。 ![]() 輕鬆一拉就退出抽取盒,它就是長這個樣,不管您是厚厚的3.5" HDD或是常見 尺寸的2.5" SSD都可以安裝,唯一就怕您的口袋不夠深裝不滿四顆。 ![]() ![]() 四個抽取盒全拿出來,來瞧瞧它的電路板設計。 ![]() ![]() 來看個美背照,上半部是大大的散熱風扇,下面有排線接頭、風扇轉速調鈕及電 源線安裝處。 ![]() 風扇是可拆的,拆下來長這個樣子。 ![]() ![]() ![]() 風扇是標準8公分扇,麻煩一點的是更換它時的線頭需要自己會處理。,不過也可以 直接向ICY DOCK購買更換即可。 ![]() ![]() 想要測試這台外接盒的傳輸率極限,祭出Sandisk Extreme II測試安裝, 就這樣擺上去,然後背後鎖螺絲,簡單吧。 ![]() ![]() ![]() 簡單開箱到此為止。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9X79 WS BIOS 4601 CPU: i7-3930K RAM: Team Xtrem DDR3-2400 4G*4 系統碟: Dell H700 1GNV + Seagate 15K.7 SAS 600G HD SAS Raid: Dell H700 1GNV 硬掛上LSI 9260 v6.704.12.0 Driver SSD: Sandisk Extreme II HD: Toshiba 2TB OS: Windows 7 x64 SP1 Ultimate USB 3.0 Driver: ASmedia 1042 v1.1610.0 eSATA Driver: Marvell 9230 v1.2.0.1041 原本以為它MB561U3S-4S支援UASP,興沖沖地在Windows 8.1開啟裝置管 理員,結果挺失望的,這咖不支援UASP,僅能跑BOT模式。 ![]() USB 3.0右下角退出通知也沒法跑出UASP模式。 ![]() 再拿到Windows 7下的ASUS USB 3.0 Boost軟體作確認,真的不能跑UASP, 好吧,死心囉。使用過程中致電ICY DOCK詢問關於UASP功能,公司回覆告 知IC廠正在調適韌體,待驗證完成,會釋出讓使用者下載更新,屆時就可 支援UASP,期待更新後的傳輸表現。 ![]() 以下測試分別針對單碟於Marvell 9230內接環境及外接於MB561U3S-4S的USB 或eSATA測試,因為不支援UASP,全數以Windows 7環境作測試,最後作簡單 比較圖,觀察SSD於內外接損耗的差異。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來測,在小檔案 容量(1MB)或大檔案容量(8MB)讀取速率,由於USB不支援UASP模式,因此 損耗率明顯擴大,eSATA內外接差異不大。 ![]() ![]() 但若以線性讀寫觀察,USB 3.0模式的確限制住了傳輸速率。 ![]()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eSATA寫入明顯 弱於內接。 ![]() ![]() Anvil's Storage Utility設為預設Compression 100%模式,把容量值從 1GB~32GB全測試一輪。由於Anvil's與X79的SATA控制器八字不合,即 使最新版的搭配,寫入測試速率偏低。 循序讀寫。 ![]() 4K讀寫。 ![]() 4KQD4讀寫。 ![]() 4KQD16讀寫。 ![]() 32K讀寫。 ![]() 128K讀取,H700單碟不是X79的對手。 ![]() 各項目的寫入分數因Bug致寫入速率極慢並拖累。 總得分數。 ![]() ![]() ![]()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Benchmark及Compress Benchmark。 讀取方面。 ![]() ![]() 改以IOPS角度觀察。 ![]() ![]() 若以Copy Benchmark觀察。 ![]() ATTO Diskbenchmark v2.47針對了64K、64MB、256MB、512MB、 1GB及2GB等不同檔案長度分別測試。 ![]() ![]() ![]() ![]() ![]() ![]() ![]() ![]() ![]() ![]() ![]() ![]() 將各參數值比對。 ![]() ![]() Crystal DiskMark採Default分別測試50MB~4000MB的全數容量測試。 循序讀寫速率。 ![]() ![]() 512K讀寫。 ![]() ![]() 4K讀寫。 ![]() ![]() 4KQD32讀寫。 ![]() ![]() HDTune v5.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 循序讀寫。 ![]() ![]() Extra 額外讀寫測試。 ![]() ![]() Random 隨機讀寫測試。 ![]() ![]() 檔案基準測試(File Benchmark)測試圖,分別測試32KB、64KB、64MB 及256MB。 循序讀寫。 ![]() ![]() 4K隨機讀寫。 ![]() ![]() 4K隨機讀寫(32)。 ![]() ![]() HD-Tach RW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讀取測試。 ![]() 32mb(Long Zone)讀取測試。 ![]() InHouse DiskBenchMark 循序讀寫及隨機讀寫測試。 ![]() ![]() ![]() PCMark7測試。 ![]() ![]() PCMark7 Raw測試。 ![]() ![]() 簡單做個以下小小的測試結論,希望對大家選購時有幫助。 優點 1. 兩色系的外觀還不難看,或許能吸引特定族群。 2. eSATA與內接SATA傳輸率相比,損耗率相對地小。 3. 齊全包裝及提供散熱風扇可減少機箱內的熱能堆積。 缺點 1. 不支援UASP,USB 3.0傳輸效能不及於eSATA。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 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大型外接盒 多半是應用在HDD 需要螺絲固定 有點礙手礙腳
目前早有免螺絲的多層外接盒 光這種缺失 會被很多人打槍! UASP 在外接盒應該意義不大 SSD目前容量不夠大 很少人會拿來備份資料 除非是有工作性質 才需要外接SSD 純系統 還原軟體 直接蓋了 速度跑不出極限 外接UASP 實質應用上面也快不到哪去.... |
可以問一下測試結果的圖表是用EXCEL做的嗎?
整理這麼多數據看起來真的很專業說 |
to jerry20530大
有鎖螺絲或沒鎖螺絲,其實都各有擁護者,會想測UASP,主要是考量也許愈來 愈多汰換下來的SSD若擺進去用的效能差異性,若單純HDD當然跑不到極限值. 人總是會貪心,希望馬兒不吃草又要馬兒肥,當然我也希望它支援UASP也可以 穩穩地跑HDD.. to marks大 是真的用Excel 2003作的,沒用到其它軟體. |
小弟有短暫使用一天的心得
1.背風扇有低沈的隆隆聲,不算太吵,也不算安靜 2.用USB接上多媒體電視盒時只辨識到一顆硬碟 3.白色版頗有質感,放在客廳還蠻好看 |
買過USB2.0版的MB561US
風扇設計很爛 沒裝好容易接觸不良 運作到一半不轉 裝滿四顆7200RPM HD 風扇有問題時 HD溫度會飆到八九十度 連外接盒都會燙手 熱死過兩顆HD 目前放著生灰塵中 |
推用心 好奇如果USB3同時傳輸多檔 卡死的現象會不會比USB2嚴重呢
|
它不支援UASP,所以多檔傳輸還是要照順序來,卡死是沒怎麼遇過,但真的就是
USB 3.0 BOT模式的問題,不苛求.所以小弟若要大檔或多檔傳輸,還是喜歡用 eSATA模式.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3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