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SSD價格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5414)

linuxwuo 2018-07-05 08:03 PM

引用:
作者NEAL
如果以後250GB QLC可以做到和現今MLC一樣隨便都是140∼200TBW,那我也會毫不猶疑的接受QLC吧...


前面好多好多文已經一直在強調澄清,廠商提供的TBW只是保固條件,不是SSD真正的耐用度


QLC SSD要做到跟MLC一樣是140∼200TBW,很容易啊

做成1TB就有啦,用空間換取使用時間....

顆粒耐用差(P/E值很小)要達到想要的TBW,用大容量加上寫入平衡,還不簡單

現在的SSD 大廠正在做的"陽謀"

250GB QLC 140TBW?? 你等到天荒地老吧...:laugh::laugh::laugh:

3eye 2018-07-05 09:34 PM

引用:
作者NEAL
我也覺得Phison S10X做得很不錯了,這顆Kingmax SMV32也是台灣製,我猜也應該是LiteON幫Phison出的公版品,用在我常簡報和出差的筆電上, 480GB TLC真的很夠用,我購入這一個月以來,包括重裝Windows和Linux,使用量也還未破百GB,可以得知這壽命是用不完了,估計三年一到壽命還是100%。

看大家很在意TLC傳大檔時的掉速問題,我不易體會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平常在使用時,有機會連續寫入超過5GB的大檔嗎?都一片DVD的大小了,我想不出自己有什麼情況會用到這麼大的檔案 ?

對我而言SSD能追求的點只有Random IOPS和寫入壽命,這點會感受出MLC的好,但講真的,這兩點就由主控決定七成關鍵,負擔最重的桌機未來也想幫它升級一片905P M.2最小容量來當系統碟,至於一般資料儲存,我認為用長壽型的TLC沒什麼不好呀? Intel和Samsung也都開始把TLC SSD推向企業級市場,如果以後250GB QLC可以做到和現今MLC一樣隨便...


偶大概不能接受QLC吧 , 除非是8TB那款的

至於寫多少 , 看心情吧 , 反正今天爽就寫1T進去

明天也許休假 , 後天再寫個100G , 加加滅滅

應該不少人都是這樣在玩 , SSD 小量寫真的爽度會很低

操掛了再說 , 也許那時2TB 一顆才3000元也說不定

Zephyr 2018-07-06 08:20 AM

從這幾年的實際狀況來看 ,對多數一般消費者來說容量的考量遠大於耐用度
而 SSD 又與 HDD 不同 ,可以使用增加容量的方式去換取一定的耐用度
耐用度雖因電位數增加而降低 ,容量加大及換回的一些耐用度則足敷一般使用者所需

目前 3D TLC 已經把主流容量拉到 250GB 了 ,QLC 雖然相同狀況下只增加 33% 容量
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個人認為主流的容量提高到 500GB 等級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所以屆時 250GB QLC 可能不見得會比現在便宜多少 ,因為那是主流以下容量

至於美光那款 7.68TB QLC ,雖然只是讀取密集型的入門款但好歹也是企業級產品
就算乍看性能跟寫入能力還可以 ,但我想一般人看到價錢應該是直接縮回去的
不過話說回來 ,如果是一天有 1TB 資料要寫入的大戶價格應該不會是第一考量 ...

vn514026 2018-07-06 08:37 AM

引用:
作者linuxwuo
前面好多好多文已經一直在強調澄清,廠商提供的TBW只是保固條件,不是SSD真正的耐用度

1.TBW寫入量不等於耐用度,按照玩家的想法耐用度這玩意數據上比較接近MTBF

2.如果堅持TBW寫入量不可信,把Flash 寫入量寄託於廠商保留的模糊地帶,偶只能說這很危險,每家SSD廠商保留多少Flash寫入量那是自由心證,消費者只能用猜的...假設碰到Intel這類型的廠商,消費者猜都猜不到。

jason7ks 2018-07-06 09:06 AM

引用:
作者vn514026
1.TBW寫入量不等於耐用度,按照玩家的想法耐用度這玩意數據上比較接近MTBF

2.如果堅持TBW寫入量不可信,把Flash 寫入量寄託於廠商保留的模糊地帶,偶只能說這很危險,每家SSD廠商保留多少Flash寫入量那是自由心證,消費者只能用猜的...假設碰到Intel這類型的廠商,消費者猜都猜不到。

對有標TBW的測試,就只看過tomshardware做的Intel 600P的全4K寫入測試,證實是會鎖寫。
其它有標的,並沒測試證實TBW達到後不鎖寫,也沒廠商說TBW達到後不會鎖寫,與其相信毫無根據的猜測,我還是選擇相信廠商的數值。

19971984 2018-07-06 09:08 AM

引用:
作者jason7ks
對有標TBW的測試,就只看過tomshardware做的Intel 600P的全4K寫入測試,證實是會鎖寫。
其它有標的,並沒測試證實TBW達到後不鎖寫,也沒廠商說TBW達到後不會鎖寫,與其相信毫無根據的猜測,我還是選擇相信廠商的數值。

https://kknews.cc/zh-tw/digital/g2523ym.html
而金士頓UV400則秉承用戶數據安全至上的理念,在快閃記憶體擦寫次數達到3500PE並且重映射導致備用塊低於警告閾值之後主動鎖盤。

對岸的UV400寫入測試.
好像寫到3500PE就會不給寫了.

Zephyr 2018-07-06 10:41 AM

引用:
作者vn514026
1.TBW寫入量不等於耐用度,按照玩家的想法耐用度這玩意數據上比較接近MTBF

2.如果堅持TBW寫入量不可信,把Flash 寫入量寄託於廠商保留的模糊地帶,偶只能說這很危險,每家SSD廠商保留多少Flash寫入量那是自由心證,消費者只能用猜的...假設碰到Intel這類型的廠商,消費者猜都猜不到。


對 HDD 跟 SSD 來講都一樣是 MTBF ,生命週期寫入並不等同於 MTBF 的概念
HDD 也可以設定生命週期寫入去計算出 wrokload rate : Annualized Workload Rate

即使廠商公布的 TBW 不是 100% 完全準確(應該說有哪個 3C 預估壽命完全準確的?)
但還是有相當程度的指標效果 ,因為 TBW 也是遵循 JEDEC 規範所下產生的數據
不過就算有 TBW ,每個使用者的使用這況通常不會跟 JEDEC 的測試條件一模一樣
從實務層面來說應該參考實際使用狀況 ,來選用適合的 TBW 產品
例如每天最高寫入量 10GB ,那 60~70 TBW 的產品應該就可以了
要是每天有 1TB 的寫入需求 ,那至少要挑 PB 等級起跳的才足夠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 TBW 除了當成保固條款的一部分會有明確的效力之外
對實際使用應該是沒有限制能力的 ,不會說超過官方數值就直接鎖盤不給寫
如果擔心很快就用到 TBW ,那就是前面說的產品選用不恰當的問題了 ...

Zephyr 2018-07-06 11:04 AM

引用:
作者NEAL
如果以後250GB QLC可以做到和現今MLC一樣隨便都是140∼200TBW,那我也會毫不猶疑的接受QLC吧


消費級 250GB MLC 官方宣稱 TBW 有 140~200TB 的也沒幾款啊 ...

850PRO/860PRO/SU900 ...還有網友要幫忙補充一下的嗎 ?

federer888 2018-07-06 11:18 AM

在消費級討論壽命根本是無聊的行為
消費級只要強大效能,壽命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因為純粹拿來當系統或者遊戲碟在大廠ssd你要把他玩到tbw到終點
根本困難至極
更何況時代會進步
5年前的高階ssd 128gb就好
現在即便活著又如何? 效能廢物根本垃圾
插著都嫌浪費電
現在我電腦約3年前購買的m6p和m6s都好好的
健康度還爆高...我都嫌弱想換nvme平台的m2 ssd
除非你的用途真的很特殊,非常人所能即
不然考慮壽命根本傻瓜行為...
之前我也在考慮mlc和tlc
但是不是壽命考量是效能考量
後來有些tlc效能已經高過mlc
然後也是大廠主控,就毫不猶豫買tlc了

GXroots 2018-07-06 11:56 AM

引用:
作者federer888
在消費級討論壽命根本是無聊的行為
消費級只要強大效能,壽命只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事情
因為純粹拿來當系統或者遊戲碟在大廠ssd你要把他玩到tbw到終點
根本困難至極
更何況時代會進步
5年前的高階ssd 128gb就好
現在即便活著又如何? 效能廢物根本垃圾
插著都嫌浪費電
現在我電腦約3年前購買的m6p和m6s都好好的
健康度還爆高...我都嫌弱想換nvme平台的m2 ssd
除非你的用途真的很特殊,非常人所能即
不然考慮壽命根本傻瓜行為...
之前我也在考慮mlc和tlc
但是不是壽命考量是效能考量
後來有些tlc效能已經高過mlc
然後也是大廠主控,就毫不猶豫買tlc了


是的 東西買來就是要用的..

使勁用到壞都比你放到嫌他慢有意義..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0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