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高教機打臉軍事專家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6017)
|
---|
日本買得到美國的F-35,不也花大錢自製F-3?
韓國買得到美國的F-35,不也花大錢自製KF-X? 日本F-3還沒定案 大部分都還在計畫中 研發+生產少說要花400億美金 日本政府是手很抖的 KF-X看印尼說沒錢要退出計畫 初期研發預算約120~150億美金 韓國只給出飛彈外掛的戰機 台灣打算靠自己(空軍可是沒錢)要研發生產下世代的戰機 一定不是癡人說夢 當年IDF(1980年代)可是花了40億美金 民國70年的40億美金有多大 給你參考一下 忠孝東路一戶100多萬台幣 國產F-5E也才300萬美金 同期戰機 F-20單價800萬美金 F-15單價3000萬美金 F-16單價1500萬美金 |
聽說日本F-3發動機跟IDF一樣??
|
引用:
為了省保養費 引用:
會做的 只是功能會縮水 引用:
有可能 實驗的飛機 引擎不會好到哪邊 |
之前看YT韓國那邊鄉民說勇鷹跟他們的金鷹很像??恩,我是不知道哪邊像啦......
|
F3都沒還定案,那個體型也已經超過輕型戰機了
更不用說心神那兩顆技術驗證用的XF5-1發動機就是為了之後再放大給新戰機用的 想也知道不會拿F125來用,那推力根本不夠用 然後ARJ也不會跟原F-CK-1共用到多少零組件 機身結構件絕大部分是客訂生產品,要造多少架按排程在前一個年度先告知各廠商,材料由漢翔提供,不會有啥多做的東西 機電系統,F-CK-1已經經過多少年頭了,航空市場上早已經不知道代換了幾代產品去 所以啥內裝機電全新的是話術,因為在市場上不見得還有多少F-CK-1時代的舊品可以確保,F-CK-1的中壽升級一半也是為了替換消失性商源的零組件 不想講這種消自己威風的話,但基本上除了這個案子,其他像CM32的次代車M1/M2媒體在講轉彎半徑較前代縮小云云之類的睜眼說瞎話的地方一堆(有誰還記得CM32其實在原型那幾台之後的修改型其實就改成9M了?是之後批量生產時被車體生產商自作主張購買陸件跟修改結構,轉彎半徑才莫名其妙變回舊的11~12m的舊迴轉半徑) 時間太趕? 要求太高?? 如果要用這種態度去做國造,說真的那就別想真會有啥進步 :jolin: |
台灣只是一個小島國,人口也不過就2千多萬,能做到這樣真的很強了,光能自製戰機不知已經贏多少國家了...
|
1個附加檔案
這不是啥自不自製的問題
後座高不是問題? 那漢翔當初後座椅拉超高突破後框高度的3d圖是怎回事? 所以前面才有人點說這是趕業/政績急趕工出來的產品 |
XF5-1發動機的推力很低
但結構參照了美國F119發動機,F119是美國F22隱身戰機的發動機 所以XF5-1並不像數據(性能)表現的那麼不堪 XF5-1是一款技術驗證發動機 通過難度較低的「小推」驗證有關技術 為後續「大推」的研製鋪路 實際作用遠比表面意義大的多。 日本推出了XF5-1發動機的後續型號XF9-1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5噸 性能甚至強於美國F119發動機 所以日本推進XF9-1項目 就說明日本肯定會有後續的隱身戰機發展計劃 ........................................ 日本在傳統材料科技上比台灣好很多 重點項目並不輸給美國 這也是美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 與美國廠商一起研發下一代日本戰機的主因 在F-2(F-16放大版)戰機上美國也搞到不少日本領先的材料科技 並用在F-22上面 日本持續的技術儲備也是因應末來的需求 |
引用:
不是啦! 那是以前某人放出的假風聲自爽用的! 當初的風聲是說, 台灣做出IDF後,李老先生把發動機設計圖送給日本,所以日本才會做發動機! 不過當時風聲指的不是F-3(當時還沒F-3),而是F-2的引擎! 日本的輕,重工業水準皆在台灣之上, 說到做發動機.....日本水準會比台灣差嗎? 還會需要IDF的發動機? 笑一笑就好! |
IDF的F-125發動機只有一半自製率
猜猜看漢翔自製的是簡單的那段還是難的核心段? 給日本? 美國強姦日本F-2計畫的時候還順道搶了日本的專利回去用 台灣? 難波萬啦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