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您相信有下地獄這一回事嗎?還是不相信?您的理由是什麼?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11172)
|
---|
人死掉 氣化的過程 都跟周圍空氣混在一起 最終直達臭氧層
哪裡來的攜帶能力 在說 當你化成一團氣體 在臭氧層 跟空氣玩時 地表的人 一男 一女 交配時 其誕生的小孩 一樣是 爸爸的個性+母親的個性+雙方傭有的成長環境 來塑造個性 又跟死去的人何關? 難道你要說 精蟲進卵子的瞬間 把你從臭氧層瞬間吸到洞裡嗎 任何神論一扯到物理現實 通通要斷頭 :unbelief: :unbelief: 經書講的怪力亂神 岩漿就是岩漿 臭氧層就是臭氧層 星球就是星球 你要飛去哪自嗨?? |
引用:
怪力亂神? 我沒看錯吧 大師你在這裡說怪力亂神?? 我快笑死了你知不知道 是誰在那邊 經脈狗屁一堆的 還是什麼舌頭可以測量輻射殘留的? 這就叫做賊喊抓賊 再者你連唯心論的層次都達不到 就不要參與正常人的討論了好嗎 那種唯物的觀點 會讓人笑死 還化成一團氣體勒 你乾脆說會化成一團屁 我就信你了 XD |
男:...........…
女:你這樣做會下地獄! 男:那就讓我下地獄好了...… 最後,都上天堂了! |
引用:
另一篇沒在看齁 我已經說自打臉了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11253 抱歉現在我身體很好 沒興趣吵架 :D :D 另外 跟我建立深層連結 會倒楣喔 因為我放贓氣效率好過一般人 所以都是我送你 不是你送我 :laugh: |
這個世界,甚至整個宇宙,都只是出自於你個人的意識接觸引發的反應,
所以當你感受到某物,對某物發生興趣、觸發感情,這都只存在於你的意識中, 與他人全然無關,你認為有或無,全憑你的喜惡,所以佛家才說這一切如夢幻泡影。 如今人創造了地獄這字眼,進而有了地獄細節的描述,於是它就進了你的意識中。 當你苦悶欲死,當下就是你的地獄現形了;當你安心自在時,天堂就在你的四周了。 |
地獄是人類的想像, 天堂也是
無光明亦無黑暗 這一切都是意識解釋的結果 "意識" 的存在才是更有意思的事~ |
引用:
答非所問:敬請指教云何"是"、云何"非"? (抱歉、此篇非為直接回復樓主文, 您引的文是不才這裡的第二篇回文) 靜坐中所悟得.. 是的,以上的確非己所悟 即便是學了大乘的觀行,目前仍不熟 也沒有止的基礎(嚴格來講:初禪~四禪).. 不能證得 羅漢你說他仍有餘習未全清淨,尚可說得過去, (此"欲"非上所引之"欲") 說他離不了欲,難道指的是入涅槃之欲? 色界有情就已離欲界欲、況斷煩惱障之阿羅漢? 您舉的二祖事蹟、抱歉個人未讀過,此據經典可否引來讓末學增廣見聞? "造物X" 是的,此僅以同"義"論述之,《伽論》原文是如上所引的關鍵字 老實說《伽論》僅學到卷15、共有100卷... 而且時光有限 個人寡聞、還請見諒! |
引用:
有自己的意見了啊 2篇都是貼連結,沒甚麼自己的見解,才會說答非所問 第1篇還沾上邊,第二篇還離題到造物者之欲 既說"造物者"之欲,這個"欲"應可視為廣義的欲,那羅漢習氣未斷,仍有欲望,說脫離不了欲,不為過吧 而且老是在貼連結,所以有錯覺是在宏和尚、居士的法 其次,"造物者之欲"的命題就違反佛教的基礎 粗略來說印度佛教起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反婆羅門教種姓制度,只要有心,人人皆可成佛,民眾不再宥於婆羅門教說的輪迴: 一世賤民,萬世賤民 佛教既然是反婆羅門教,教義、經典中又怎麼會出現梵天、自在天等婆羅門教所謂的創物、高等神, 又避免上級階層婆羅門、剎帝利反感,所以領導者只有佛、菩薩等先知者,沒有神,更沒有全能全知創物神,也不會揣測、假藉神的意見 再者,瑜珈師.地論所知是起源於婆羅門教瑜珈派,非印度佛教的經典,是瑜珈派用來檢視自己修證、見地到甚麼程度的教科書,與佛教有出入,不意外 推測玄奘會翻譯的原因,可能幾部大經只提到見地,對修行沒太多著墨,所以翻出來提供參考用 "欲心便得解脫,無復眾惡,有覺有觀,念持喜安,遊於初禪" 眾多生活壓力下,有初禪就不錯了,四禪?! 傳燈錄: 二祖慧可付法僧璨已,逐韜光混跡,變易儀容,出入娼寮妓院.人怪之,師曰: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不過二祖出入窯子只是單純老來瘋、玩女人嗎?有在檢視自己修證、見地的應該不會訝異。 另外,各花入各眼,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法門,閣下開心就好,在下發言就當狗在吠 |
引用:
謝謝您的回復 再下學未精純,思慧未成.. 尚沒有能力自作論述, 為免有誤、害人慧命.. 故常直接給出原始出處.. 請多包含。 如果指廣義的欲.. 那"善法欲"也算在內 嚴格說來,阿羅漢已經一切法不受、不受亦不受 都已經離三界之欲,再不受生三界之內, 就已成就"無願三昧"的角度而說將他說為有欲,實不恰當 以下引文與上有關可參考之 玅境法師金剛經釋文: 引用:
>瑜珈師.地論所知是起源於婆羅門教瑜珈派,非印度佛教的經典,是瑜珈派用來檢視... 此說有誤,並非如此 《伽論》緣起與造論者相關資料可參閱瑜伽師地論講記 --- 初發論端 出自原始出處:電子筆錄 常柏法師 學講 |
鮮少看到基督教、天主教加入此類嘴砲大戰.......
另外還有回教咧......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