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消費級DC的品質好像沒有隨著畫素變高而增加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31077)

冷ㄉ很 2007-07-11 03:57 PM

能讓MM高興自拍才是最重要的......

Dragon cat 2007-07-11 04:14 PM

引用:
作者songmong12
老實說....會用$ony的人都會說不錯....因為外型就佔了很大的優勢了

至於內容物品質.... :laugh: ....不與置評

今天要是跟你說你買14k的相機品質還比不過人家9k的相機的時候你會怎麼想??

我想你怎麼說都要說你14k的相機比較好吧
(就算沒優點還是要找優點出來,比如:比別人的可愛 :laugh: )

強者我朋友就是,好像那台多好,說那台在室外LCD不反光,別台的會看不清楚:jolin:
他就是以$$衡量一切

jim0428 2007-07-11 05:24 PM

如果要選可用高ISO就只剩FUJI吧...
既然光學防手震沒那麼厲害為何大家都用搭載這個機能呢??

TrueAkuma 2007-07-11 05:59 PM

如果覺得要抓瞬間,就把小炮DC用AUTO模式不就得了,幹嘛一定要堅持使用M模式?

光學房手振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

linux2000 2007-07-11 06:31 PM

引用:
作者booger
不過我們教育部的各類全國比賽照片,
看起來都是低階DC隨便按一按的...
這很正常阿:laugh:,因為大部分舉辦單位都認為只要拍一拍交差了事就好了,壓根不會去想到光圈、快門、構圖...bla bla bla 這麼多深奧的東西....

至於您提到的ACM全球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
這是要放上去給國際間每個國家看的....
當然不能亂拍了.....

oks 2007-07-11 07:31 PM

引用:
作者dahone
我比較好奇的是徠卡和panasonic同款式的DC,
拍出來的效果究竟是不是真的徠卡會好一些?
還是那個紅mark只能帶來一點虛榮感?


好像只有照出來的顏色Leica準一些 細部細節多一點點
但是該死的Panasonic CCD noise and low ISO 完全一樣Orz

forvaio 2007-07-11 07:44 PM

引用:
作者jim0428
如果要選可用高ISO就只剩FUJI吧...
既然光學防手震沒那麼厲害為何大家都用搭載這個機能呢??

就是因為目前的DC在高ISO底下只有F廠的比較能用,
其他廠牌的DC不是堪用就是不能用,
這個情況下假如能有防手震功能來加持的話就能稍微改善一些畫質。
不過說實在的,
一堆人只知道開電源按快門而已,
就連該如何判斷拍攝環境都不會,(AUTO到底.......)
只希望買來的DC自己就能拍出清晰畫質好的照片,
任何DC在這種使用方式下,
想要拍出好的照片哪可真的要很拼了.......。

ant1228 2007-07-11 08:26 PM

引用:
作者dahone
我比較好奇的是徠卡和panasonic同款式的DC,
拍出來的效果究竟是不是真的徠卡會好一些?
還是那個紅mark只能帶來一點虛榮感?


消費級DC品質有沒有好些, 放在電腦螢幕看,倒不如洗照片出來比較就知道..........

D-LUX2 多了raw檔供修圖用.............
(也附了修圖軟體),多個布布背包帶出門...........
外型和質感上也略勝DMC-LX1吧!

徠卡D-LUX2如果沒有特別用途如搭配Leica Televid系列的話,
一般消費者買panasonic的就夠用就好了!
消費級DC每年改版和新增的功能的速度真的很快..........

blw1119 2007-07-12 12:29 AM

引用:
作者alpha
以DSC的性質來說, 高ISO值雜訊要可以跟底片機相比, 難度頗高. 反倒是防手震還比較實際一點. 一般會需要高ISO多是因為(室內/夜晚)進光量不足, 而防手震是全天候都可以應用的.

你確定嗎,基本上我是覺的數位機整體純淨度高很多,最好你是用相同畫素,相同的壓縮比去看,底片拍的掃圖跟數位拍的照片,分別法最簡單的就是底片有底片的顆粒,
引用:
作者ruinousdeity
大概三四年前買了一台MINOLTA F300
畫素不過500萬,但是有ISO800跟GT鏡頭,還有近拍的超微距功能
再加上光圈快門可全手動....電池用三號鎳氫
被我家的三八鬼從桌上摔下來弄壞之後,到目前為止
消費機比這台出色很多的,實在是感覺不太出來

之前麵大有推薦過F11,總覺得相較之下還是有哪邊不足 :ase
畢竟這方面是外行人,很多東西只能"憑感覺"
如果可以,我還是想再買一台F300來用,雖然是個老東西 :p

r大,因為當時你沒有特別的需求,所以我會推一台比較平均比較沒爭益的一台,
f11除了大一丁點之外,不論是電力,高iso表現,畫質表現都在當時算相當優異的一台相機,就像現在沒特別需求的人,也大多推f31fd這台後續機種,MINOLTA的gt鏡頭色彩確實在dc中算相當棒的,由其是跟我的nikon5100比起來z5的照片色彩優很多,但是他的雜訊連一百都比5100最高的還要高,不過這只是z系列的問題而已,
之前心太兄也是來問,有人推超出預算的機種,他說他增列了預算我我值不值得買,結果他買下來之後,說電池航行力不足,問題他當初開的條件沒有電力要夠這條,因為沒有一台相機是十全十美的,只能依你的需要,幫你推,我如果沒記錯的話,你好像沒開什麼條件,只要一台不錯的相機而已

引用:
作者songmong12
老實說....會用$ony的人都會說不錯....因為外型就佔了很大的優勢了

至於內容物品質.... :laugh: ....不與置評

今天要是跟你說你買14k的相機品質還比不過人家9k的相機的時候你會怎麼想??

我想你怎麼說都要說你14k的相機比較好吧
(就算沒優點還是要找優點出來,比如:比別人的可愛 :laugh: )

基本上sony的相機分很多種,有重外型的,也有重功能的 比如說f系列跟r1,他們的畫質跟功能在當時的dc中算是頂尖的,但是價格理所當然的,比其它廠同規格的貴,周邊也是貴貴貴

引用:
作者TrueAkuma
如果覺得要抓瞬間,就把小炮DC用AUTO模式不就得了,幹嘛一定要堅持使用M模式?

光學房手振還是有一定的用處的~~
基本上中階級以下的單眼也有auto模式,用m模式只給你更大的彈性,且重點是相機測出的暴光值不見的是你要的,所以玩相機的人才喜歡用純手動模式,這樣才有自已的風格

另外r大說的鏡頭因該是指光圈吧
先說一下手震的形成原因,手震是因為光線要刻錄到感元元件時,為完成曝光就移動到使原本只要刻錄到a點的光線也跑到bce等點,就造成手震,
基本上焦段越長,晃動的幅度也就越大,所以要在更短的時間刻入才不會有手震,所以相對的就是快門時間要加快,但是快門時間太快,感光元件就暴光不足,也拍出一遍黑的照片出來
,這時只有讓感光元件在同樣的光線下,更快的完成適當曝光,一來就是調高對光的反應度 ,也就是iso值,打個比方來講,光線是電鑽,感光元件是被鑽的物體,如果要正確的曝光,要鑽到物體下十五公分的話,但是現有的電纘力量比如說要五秒才可以鑽到十五公分深,如果何在電鑽力量時間一樣的清況下相在二秒鑽到同樣的深度,那就把要鑽的物體換成比較軟的,也就是提高iso值,不過也是會造成畫質的下掉

而大光圈就像你用水龍頭想把一個杯子裝滿,你開大一點的水量一定比開小一點的水量還要快滿,所以可以更快的完成曝光,不過會造成銳利度的下掉,

防手震則是把感光元件或者是鏡頭的鏡片用測量你手振動的方向,做反方向移動,來做底消,不過這也是有限度的,且多的鏡片會造成畫質的下掉

另外畫素提升因為在同樣的面積下,感光點變多,也就是每個感光點變小,造成的曝光不足加上電訊干擾所以也會造成雜訊變多,這也是為什麼單眼畫質會比dc好很多的主因

Earstorm-2 2007-07-12 03:48 AM

哇, 多謝丫麵的教學.
我都是一知半解,
現在清楚多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2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