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媽祖跟觀世音菩薩哪個大......???!!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25460)

syntech1130 2017-03-29 01:43 PM

引用:
作者超獸機神斷空我
可是感覺起來觀世音是個老師.....
而媽祖被稱為天上聖母....是一種母親的角色...
當然在大家心中媽祖地位更高......


比較可能是觀音菩薩幫忙的條件比較嚴.
媽祖較寬鬆.
依照人性而言,
當然會傾向找比較能快速獲益的神明.

:)

喵吉拉 2017-03-29 02:57 PM

寫宗教典籍的人最大...

okx 2017-03-29 04:55 PM

悟入不二法門,就沒有大小、二元對立等等問題 ;)
但是這是初地菩薩以上的境界:flash:

佛典中有個關於文殊師利菩薩前生的故事:
引用:
爾時復有比丘法師行菩薩道,名曰勝意,其勝意比丘護持禁戒,得四禪、四無色定,行十二頭陀。‥‥‥是勝意比丘有諸弟子,其心輕動,樂見他過。‥‥‥後於一時,勝意菩薩入聚落乞食,誤到喜根弟子家。‥‥‥又於居士子前說喜根法師過失:是比丘不實,以邪見道教化眾生,是雜行者,說婬欲無障礙、瞋恚無障礙、愚癡無障礙,一切諸法皆無障礙。

從經中這一段敘述,可以看出勝意法師不但持戒清淨,而且禪定的境界已具足四禪八定,但只因為對於喜根法師的法門缺乏了解,反而攻擊喜根法師「以邪見道教化眾生」。更嚴重的是,勝意法師與他的弟子們因為本身持戒清淨,因而對於善惡罪福的分別心特別強烈,不但如此,他們對於自己的持戒清淨,更生起了「有所得」的傲慢。這個傲慢把他們的攻擊性合理化了。

試想,持戒清淨不是為了消除貪、瞋、癡、慢、疑嗎?現在勝意法師與他的弟子們卻因為本身持戒清淨,反而生起了傲慢與瞋恨,甚至於形成一種言詞的暴力。請問,這一連串不清淨的言行,為什麼會與原來持戒清淨的目標相違背呢?問題出在修行的態度上。經中有一段文字,清楚的描述了勝意法師的修行態度:

是人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聞佛音聲則喜,聞外道音聲則瞋;於梵行音聲則喜,於非梵行音聲則瞋。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淨音聲則喜,於垢音聲則瞋。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聖道音聲則喜,於凡夫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樂音聲則喜,於苦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出家音聲則喜,於在家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出世間音聲則喜,於世間音聲則礙。

以不學入音聲法門故,於布施則生利想,於慳則生礙想。

以不學佛法故,於持戒則生利想,於毀戒則生礙想。

所謂「入音聲法門」,又稱做「入音聲陀羅尼」。這個法門是指修行人已經悟入音聲的空性,因此對於各種順耳、不順耳的音聲已經了無罣礙。勝意法師的修行態度,很明顯的還停留在「善惡二元」的對立架構之中。善惡在「世俗諦」上,有它相對的真實性,但修行人在觀察善惡的時候,卻不可以把這個相對的真實性,在心靈上予以絕對化。一旦在心靈上把善惡絕對化,宗教的任何救贖與懺悔,就要全盤被否定。勝意法師雖然是戒禪俱尊的大德,可惜他的悟境尚未到此。

喜根法師聽到了勝意法師的攻訐,不但沒有生氣或報復,反而深深地同情勝意法師的偏差。喜根法師為了回應勝意法師,於是集眾宣說了七十餘偈,其中有幾個偈語十分重要:

貪欲是涅槃,恚癡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無量佛道。

若有人分別,貪欲瞋恚癡;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

菩提與貪欲,是一而非二;皆入一法門,平等無有異。

這三個偈語,說明了貪瞋癡的本質,與菩提無二無別,為什麼?因為正念現前的時候,你所看到的貪瞋癡,只是緣起法。緣起法是無自性的,對於時時刻刻活在正念之中的修行人而言,他看不到貪瞋癡,他只看到緣起,只看到無自性,原來貪瞋癡只是假象而已。所以,菩提與貪欲有什麼分別呢?喜根法師還有三個偈語值得注意:

貪欲之實性,即是佛法性;佛法之實性,亦是貪欲性。

是二法一相,所謂是無相;若能如是知,則為世間導。

若有人分別,是持戒毀戒;以持戒狂故,輕蔑於他人。

這三個偈語指出了勝意法師修行上的盲點。持戒也好,禪定也好,都是為了成就心的自在,如果心不得自在,那麼,「戒」也會綁人,「禪」也可能只是令人上癮而已。如果我們不自覺地把戒禪的「手段」目的化,那麼我們就會迷失真正的「目的」。

《諸法無行經》這一段有關喜根法師與勝意法師的對諍,決不只是經典中的一段寓言而已,事實上,它也反映出佛教在歷史發展中的客觀現實。旁觀者清,看了這一段典故,我們就可以了解,所謂「道並行而不悖」,本來喜根法師也好,勝意法師也好,雙方的修行方式並不矛盾,「對諍」是完全不必要的。佛法講究的是「應病予藥」,藥只要對症,那有什麼好爭論的呢?當然,在這一段對諍之中,勝意法師的偏差,只因為他在修行態度上仍然停滯在「有所得」的想法上面,「有所得」的想法限制了他的眼界。對於佛教教團內部的紛爭,《諸法無行經》在這裡顯然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反省題材。

雖然如此,但我們仍不可忽略勝意法師在「戒」「禪」並重方面已有的堅持,因為「戒」「禪」並重是佛教實踐哲學的基礎。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諸法無行經》除了描述喜根法師提倡「貪瞋癡實相清淨」之外,還描述他「質直端正,不壞威儀」,可見喜根法師一樣重視持戒,他在「戒」「禪」並重這一方面的立場,與勝意法師完全沒有兩樣。因此在這一段對諍之中,純粹只是修行態度與觀念的差異,絕對不是「持戒」與「不持戒」的對立。

《諸法無行經》在敘述這一段對諍的過程之後,還提到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勝意法師因為毀謗喜根法師的過失,受到墮地獄的罪報,並且經歷了多少世的輪迴,一直都得不到學習正法的機會。幸好喜根法師在他墮入地獄之前,宣說七十幾個偈語,為他預先種下修持文殊法門的種子,所以勝意法師在經歷很長很長的輪迴之後,終於藉著這個種子重新學習正法。

另一件是喜根法師因為直修「真俗二諦圓融無礙」的文殊法門,所以輪迴不久之後就成佛了,他就是現在東方寶莊嚴國的「勝日光明威德王如來」;而勝意法師後來「重修」文殊法門之後,終於成為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菩薩「文殊師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文殊師利菩薩在菩薩道的成長過程中,原來經歷了這麼一大段顛倒與曲折,最後才修成了圓頓直了的智慧門。《諸法無行經》這一段敘述,雖然只是一段「本生譚」,但在修行的態度上,對於後世的佛弟子而言,卻是一個萬萬不可忽視的警惕。

從這一部經中可以發現,喜根法師所代表的「文殊法門」,其真正高明處,乃在於他一方面上達「第一義諦」的境界,入於「一相智」,另一方面則「不捨世法」,在「世俗諦」的境界上無所罣礙。如實而論,喜根法師的修持已經到了「真俗無礙,二諦圓融」的境界,這是菩薩道的最高理想。很顯然地,「文殊法門」當下直觀實相的修行方式,對於「不斷煩惱而證菩提」的法門而言,的確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用功方向。
資料來源:http://www.sjskim.org/Manjusri/ex/1/ex1_10.htm
註:此網頁也有闡述不二法門,可搜尋關鍵字:不二法門的契入


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還是不要說比較好
尤其是在自己嗔新已起的時候... 毀謗到聖人.. 會雖蠻久的@_@

《諸行無行經》

我部悍將刘刕 2017-03-29 05:05 PM

女堝娘娘最大!

比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都要大!

封神榜之前,中國還沒有神

tacowave 2017-03-29 05:13 PM

引用:
作者我部悍將刘刕
女堝娘娘最大!

比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都要大!

封神榜之前,中國還沒有神


要論盤古開天嗎? 遠古 上古 太古三古時代?

qttttn 2017-03-29 05:23 PM

引用:
作者syntech1130
這誤解很大呀. :)

如果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或是補習班的話

校長班主任是阿彌陀佛,
教務主任是觀世音菩薩,
訓導主任是大勢至菩薩,
班主任退休之後,
自然就是教務主任接下任校長.
不是什麼混在菩薩裡

其他世界的菩薩到這個世界只是教學觀摩.
這個世界既然釋迦牟尼佛是校長,
教務長是文殊師利菩薩.
自然不會逾越分際,
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提供自身的意見.

階級是你們分的......
其實只有成佛跟未成佛......
這樣能混再一起......
西方世界只是提供學習環境大家一起交流沒分啥校長學生.....

michelle-lai529 2017-03-29 05:33 PM

引用:
作者okx
悟入不二法門,就沒有大小、二元對立等等問題 ;)
但是這是初地菩薩以上的境界:flash:

佛典中有個關於文殊師利菩薩前生的故事:

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還是不要說比較好
尤其是在自己嗔新已起的時候... 毀謗到聖人.. 會雖蠻久的@_@

《諸行無行經》 (http://tripitaka.cbeta.org/ko/T15n0650_001)

『毀謗到聖人.. 會雖蠻久的』
聖人心眼小成這個樣子,還不容詆毀,不然讓你雖很久......
這叫那門子聖人∼
:stupefy: :stupefy: :stupefy:

繼『謗佛者死』後,又出現『謗聖者雖』嗎

PENKJN 2017-03-29 05:38 PM

引用:
作者tacowave
要論盤古開天嗎? 遠古 上古 太古三古時代?

其實還有一個洪荒....洪荒完美天地->要成大天地過程,天地無法承受無量量劫最後破碎,也就是後人稱的宇宙大爆炸,能活下來的也只有真聖,真聖-對眾神與諸仙來講真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萬劫不滅,這樣天地破碎進入末法時代....畢竟是曾經是完美天地,還是維持完美天地特性...進化與混沌中殘留,不被混沌同化或抹滅!!

mount 2017-03-29 10:11 PM

引用:
作者tacowave
要論盤古開天嗎? 遠古 上古 太古三古時代?

宇宙大覺者通殺啦! :mad:

香腸伯2 2017-03-29 10:16 PM

引用:
作者mount
宇宙大覺者通殺啦! :mad:


好吧!那請 太古 達人出來吧~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