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懷舊~你我的超頻年代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8290)
|
---|
引用:
我就是桌上型G系列Celeron/Pentium使用者 :D 你提的用途除了1080p影片沒什麼在看外,上網+放音樂常用,youtube最多只會開到720p, 完全沒問題,很順暢 但2G RAM有點少,裝Win7還馬馬虎虎,但Win8就明顯有點吃力,最少還是建議要4G Core i3我是不太想買,最低都要3600元,跟Pentium功能給較完整的約2200元貴了6成 但性能最多也只差2成多而已,AVX等指令集覺得沒有也還好 但也有網友表示2C2T操作起來就是沒有i3 2C4T流暢,所以還是要看個人需求 |
學生時代也很迷超頻....
玩到後來 "最有感" 的還是 : DRAM夠多 + 高效能HD (ex : 10k-rpm or RAID-0) CPU/GPU 外頻超的要死不活, 讓DRAM/周邊處在當機邊緣, 就只有跑分的時候爽而已, 真的打電動打到一半死當, 一整個得不償失... 以前最常看見的蠢學生組電腦就是 : 新CPU/Chipset/MB/DRAM, 然後用萬年前的IDE ATA100 HD + 有問題的萬年SuperXP 結論 : 錢要砸對地方, 還是一狗票人不知道I/O的重要性 |
當年112/124外頻,專門為300A而生
第一顆超450,第二顆超124*4.5=558 |
賽揚300A超450搭轉卡修改線路支援SMP 用華碩雙CPU+SCSI主機板 搭配萬轉硬碟跑WIN NT或WIN 2000蠻爽的!!
|
可惜了筆電低階CPU就對應2GB, I系列以上才開始4GB/8GB~
少有例外, 但那精美的價格真的是不如直上I系列了, 譬如ASUS~ 話說回來, 我沒聽過什麼人用NB超頻 XD |
我的超頻史
Intel Pentium MMX 166Mhz @ 233Mhz (沒啥感覺) Athlon XP 1800+ 1.53Ghz(paly) @ 1.68Ghz (沒啥感覺) Duron 1.4Ghz (applebred + 改l2 cache) @ 2.2Ghz (滿有感覺) Pentium E2140 1.6Ghz @ 3Ghz (非常有感覺) Core 2 Quad Q9300 2.5Ghz @ 3Ghz (有一點點感覺) i7-4770K自動超頻 (懶的超頻) 超頻有明顯感覺到實際效能提升的就只有Duron 1.4Ghz跟Pentium E2140這兩棵 連進windows都有感覺 XD 其他超頻後只有測試自爽, 跑遊戲程式感覺不太大 還有就是從HDD換到SSD真的是飛快 下次跟新估計就是顯示卡, GTX660 2GB編輯4K滿喘的 |
賽揚300A唯一的問題是那時INTEL不知道那根筋不對弄個卡莢的CPU
然後300A要用轉卡去插,結果有時會秀豆 |
引用:
SOLT-1比C-300A還要久遠,轉卡是兼容socket-370 CPU |
當時會弄出卡帶式CPU好像是為了搭載L2 cache...
後來技術發展可以讓L2 cache直接整合到CPU就不用這樣了. |
Slot 1出現的比較早。最早就是用以取代Socket 7的(我前文說的整組換掉)。可是萬惡的Socket 7因為廠商開發Super 7架構直上100外頻,加上K6家族便宜又好用,Socket 7硬是不肯死硬是撐了好幾年。
Cache內建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早在Pentium Pro就這麼作了。P-Pro是很優秀的CPU,但良率一直上不去賣的不是很好。 所以就有Slot 1的出現,作在板子上難度就比On Die容易多了。 Slot 1什麼鬼玩意兒現在想想真是不可思議,如果給Intel順利改朝換代,後面風扇愈作愈大不知道怎麼活(加支撐架?) 所幸Intel迷途知返改回Socket 370(On Die的良率也慢慢上昇了),這才順利終結掉長命的Socket 7。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