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小日本次世代坦克TK-X現身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75388)
|
---|
所以結論是:台灣陸軍根本用錯砲彈了,旋膛砲怎麼能用翼穩脫殼穿甲彈? :laugh:
|
明明就是砲彈品質不良跟這有什麼關係?
難道美軍也用錯了?(M60A1&A3、M48A5) 日本自衛隊也用錯了(74式) 瑞典也用錯了?(S式) 以色列也用錯了?(早期馳車、Saber、百夫長) ------------------------------------------------------------------------------ 如果真的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使用錯誤砲彈, 麻煩趕快投書水果報揭弊,再去立法院召開公聽會, 一定會讓您挖洞的聲名大噪、更加奠定您的軍事專業權威。 |
引用:
http://www.ccit.edu.tw/~jccit/pdf/32-2/p1.pdf 該文中的光膛砲就是滑膛砲(無膛線) |
引用:
請問這和 『L7 & M68 105mm旋膛砲使用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 有什麼關係? 請拿出『旋膛砲不可(不適用)發射APFSDS』的證據出來。 |
引用:
請問您知道"翼穩"的意思嗎? 一個旋轉彈蕊不需要加上尾翼,至於台灣陸軍怎麼用I don't care~~~ :laugh: |
早年的前膛槍砲,砲口不能和彈丸太密合、也不能有膛線,否則裝填不易。較小的彈丸飛出鬆鬆的光膛槍砲管時,若擦碰到膛管,就會造成彈道偏斜;所以50碼外的精度無法保障。彈丸也以圓形為主,因為長形彈丸若離開槍砲口時發生擦撞,子彈就會在飛行途中翻筋斗!
後膛槍的彈藥裝填不成問題,開始設計膛線使彈丸旋動,即使與槍砲膛管發生擦撞,彈道仍能保持穩定;而長形彈丸因有利於產生轉動,也取代了圓形彈丸。 滑膛砲是60年代出現的新玩意,應該是冶金和工藝進步下的新產品,其水準和要求,自不能與槍砲石器時代的「光膛」相提並論。 若說滑膛砲是高品質兵工水準國家才能玩的東東,應該不太離譜。至於水準還不到的國家,還是旋膛砲湊合著玩玩唄! 另外自動裝彈機構再成熟,遇到國軍的補保體制,恐怕也都會成病貓。國防部對自動裝彈設計的顧慮未必是死腦筋,說不定反而是巷仔內的哩! 小日本從來都不是坦克大國,搞的那些玩意兒有多少參考價值很讓人存疑。就算是閃電戰祖宗的德國,他們的坦克拚不過老毛子的也是事實。什麼質優量少、藉口一堆;輸就是輸咩!敗軍之將,何以為師?法國人就更甭提了,東西漂亮的話可以欣賞兩眼,等要掏錢當潘仔時,還是得三思吶。 |
引用:
那挖洞的你有提出L7 & M68不能發射 APFSDS的證明嗎? 我會相信美軍的戰車操作手冊而不會相信你的嘻皮笑臉。 |
引用:
rifled也是可以發射APFSDS(UK),厲害的甚至可以當ASAM(Russia),但是先天不良卻是不爭的事實;舉個簡單的例子,閣下的年紀應該有接觸過陀螺,當你把軸長增加到比直徑還要大時就會發現似乎界不是那麼的穩定了,甚至轉個幾秒後就開始"perturbation",這現象,同樣的也發生在APFSDS上頭,美國陸軍(AA)實驗過徑比超過8以上就會產生上述現象,同樣的困惱還不止於此,當在一定發射容積想要追求最大動能就必須朝細直外型前進,此時rifled加持,除了過高的徑比,應力作用施加在彈柱上確有發生過彈體自鍛 的現象! |
引用:
旋膛砲發射APFSDS效果沒滑膛砲好小弟同意, 但要像前面挖洞的那樣XX可是令人無法接受, 題外話,目前陸軍現役戰車裝備的砲彈就是兩種:HEAT和APFSDS |
引用:
剛好有段旋轉尾翼(導向)砲彈試射的影片(但並非翼穩脫殼穿甲彈) :laugh: http://www.stage6.com/user/Crabshaf...issile-dispatc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5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