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華碩即便入門 TUF都採用 6 層 PCB 與 12+2 相供電設計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4496)
|
---|
供電差異早就知道,價格不同沒啥好抱怨
質疑的原本就是多層板這個說法而已 沒上12,16核心根本不擔心 再說明年功耗又更低了 話說買6核心的人覺得上12核心以上很重要 :laugh: :laugh: :laugh: |
另外~
微星MPG-X570-GAMING-EDGE-WIFI 省在M.2只有一個4.0 WIFI開了之後還會少一個PCIE 3.0插槽 但是我覺得都不重要.........省些不痛不癢的,我真的覺得無所謂 https://tw.msi.com/Motherboard/supp...AMING-EDGE-WIFI |
引用:
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 也太慘了吧...... :shock: :shock: :shock: |
引用:
搭配锐龙9 3900X,超频到4.3GHz(电压1.4V),持续拷机一个小时,分别记录MOSFET供电元件温度、PCB电路板背部温度。 列表很正確阿 3900X超頻需要加強MOS散熱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w#gid=639584818 |
另外,它們給測試條件,也許是水冷+裸機
其實裝箱有風道搭配下壓式空冷我相信溫度根本不高 我用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 +3700X+原廠散熱~平常也都在50度 哪天想不開升級下一代16核心,我想功耗下降後~再升級更高規格的下壓式散熱不會有問題 直接14公分風散對著MOS吹能多高溫阿XD [空冷] [XF] 貓頭鷹 Noctua NH-C14S下吹式六導管靜音CPU散熱器-提供最安靜與頂級散熱效果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174401-1-1.html |
引用:
基本上這種測試除非是直接拿測溫槍去量 不然直接拿主板感應器數據出來比較的參考價值不高 除了軟體誤判的風險,每家感應器位置也不見得一樣 測到的數據就不會是同一個基準線 |
引用:
感謝大家提供的資訊..... 因為沒打算買額外的散熱設備(很賭爛灰塵),所以想要整套都用原廠散熱就好,也沒啥機會超頻,DDR4-2666的模組我是能超啥呀.... 看到 VRM/MOS 的溫度差這麼多 (我知道可能有誤差),所以臨陣換槍,從 MSI 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 再換回原本的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 (WI-FI) (5890元) 到底插上四條美光 DDR4-2666 CL19 16GB*4 能不能正常勒?這個週末應該有答案,會再上來更新結果... |
不超頻穩定用或許還有降電壓的範圍吧?
|
引用:
我覺得你的問題要換記憶體比較有解 雖然換主機板可能有用,但是那種比較碰運氣 有很大的機會換了主機板還會一樣問題~再說換主機板難度高多了 :jolin: |
引用:
完整影片 [YOUTUBE]_7PkZwY9PWM[/YOUTUBE] 內有4家平價X570主板供電分析 測試環境是21度冷氣房、無直接風流 用數位溫度計+感應線貼在MOSFET跟PCB背面 並跟主板感應器溫度做比較 所以不是"直接拿主板感應器數據出來比較" 另外無直接風流是為了測出本質差異 (但似乎有CPU散熱器的間接風流,13:25秒處看誰英文好幫忙翻譯一下) 越涼的越不用擔心過熱與長時間穩定度 當然很熱的可以自己多加風扇去壓住高溫 反正主板有感應器,建議多留意工作溫度 但同樣200鎂價位(約6000台幣) ASUS TUF X570的CP值無疑是相當高的(也是唯一6層板) 另外技嘉X570 Elite也相當不錯,供電與一體擋板都看齊高階板 至於要把贈品算進CP值的話是另一回事 另外影片結尾有一點說得很好 千萬不要有品牌迷思 任何新產品都要重新審視各廠用料差異 甚至自家不同等級產品的差異也可能很大 而且優缺點也不一定會延續到一代產品上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1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