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 書籍/專欄 閱讀有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25142)
|
---|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 書籍/專欄 閱讀有感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 書籍/專欄 閱讀有感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eadline/2262677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0893 這陣子我買了實體書,目前看了1/2,另外也斷斷續續的看還在持續連載中的專欄。 這樣一則接一則的故事,完全用第一人稱主觀想法的口吻,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來修飾, 就這樣赤裸裸的描述臺灣在地社會各階層的百姓生活態樣。 其中有些故事篇章,我讀了,心理真的一時之間會有些酸酸的感覺。 臺灣在地有這麼多的真實的赤裸裸的故事,蘋果日報的編輯團隊真的很有心, 不多做修飾的把它們整理出來。 我看了書籍的部分,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本書籍要列為臺灣高中生的第一本"課外讀物"才對。 也覺得其中很多故事,都很值得被改編拍成電視單元劇和畫成單元漫畫故事, 但是改編的作品必須跟原作的採訪稿一樣,結尾要留白,也就是說採訪者並沒有在稿件中 留下故事情境或事件到底是對或錯的任何評論,對或錯留給讀者自己去評斷, 採訪稿只是描述故事情境或事件的經過或者被採訪者自身所描述的評論。 當然改編的電視劇或漫畫也是一樣, 對或錯留給讀者自己去決定,電視劇或漫畫同樣在描述故事的情境或事件的經過。 後來我又想到,原來日本有位漫畫家畫的兩套作品就是類似這樣的在描述社會百態。 弘兼憲史的 人間交叉點 和 黃昏流星群,這兩套漫畫的主題其實都是嚴肅的社會百態, 所以畫出一些service來吸引閱讀者能繼續看下去是必然的。 現在的臺灣 人間異語 系列出版之後,我發現臺灣在地也有這麼多的故事, 不把它電視戲劇化和漫畫化,真的是一種遺憾。 不過更遺憾的是,臺灣因為有NCC和某些衛道人士團體、 以及某些所謂的高層的插手,再好的臺灣在地故事範本, 最後的成果作品呈現的效果都會是"不倫不類",也就是說最後成品所呈現的概念、故事精神, 會與原作的採訪稿有著極大的落差。 這幾年我幾乎很少買文字為主的書籍了(工具書除外), 但是 蘋果日報 人間異語 書籍/專欄 真的是值得一看的。 印象中PCDVD有位網友有大致的描述,他和女友曾經很窮,然後他靠女友接濟一段時間?(不曉得有沒有記錯?) 但是他靠股票操盤之類的,終於熬出頭了,然後多出來的錢買了個數萬塊的卡漫模型來稿賞自己。 不曉得這類熬出頭的故事,有沒有機會上人間異語專欄? --- |
問題是你怎麼確定故事是真的?
|
引用:
就算是假的,掰的內容也比臺灣其它在地報刊寫的好。 |
引用:
既然要看[掰]的內容 小弟相信有更多的小說文筆比它還好..... :ase |
引用:
早說嘛 :rolleyes: 你就是只選擇自己相信的,其他都是無稽之談 |
引用:
無限上綱,過度 解讀/腦補 了。 |
是真是假.何必那麼在意?
我是覺得...當它能帶來"省思"並助我們再看清自己所處之地 就是好書 謝謝推介.鄙人每天本來都會到人間異語去看每天的故事 也許看實體書有另一翻趣味所在.謝謝心得分享 |
若故事是真的,對讀者的啟發來自於事實本身。
若故事是假的,對讀者的啟發來自於編故事的人。 |
詳細地觀察 + 瞭解身邊的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 所處環境 + 人生哲學 + 生命經歷 ....
絕對真實有趣 + 自己就是類似人間異語的創作者 . 不過是沒有訴諸文字表現罷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 + 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 ............... 創作意味濃厚而高階 ========================================== 以上是人 => 現實的說法 若論書 => 人的說法 ?? 先看書 . 擷取書中概念 . 用以瞭解現實或應用於現實 其實也不錯 許多知識的流傳必需走先書後現實的方式 既是學習 . 教育 :agree: |
轉載一篇「人間異語」的故事,重點在下面的第一篇留言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21127/34668232/ 人間異語:當男友知道我的秘密 2012年11月27日 Q:妳25歲才初戀,為何男友又突然決定不跟妳交往? A:以前在學校,我對男同學沒感覺,我同學都說我是安分的女生。大學時有男生追我,我一樣很冷漠。我大四在校外圖書館工讀,畢業直接留下來工作。隔年,行政部門新上任的組長對我很照顧,我要寫些活動企劃,他幫我很多忙。時間久了,我們就在一起,他也常到我住的地方。每回他到我那,就想跟我做那件事,他認為情侶這樣很自然。可是,我覺得才剛交往,這樣太快了。我想慢慢來。我沒有不喜歡他,他憨厚,外型斯文。我喜歡跟他在一起,但就是害怕做那件事。 然而,我還是沒有辦法拒絕他的請求,所以我們還是做了。我覺得,這樣我們關係就更加確定了。有一次,我鼓起勇氣,告訴他我的一段過去。誰知,我講完後,他就說,他需要重新考慮我們的關係。我好後悔,我不應該跟他說實話。他後來都不理我,上次,我趁上班午休,找他到樓梯間談,他說我們最好只做朋友。我很傷心,現在暫時請假,避免看到他。 Q:妳跟他說了什麼? A:我說,我對性很恐懼。因為我曾經被強暴過2次。第1次是我17歲時,我爸有個好朋友,是個教授。他常來我們家,跟我爸聊天。他知道我喜歡讀書,就常跟我說一些他看過的好書,也常送我一些書。有天,他來的時候,我爸媽不在,我讓他進來,他就藉口要參觀我房間,然後侵犯我。我那時太年輕,他把我弄得好痛。我完全不敢跟任何人說。後來,他再也沒來過我家。這使我很長時間都害怕男生。 好不容易信任別人 第2次是我19歲時,我樓下鄰居家有一個姊姊,學服裝設計,她很喜歡我,每次看到我,都說我的身材很適合當模特兒。她設計新衣服,會叫我試穿。她曾經想把我帶進她的工作環境,可是我爸媽不准,覺得我應該先顧好課業。有次,我騙我爸媽說要去同學家討論報告。我是偷跑去她舉辦的時裝秀,幫她做了1次表演。那晚我們住飯店同個房間,她性侵了我。我一樣什麼都沒跟別人說。 Q:妳因此無法跟別人親近? A:要很慢很慢,在我覺得十分安全,不會受傷時,我想我會願意。我高中、大學時有段時間,特別暗戀男老師和班上比較中性的女生。其實我不能怪男友無法接受。跟他相比,我自己更害怕我過去那2次經驗。只是,我很難過的是好不容易我可以接受一個信任的對象,卻因我說了過去的秘密,讓他受不了。我想他一時難以承擔我的遭遇,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其實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又怎麼苛求他?我打算離職,一個人去旅行,好好面對這些問題。 記者許家峻採訪整理 ================================================================================================================== 李喬菲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我實在很懷疑這篇文章的真實性! 一位法國華裔女作家劉捷寫了一本小說《花》,其中一段描述一日籍女子「郁子」和朋友坦承她被強暴的經驗,這是造成她日後恐懼性的主因。 很巧的是,郁子和這篇新聞的女主角一樣,都被強暴過兩次,也都在和男友坦白後痛失感情。 書中的郁子,第一次被強暴時是在家裡沒人時,被爸爸的教授朋友侵犯。 第二次是在她19歲的時候,被鄰居姐姐強暴,「剛好」她也是時裝設計師,找郁子去做模特兒,又很巧的兩人共赴時裝展,郁子在夜宿旅館時被強暴… 我可以合理地懷疑這篇新聞來源是一本虛構的小說嗎? (詳見《花》聯合文學出版,劉捷著。p.170頁) 我無意窺探受訪者隱私、也無意揭瘡疤。原因只在於,我一直是這個專欄的長期讀者,我認為它提供了許多邊邊角角、不為人知的故事。而今天看到這篇報導,我實在無法說服自己這是巧合。 究竟是記者捏造受訪者還是受訪者胡說八道? 我還是覺得很扯!現在的新聞來源已經延伸到文學小說了嗎?怎麼就這麼有把握讀者不會讀過這本書? ================================================================================ 到底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還是有人造假被抓包,我就不太清楚了 我對這種文章多是半信半疑,這些文章10篇當中或許有9篇是真,但200篇裡可能就有20篇是假了 作者如果是想對讀者傳達某些想法,大可用小說或散文的方式來寫,用這種類報導的方式來寫自己的想法,有欺騙讀者的嫌疑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3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