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5倍振興券要來了?政院官員證實相關計畫,並曝最快上路時間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7921)
|
---|
倍數到底怎麼算才正確也算是PCDVD多年來討論過好幾次的議題了 :laugh:
|
引用:
看來銀行最近會增加幾千億的存款,8400億的紓困金都被拿來存. |
引用:
我覺得三倍券這種模式是相對好的 馬英九時期消費券90%以上都是替代效果 頂多持平,沒什麼正向成長 22K這種是直接發錢 可能以為30K的工作 資方會自己出8K 結果是資方直接砍到22K 如果說是幫出20%~80% 列一些考核標準 考越高,政府幫忙負擔越高的比例 也不會這麼慘 打字到這裡 想起他台北市長任內和平醫院直接封院 馬英九做法都太粗糙 不能說他方向不對 只是執行方式....... |
引用:
我覺得當初規劃的人低估了人性的醜陋, 沒有想到那些老闆可以不要臉到這種程度 :unbelief: |
其實這就是左派重新分配的思維, 政府設定最低薪資就是生活所需CPI或任何核心計算都可以.
剩下的就不要管. 有人會反駁說企業主很無良, 這樣會餓死人; 我說的不要管是包括不要設立門檻. 讓國外來拉人, 外企來帶動, 人民自由流動, 很快就會上去了. |
我們不妨把政府發行三倍卷這個行為模型簡單化
A=政府;B=消費者;C=廠商 A發行1份3000元代幣,付出=代幣印製成本(暫設以貨幣計價);得到=1000元現金 B花1000元現金向A買一份3000元代幣,假設全數於C之商店消費3000元代幣,付出=1000元現金,獲得=3000元等值商品或服務。 C收到B的3000元代幣之後向A兌換3000現金-C銷售成本=現金利潤。 A兌換給C3000元現金-之前從A得到的1000元現金=-2000元現金。 事件之前:B花1000元現金向C換得1000元等值商品或服務,C獲得銷售利潤;A不介入。 然而大環境經濟不好,B可能不會花那1000元向C消費。C可能不會有該筆利潤。 事件之後:因為A之介入,B花1000元現金向C換得3000元等值商品或服務。 C比事件之前銷售更多商品或服務,也就是C獲得銷售利潤比事件之前的銷售利潤多3倍。 A損失2000元現金+印製成本,但這筆錢是從稅金支付,也可舉債。 這個過程中,真正有拿到+的現金的,只有C。(除非B把它手上的代幣或是買到的商品或服務拿去轉賣給他人得現金,前者是不太可能發生,沒有笨蛋會花現金去買別人手上的三倍卷,他自己花現金去直接買政府三倍卷就好了;後者等於是B當了C的中間商、轉賣者,道理同C賣給「其它的B」,假設是D好了),所以我會覺得政府發三倍卷,最大受益者應該是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廠商(因為多賣就多賺)。所以所謂的3倍(或5倍),怎麼看都是對廠商而言。其次才是消費者,他等於是花1000元現金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多」換得了2000元價值的商品或服務。 這個局,是個三贏的局。代幣的回收率越高,效果越明顯。至於為什麼現在要把消費者花1000元購買代幣的成本提高為2000元(雖然換得的代幣面值也有搞高),而這樣可能會降低這個模型的成功率或曰代幣發行回收量,這點是我個人不解的。 |
其實掏錢換券做法蠻賊的,換也不是,不換也不是
|
鄰近的香港最近也在發消費卷
據報導是五千元港幣,分開幾個月發放 擔心大家拿來買3C或家電產品 而且全用電子貨幣 老人不會用就可以選擇記名八達通(跟悠遊卡差不多) 不管是發現金或發什麼都好 其他國家有在計較排不排富嗎? 羊毛出在羊身上,富人也有繳稅 這些小錢,郭董會去領嗎? 不給他們選擇要不要,才是不公平 之前有個學者說,全民普發的用意很簡單 四個字"安撫人心" 在這艱難時期,讓小老百姓有一點小確幸 總好過有需要卻拿不到的人,心生怨念 |
有人覺得不爽不要領,我覺得是...不要讓人領得不爽
已經是安慰獎了好不好 |
說不爽不要領的人, 領的是別人繳的 :laugh: :laugh: :laugh:
血統純正的極左派份子.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