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Intel下代Skylake時脈不高,但性能將會有明顯提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4202)
|
---|
引用:
基本上這些我大三上修完CO就知道了....難不成AMD那邊的神人會不知道嗎 ? 工程類 (不只電資類) 很多東西都是 : 大家都知道, 連落後國家都知道, 但實作不出來, 或是實作出來很不理想... 要去實作的時候, 才會發現會需要更多的周邊知識/背景知識...一個小小的例子 : CPU clock這麼快, 快到都可以看成 distributed circuit 了, 這時候又變成電磁學了....Orz ps : 題外話, 以前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 也對A/I的CPU運作超有興趣, 超愛在論壇上閱讀/談論這些內容... 後來碩班修了一些VLSI相關的課程後, 才發現自己連 "教科書的課後習題" 都寫得很辛苦了, 那更別說要去實作這種 : 全地球只有5間公司能做出來的東西了... , 自此認清這是神人領域, 凡人庸才根本不可能觸及... |
引用:
以前也曾經熱血過 :laugh: 想設計一套簡單的CPU指令集再做個模擬器, 再寫一套類似DOS的文字列OS 但修過OS之後覺得就算是DOS等級的OS還是很複雜,就放棄了 :ase |
引用:
五年後的R290...?? 那還是算了... :laugh: |
引用:
可能我算是班門弄斧吧 中文造詣不太好請多包含 基本上circuit complexity只要用既有的datasheet來改基本上難度會低一點, i社能從p6 datasheet中魔改出控肉至砂橋我相信A社也能夠做到• 至於難度我也不知道畢竟我不是業內人士充其量只是個業餘研究者也只能從空談推測而已. 我是認為從instruction decoder 跟 integer register size著手才是根本解決目前單緒增長緩慢的趨勢 再從scalar issue port 跟 scheduler上著手, 最後才是branch prediction, OoOE跟renaming. 詭異的是i/a卻只在pipeline deep或OoOE/renaming上打轉 至於memory bandwidth會影響效能也只有x86才會這樣弄. 引用:
的確x86是神人領域 也就只有x86能從一般的integer circuit design 變成科學物理極限研究也很不簡單啊 |
這樓討論的樣子好久沒見到了...
如題,真的好久沒有看到這麼深入且專業的討論了!感謝大大們的熱心分享!以前在pcdvd上很常看到類似的討論。雖然弟都有看沒有懂,但還是覺得很有趣!也長了不少見識!!!
希望多一些好玩的東西,以及有趣的討論。也感謝站長和諸位大大們! 對了,skylake若和現有的i5,i7及x99相較,大概定位及效能會落在什麼地方呢?大家來推論討論一下吧。。。(上次升級是CoreDuo的時候,這次的skylake有可能像酷睿一樣掀起另一股風潮嗎?值得期待....) |
AMD真正嚴重不如Intel的地方是:製程遠遠不及
同級設計性能產品, 有製程優勢可以讓你直贏兩三級以上.. 再來實作處理器, 沒Intel那種本錢, 要把理想設計走到優秀產品. 更是比Intel辛苦得多.. 看起來像AMD那種4M8C設計, 也是製程實力差距下. 做出的妥協... 問題是實作起來還是不盡理想.. 不過, 也不必去嘲笑AMD多爛, 就算AMD爛到快被搞倒了.. 人家實作出一定性能的X86處理器能力, 還是遠遠高過其他國家.. 當然包括整天笑他們的台灣人... 事實上, 就算AMD跑分整天水平實在不如Intel遠甚, 但以現在x86界.. 處理性性能嚴重過剩的大環境下, 這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一顆入門級處理器, 幾乎可以吃遍各種生活常態應用了.. 看看台灣併購了幾家處理器公司, 現在繳出的成果, 就知道Intel/AMD都算是 天上人的水平... 只是Intel算是上人中的上人罷了... |
引用:
稍微補充,不只x86,只是大家比較常聽到x86而已。 ARM Core / GPU 也是一樣都是神人領域。 基本上所有工程科學中最核心的主題都是一樣,只有先進國家才做的出來 |
引用:
我前面就提過了, Skylake初期出來一定是低頻版, 相較於haswell,是比較低溫、耗電量低, 效能的話,在AMD沒端出好料的情況下, 照慣例,同樣2C、4C不會贏現階段2C、4C太多, 畢竟intel也是想賺錢的,一次端出太好的菜, 不符合他的研發、經濟效益。 不過這個得看看架構圖出來,才能猜得比較準。 至於C2D那次,是因為P4被AMD K8打得喘不過氣,(雖然行銷方面依舊是勝很多) 又熱又慢,才肯端出比上一期產品效能高4成以上的產品出來, 以後就只有Nehalem->Sandybridge這段的效能提升比較多。 |
I社要出新產品一定是先推中高階的,初期良率不高一定是會拿利潤高的來賣,而且優先fine tune
照慣例Skylake會在Computex前開始leakage然後展出,就之前roadmap來說Q2 BDW開始賣,Q3換SKL開始賣,兩者會並存一段時間 14nm真的不好作啊,BDW拖這麼久影響到各家廠,現在FIVR從die裡面拿掉應該會好作點,但也不用太過樂觀SKL能有多順利 沒什麼八卦,就只是用常理來推論,要是Q3我被I社打臉也不要意外 :ase |
引用: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Skylake是沒有EHCI的,所以要裝Windows 7會是件整人的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