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關於長榮公主罷工事件,請大家配合一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3287)
|
---|
引用:
我忘記在哪邊看到,長榮還是有企業內部的工會在,而且聽說常跟資方開會, 只是這次主導的是外部的工會。 不否認,看的出來長榮確實打算把工會直接擊垮 但對員工目前來說,我覺得還沒到趕盡殺絕就是 剛剛看新聞,長榮又讓步了,會考慮逐步回復年終獎金 |
引用:
長榮空服員絕對沒有內部工會 至於長榮眾多事業體有沒有,我不清楚 |
慣老闆又出來帶風向啦?
我前面問的轉簽、改期、退票等問題 預告期能幫上什麼忙? 你不是一直說消費者權益... 怎麼不敢回答? 引用:
|
引用:
你是沒打阿!但是邏輯上如果其他公司的工會沒出錢買機票,請問其他工會有什麼力量可以影響出錢的客戶與老闆不要買長榮機票。其他國家工會,我也沒聽過有這麼有力的工會,能影響公司不准買哪家公司的飛機票,除非出現飛安 |
引用:
我是沒興趣等到航空公司倒,才知道是貪婪的勞工在懲罰花大錢投資正派經營的公司,有了之前外國的經驗比較,大家現在就可以看出誰是錯誤的那邊 空服員花錢找就有,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航空公司,台灣政府可是傾國家的力量花了幾十年不知道多少錢都培植不出來,人家長榮做到了 成功的企業,有那麼容易就能出現?是不斷來來去去的員工的功勞大,還是出錢投資有經營管理能力的經營管理階層的功勞大? 大多數罷工的本質是自私,從美國汽車業和巴西大卡車罷工都能看出來,西方人只是太進步太有錢,真的同情弱勢或者勞工人數比例眾多,怕被共產黨煽動亂搞,所以寧願把這種自私合理化。台灣可以學他們進步,不過我覺得遠不及他們有錢,不太需要在這種經濟議題上找自己沒必要的麻煩,還是像美國現實點比較好 |
引用:
預告期能幹嘛?? 你管那麼多幹什麼? 長榮勞資打架 告知無辜第三者本來就是義務 至於消費者要怎麼做 你會不會管太多~ 消費者自然會去處理他自己的問題 也許他是轉簽 也是他就不出去了 也許他就換航空公司 不敢回答? 你真的是自我感覺良好 :D |
引用:
兩個班次,都是在登機前就告知要配合罷工了... |
你不是說對消費者有幫助嗎?
我也是消費者 不能了解會有什麼樣的幫助嗎? 果然是慣老闆威權心態 引用:
|
楊照
上次華航罷工時說過一次,現在長榮罷工再說一次:在台灣要以罷工來爭取勞動權益,遇到的最大阻力,是社會上一般人對於「消費者」身分與「勞動者」身分的認同,有著很大的落差。 台灣消費者意識很發達,反映在受到高度肯定的服務態度與服務品質。這幾年來,要在台灣做生意,不只是必須「請」、「謝謝」、「對不起」幾乎隨時不離口,還要動作迅速確實,台灣的客人是完全不堪等,對於錯誤的忍耐程度也很低。消費者要的,是「俗擱大碗」的CP值,稍有不滿就客訴就指責就在社群媒體上大肆撻伐,甚至威脅要跟媒體爆料。當然在這樣的氣氛下,一定會有層出不窮的「奧客」現象,讓台灣同時成了一個「奧客天堂」。 消費權高張到處處「奧客」,很明顯相對地提供服務的勞動者就必須忍氣吞聲承受,怎麼可能會有多高的權利保障! 遇到像長榮這種公共交通事業罷工,社會上每個人都有兩種角色,一種是需要利用長榮服務的消費者,另一種是和這些空服員同屬必須接受資方訂定的勞動條件的勞動者。當這兩種角色有所衝突時,多數人心中的消費者會跳到前面來,憤恨不平地抱怨自己買機票搭飛機的保障與方便被破壞了,產生對於罷工者的批判反對態度,而不會是「物傷其類」,考慮到自己也受到不滿意的勞動待遇與勞動條件約束,期待看到罷工能帶來普遍的待遇與條件提升。 長榮航空現實地看準了這種社會氣氛,在罷工期間大砍航班,製造出更多的不方便,進而表現出不只不對罷工讓步的強硬態度,甚至還想藉由這次罷工來整肅工會成員,削弱工會的集體談判力量。公開拒絕接受「不秋後算帳」條款,絕不承諾不懲罰、不對付工會幹部,這已經不是「高姿態」了,這是擺明了要在事件中「殺雞儆猴」,增加未來工會招攬幹部、和資方對抗的難度。 對於長榮的強硬,還有一項不無道理的陰謀論解釋。之前被從長榮經營層放逐出去的張國煒,正積極地籌備明年要開航的「星宇航空」,目前正是大舉徵才的關鍵時期。長榮空服員選擇此時罷工,正就著眼於公司遭逢嚴峻競爭局面,卻不意長榮經營者索性逆向操作,故意對工會積極分子擺出不妥協、不原諒的態度,變相逼他們跳槽對手公司,預期他們會到對手公司同樣運作工會,讓對手公司因而提供營運成本與管理難度。 罷工期間取消了超過一千航班,承擔了巨額的損失,長榮資方這算盤怎麼打的?看起來他們藉由付出眼前的這筆代價,想要換來兩項未來有利的形勢:第一,打擊工會幹部,削弱工會影響力,降低未來工會運用集體協商權的機會;第二,如果可能,將這批具備工會意識,有決心爭取、衛護勞動權益的員工,不只趕出自身體系,還拱手送給打算上演「王子復仇記」,來勢洶洶的對手。 這次事件再次證明了台灣的勞動權環境依然很不成熟,而且問題在於社會基本觀念與態度,如果不能在集體觀念、態度上有所改變、突破,要以罷工來爭取勞動條件改變,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全文刊登在今天的蘋果日報) |
觀點投書:從消費者角度,航空業罷工預告期是必要
https://www.storm.mg/article/1439280 裝睡的人叫得醒嗎? 還你是消費者咧 :stupefy: 罷工屬於勞資間的問題,沒有必要造成消費者傷害,消費者民怨不該成為資方也不該成為勞方的相互威脅的籌碼工具。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