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台灣熊建構屬於自己的多功能雲試做系列文之二:梭魚搭上i310-SB3專車速度實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02076)
|
---|
台灣熊建構屬於自己的多功能雲試做系列文之二:梭魚搭上i310-SB3專車速度實測
思想起
望著螢幕發呆許久…!游標的閃爍不時催促著手指頭快一點快一點,但是速度快慢終究不是只看指尖的跳動,腦袋…轉的快慢也是關鍵,面對多變與與時俱進的科技與設備,怎樣使用才能順心如意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擔任MIS或是從事iT/3C相關領域工作的人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對於日日新的科技與設備永遠像是發現大玩具般的雀躍,但也經常在煩惱或是好奇怎樣的組合才叫”最佳組合”或是”最速組合”抑或”超值組合”?那有沒有集前二者的雙效組合甚至三效組合?這些疑問可能就只有藉由不斷的匹配與測試才能得知結果,因為即使同一測試平台,同樣叫做USB 3.0介面都有可能有不同的速度呈現,更遑論相同的裝置在不同平台上的效能表現了,這在今天這一篇分享文章中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測試數據。 圖 N01 這次的測試主角是擔任備份或是資料吞吐進出交換使用的i310-SB3加上Barracuda 2TB硬碟這樣的組合。 ![]() 看當下 先來回想一下,還記得上一篇有關建置您自己的雲的相關文章嗎?「數位年代、巨量資料的世紀,建構屬於自己的雲試做系列文之一:建構與開箱 」,沒錯!今天這一篇應該算是相關的系列文之一,沒有冠上同名系列是因為以星盟的STARDOM iTank i310-SB3外接儲存裝置搭配希捷Barracudea系列硬碟作為華芸AS-604T NAS的資料再備份裝置,或是將資料備進NAS之中是一個很適合的組合,同時如果將這樣的裝置拿來當作多台PC與NB間以及多顆硬碟交互抽換使用也是相當的便利,所以考慮他在應用上的獨立性,所以把它獨立了出來做了一些效能上的測試與分享。所以它不只是數位年代、巨量資料的世紀,建構屬於自己的雲試做系列文之一的搭配設備,也是MIS與IT/3C使用者可以單獨或是整合使用的設備。 在這一段的分享內容你可以看到甚麼 雲架構的建置概念您就請參考前一篇分享文,在那一篇裡面也包括了iTANK i310-SB3的開箱文。這一篇你可以看到的是i310-SB3搭配Seagate Barracuda進行效能測試的相關數據,包括eSATA介面與USB 3.0介面這兩介面的數據與效能差異。實際上相容與合用的硬碟就是您手上既有的SATA介面硬碟或是可以參考「市售5顆2TB硬碟測試」一文來做挑選,而熊採用手邊既有的Barracuda來做測試不但是為了方便,也是因為累積的測試數據比較多對需要進行比較或是檢驗i310-SB3是否會造成效能損耗可以有較可靠的參考。另外這一篇之中您也可以看到在同一張主機板之中,不同位置的USB 3.0介面速度是否都一定相同?這樣的測試好像很少人做,所以就由好奇的台灣熊來測試給您看,這樣也可以解開一些為甚麼有些裝置評測人員的測試(或是開箱文)與您自己測試怎麼不太一樣的疑問,也許也可以解開為甚麼A品牌的的裝置測試會優於B品牌、可是有些測試中反而是B品牌的裝置優於A品牌這樣的疑惑…。就請繼續看下去吧! 測試平台規格 這次的測試平台是開放式的平台(就裸機啦~),選用最近推出新CPU的AMD平台,之前熊特別測試過”intel特別加持過的i3-3225 CPU”,這一次就測試一下AMD推出的猛將APU A10-5800 CPU,搭配的是技嘉口碑不錯的黑板系列主機板,這下才意外挖掘出intel 在中階入門的i3 CPU層級產品,為何要突然增加一款IGP採用與i7高階同級的HD4000內顯,也就是i3-3225這一顆特別式樣款的CPU,原來是預埋伏兵…,呵呵~再講下去就離題太遠,這件秘辛就等主機板開箱測試文中再來跟大家分享熊的發現與看法! 圖 N02 裸測平台採用有eSATA的主機板擔綱演出。 ![]() 測試平台規格: 主機板:Gigabyte GA-F2A85X-UP4 處理器:AMD A10-5800 顯示卡:CPU內顯/Radeon HD 7660D 記憶體:UMAX DDR3-1600 8GBx2 硬碟機:WDC WD6400BEVT 光碟機:ASUS DRW-1814BLT 電源供應器:Thortect Thunderbolt Plus TP-TP850AFAG-7R 作業系統:windows 8 64位元中文企業版 受測裝置:iTank i310-SB3 + Barracuda ST2000DM001-9YN164 圖 N03 測試平台系統硬碟傳輸參考數據 ![]() 這是由系統硬碟利用FASTCOPY2008軟體測試由E:→D:的傳輸速度作為參考值,WD6400BEVT是一顆5400RPM的硬碟,E:與D:為同碟分割區,所以這測試數據只是讓讀者對i310-SB3 + BARRACUDA的組合,對接受來自系統碟的資料傳輸時的數據,有一個相對的參考作用,請不要變成是WD與SEAGATE硬碟的效能PK,畢竟2.5”5400RPM跟3.5”7200RPM整個使用環境與規格差異太大,所以在此特別說明。 實測數據公布:eSATA測試結果 根據經驗法則有eSATA當然是先測一下eSATA咯! 圖 N04-N07 一項資訊與七項測試結果 ![]() ![]() ![]() ![]() 實測數據公布:主機板後網路下方USB 3.0測試結果 在一般裝置還有搭配AS-604T的一鍵備份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USB 3.0當然更要測! 圖 N08 CrystalDiskInfo與CrystalDisk的圖… ![]() 真的是差這麼多嗎?看清楚一點… 圖 N09 CrystalDisk使用主機板後方RJ45介面下方的USB 3介面測試結果 ![]() 128.7 / 127.2 …經驗說應該是有晶片組或是匯流排上的一些分配因素,所以這數值應該換個介面再測一下! 圖 N10 換到前方的19PIN USB3.0擴充介面測試 ![]() 果然…數值回到203.6 / 198.7,而且很意外的比在不同的平台下利用SATA 3(6G)介面下測試的數據還來的高,這一顆單碟1TB技術的3碟片版Barracuda之前在另一平台的SATA-3(6G)介面下測試成績是174.5 / 167.8,在這裡經過外接盒介面竟然不降反升! 當然i310-SB3是沒有磁碟加速這樣的功能啦!一般而言儲存裝置經過介面的轉接或是擴充後都會有所損失,就如同一般我們都會認為主機板後端的USB介面應該效能會優於前端經過轉接擴充的USB埠是一樣的想法。而我們也知道Barracuda這條梭魚也不可能智慧去判斷前端的裝置與介面型式,所以有這樣的效能與成績差異當然是intel與AMD晶片組平台的差異,以及主機板廠在主機板設計時的主、副各IO晶片間的選擇、配置與匯流排分配等等所形成的不同特性,所以以後有需要(如無特別講究當然就不必多此一舉)就可以針對自己的主機板不通區塊的介面給他試試玩玩。 既然前端數據這麼漂亮…當然就直接進入下一個階段咯! 實測數據公布:主機板前方USB 3.0測試結果 圖 N11-N14 一項資訊與七項測試結果,又有意外發現! ![]() ![]() ![]() ![]() 您發現所謂的意外發現了嗎? 結論與心得 經過這樣的測試之後,不管是對iTANK i310 + Barracuda這樣的效能表現,還有eSATA與USB 3.0介面間的傳輸效能比較,應該都有明確與詳細的了解。外接裝置只要用料與做工紮實搭配得當,在效能與設備安全上應該都是一個保障,對資料的安全或是交換上也是多一個便利的工具。而透過上面的數據可以發現eSATA介面與USB 3.0介面的速度在不同測試軟體中互有輸贏,但是在這一次的測試中你有甚麼意外發現嗎?透過圖N15來告訴你。 圖 N15 eSATA與USB 3.0傳輸效能測試 ![]() 眼尖的您透過長條圖應該就已經發現了,也許是資料取樣的關係,在這次的測試數據中eSATA多數還是如預期呈現較佳成績,少數由USB 3.0下的數據領先。但是以務實的實際傳輸COPY測試結果,反倒是USB 3.0介面以50.12 Mb/s小勝eSATA的44.58MB/s,不過這有可能就是剛剛提到的取樣資料特性所形成的誤差所成就的結果。 搭配ASUSTOR AS-604T做備份與資料彙整的後勤官iTANK i310已經完成戰備狀態,那接下來就是負責外交的ASUS RT-N10E與ASUSTOR AS-604T的進一步分享,當然跟i310-SB3有關的一鍵備分功能也會在後續的分享中跟您分享,下一篇見咯! 參考資料: 數位年代、巨量資料的世紀,建構屬於自己的雲試做系列文之一:建構與開箱 開箱五款市售2TB 3吋半大容量的硬碟效能評測 個性、多元、整合,外接硬碟最佳使用原則與方案開箱。(全程搶先Windows8下進行測試) Thortect Thunderbolt Plus 850開箱,Plus不只是Plus! 主流旗艦兼顧無線GA-Z77X-UD3H-WB主機板開箱評鑑!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