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可能... 又要轉職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33949)

Earstorm-5 2017-09-02 07:19 AM

引用:
作者人生
你的每個提案都是拿老闆的錢在玩,玩贏了當然沒話說
玩輸了是老闆自己扛...


我也是想到這點, 所以沒有多講什麼~ 老闆其實已經賺夠, 他要的是穩賺不賠的部分來做.
畢竟是"已經退休"了.

PS.
他小孩的事情我不多想, 我任職過的公司都有安插孩子, 差別只是進來後怎麼搞.
目前遇到最好的是做得少但不會影響到別人, 很快樂上下班, 有事情轉給別人幫忙.
而糟糕的很多, 明明不太會卻要下指導棋; 好一點的別人講的時候會停, 糟的就...

nomad 2017-09-02 11:00 AM

引用:
作者人生
你的每個提案都是拿老闆的錢在玩,玩贏了當然沒話說
玩輸了是老闆自己扛

這個就是我說的
要做,就要從老闆覺得風險較低、輸了也賠不多的案子先做
然後把風險、計畫、人員、時程、資源......一大堆先報告給他
讓他覺得影響不大,如果他覺得不好,可以隨時停下來
然後每周報告進度給他,讓他覺得時時掌控在手中
先做小案子建立信心,再慢慢做大的

這個才是王道做法
在公司提案不是要挑戰老闆
而是要建立老問對你的信心
要用具體的數據、方法、例子、時間,讓老闆認為可行不會出錯

solosbye 2017-09-03 12:02 PM

引用:
作者nomad
不太懂
這個邏輯是?

正常來說
應該是挑一個老闆有點把握又不是很有把握猶豫不決的案子
最好是就算失敗了損失也不大的
然後把計劃書寫好,過程、時間、人力、資源、預期收益 通通寫上去
跟老闆說,這個案子都安排好了,你不用花太多精力,我每周跟你報告進度
絕對不影響公司經營
老闆只要盯進度就好了
從小成功做起,累積老闆的信心逐步放權,慢慢愈做愈大的案子

這個步驟才是最合理的吧?


因為感覺老闆不願意鬆手案子的前段給底下人
底下人就只能等著老闆拿到案子後才開始動工
如此一來你要老闆把他自己覺得十拿九穩,或者雖然不穩但利潤可期的案子放給底下人去搞
根本是天方夜譚,因為就換做我是老闆也不可能放阿
那就只剩下老闆覺得可有可無、進不了自己眼睛的案子
接到了算賺到(賠的可能很小),沒接到也沒差,反正自己本來也沒想要動手
對老闆來說還可以拿來填補工作天數的空窗(養人)

至於你說的那些就是之後博取信任,讓老闆能鬆手到什麼程度的手段了

Little-john 2017-09-03 06:06 PM

我出社會只做過三個業務,群環因為擅自拉高業績目標,主管出爾反爾,一切都要問總經理。

在IBM 組織規定多,有訂單上面就派人幫忙,因為他們覺得: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等到升產品經理,總經理特別給我權限,某些人有意見,她都先問我(麻煩的是:事後要寫報告)
公司要的是這人有沒有得人心,能不能帶團隊。

升x86 產品經理,常有人問這專案工作獎金有多少 ?
師父升總經理改了獎金制度,因我說:打點客戶我來,建置工作他們去搞定。
*完成後大家獎金一起分 !

當然這是以法規組織嚴明的公司為基礎,如果老闆經常照他想法改規定,中層幹部也受不了 !

走馬探花 2017-09-27 05:28 PM

引用:
作者Earstorm-5
真正去了解後我並不完全同意這個說法, 很多人不是不願意去工業符合條件地, 而是去不了.
這樣說吧, 讓一台40'拖板車進去可以有足夠迴轉空間的大小就一億多了, 這是中央車道而已.
關鍵字農地工廠/天下雜誌, 那期比較敢寫, 真心推薦去看一下, 了解真正的黑手.

工業土地問題, 跟居住問題是一樣的, 只是比較少人提.


忙著忙著就忘記回您了,能用到40尺拖板車的量,幾乎都是年收破億以上

沒有理由跳到工業區,如果是用鄉下地帶的工作機會可能會比較好說嘴一點

之前在中科工業區,因為抄小路經過農業用地,上頭種了不少工廠

他們的量不足於到四十呎拖板車,最多就只有3.5或者5.5噸貨車而已

主要也因為路很小條,像彰化最有名的頂番婆,那邊哪條路可以容納40尺拖板車?

幾乎都是大工廠(如帝寶,直接買下農地開闢道路)

這種小工廠最主要的不就是電鍍廠又或者是金屬車床切割系列

因為處理汙水的成本比較高,蓋在農地上就沒有汙染處理的成本,全部轉嫁在納稅人

上,成本硬是比別人低,叫那一些合法的工廠情何以堪,只是近期因為抓比較兇

才有一些電鍍廠才願意跑去工業區。

重點一:二三十年前的農地工廠,就當作是歷史共業,應該輔導轉型,但這幾年冒出來的
農地工廠不能用歷史共業來說嘴吧,最可怕的是報違建拆好玩而已,還是照蓋。

重點二:汙染了二三十年,在來說嘴沒錢轉型進工業區?不然就是工業區太小,不然就是
說聘請的員工都是在地的老人,工作自由搭配下班時間,但這批老人已經屬於屆退休年齡
年輕人?老早就跑光了
問題就是出在於不想多出處理汙水的後續成本,又想著農地變成工業地轉賣可以撈不少錢,也無能在轉型。

重點三:農地跟工業用地的總量管制,這幾年計算農地跟工業用地的使用面積,一年
比一年數據還奇怪,農地可以蓋工廠,但是真的限於農產品的加工包裝系列,再來
工廠用水的問題,若灌溉用水不夠時,會不會直接去抽地下水,超抽地下水的後果是?

其實天下雜誌上寫的也沒錯,工業地炒作也是一種大問題,地方政府介入的力道不夠

變成中央政府的政策實施下去,地方政府不見得會做到徹底,如違建工廠即報即拆

有興趣可以聽聽下列這兩集
20170918有話好說 農地違章工廠

我們的島 農地上的大工廠

Earstorm-5 2017-09-27 09:52 PM

簡短回覆: 你會因為一年會遇到個位數次數用到40'而不準備嗎?
這問題是多餘的, 除非你想用直升機(但還不是普通直升機吊得動)

因為替代方案近乎0所以這是沒有選擇的, 就算你一年只用一次.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要做生意, 所以你的所謂年收破億不知所云.

此外, 算了, 越講越多, 我又不是來當老師解說怎麼做.
資料都有了, 看看價差以及條件就曉得, 更何況~
您很明顯沒開廠過, 或是極度幸運.

Earstorm-5 2017-09-28 08:39 AM

不好意思, 上一篇可能回覆的口氣比較不好, 昨天太多鳥事, 雖然最後都解決了.
不要被洗腦了, 不是很多工廠都汙染, 你看到排髒水啥的那些一定會有, 但這是大多數?!
很多小工廠甚至就一些廢棄物例如鐵屑, 加工而已, 鐵屑他們是收集起來賣的, 才不會亂丟.

此外, 40'講求的就是那個"尺寸," 重點不單純想成重量或售價, 而是大小.
就像東西的重量來準備天車, 譬如有60頓的產品, 你天車要怎麼安排?
可以一台60T, 2台40T, 1台40T加上1台20T, 實際上廠房40T, 20T, 5T最好.
同樣的, 我不是來教課的, 快速講解完, 這是我多年來做功課甚至有過一次實務經驗.

台灣是群落性質產業鏈, 很多工廠的性質單純, 汙染沒你新聞中或被散佈的訊息那麼高.
反過來, 很多事情你深入去做才會了解真的恐怖在哪裡, 不要只看人家給你的資訊.
自己要去挖掘, 去實地走訪, 不要被騙了.

Stonehendge 2017-09-28 10:28 AM

看您與站友的討論,和我應該是完全不同領域的
專業上無法給予任何意見 :ase
不過之前看您的post,知道您對人生有一些規劃
研判你的年記應該是和我差不多(+/-3年之內)

建議:
到了這個年紀先求"穩",其次再看機會求"衝"
父母年紀大了,接下來會開始進入花錢的時期,口袋還是有些$$安心些
年輕時出去衝一衝闖一闖當然沒問題,錢燒光了頂多搬回家住當一陣子米蟲重找工作,被鄰居說閒話也不痛不癢
進入中壯年就不能這樣了,沒一定基礎萬一有急用的話....(例:自己或父母生病/重大手術/慢性病....etc)
另外之前有看你一直提到要移民,也知道目標大概是那些國家
由現在先進白人國的氣氛及趨勢看來,對於非白人移民的排斥只會愈來愈嚴重
一堆國家都要修法縮減名額或提高門檻,15~20年後不知道整個規範或氣氛會到什麼程度
講白一點,口袋沒裝滿$$人家還不一定肯收
(如果之前已有取得公民後面這段可以無視)

走馬探花 2017-09-28 02:35 PM

引用:
作者Earstorm-5
台灣是群落性質產業鏈, 很多工廠的性質單純, 汙染沒你新聞中或被散佈的訊息那麼高.
反過來, 很多事情你深入去做才會了解真的恐怖在哪裡, 不要只看人家給你的資訊.
自己要去挖掘, 去實地走訪, 不要被騙了.


我老家是種田的,髒水汙染不嚴重,所以可以排 :jolin:
但他們排的是農業灌溉用水的水渠啊,濃度高一點整片稻田死光
死光至少賣不出去就算了,沒死的話就可能會殘留在稻米上
不然外面熱賣的花東稻米是怎來的?沒有人敢吃西部彰化米
但偏偏外面賣吃的商家最愛用這種米 :jolin:

臺灣農地比較差的是旱地,沒有灌溉水渠,所以能種的植物有限
好一點的就是有水渠,引水方便,結果引水方便的下場就是被蓋工廠
因為工廠普遍都要用水,但違章的工廠要申請自來水到工廠幾乎都不可能
才會臨水渠而建。

我相信部份的工廠比較單純,雖然我沒有開廠過,但也有進過工廠的經驗
家父是種田的,親戚們也是種田的就被汙染過了,最後地挖掉換土,才可以繼續種
還找不到汙染源 :tu: :tu:

二三十年的違法使用,順便綁架政府說關了我之後失業率會大增哦
不就跟清境農場一樣,直接就地合法化,等到了某一天天災發生後
還要政府負責,現在環保團體跟在地農民在意的是,環境可不可逆
也就是說被汙染之後,環境能不能回復,答案是否定的,再加上地方政府
對於產生污染源的工廠不好抓,就算抓到了裁罰一點錢,汙染處理的成本
居然比罰金還貴,那就繼續罰,把汙染交給所有納稅人去承擔。

就算合法了,能產生出來的效益為何?工業區的綠帶隔離,汙水的排水處理
集中處理汙染的成本跟分散集中的成本那者高或低,未來產生的就業效應為
何等等
岡山螺絲產業發展與農地農用的權衡公聽會
底下有逐字稿,有空可以看看,或許您在工廠的建置上是專家,但對於農地非農用
大大小小的農地工廠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成本,你我都不是專家。

這個主題偏離主題太遠了,扯遠了真抱歉 :jolin:

Earstorm-5 2017-09-28 03:10 PM

不會扯遠, 其實有好用適當的地, 有合乎大小的馬路, 以及搭配的措施, 誰不願意...

農地工廠最大的問題就是隔壁鄰居以及馬路, 你問十個, 九個痛, 剩下一個還沒遇到.

這方面就不多說了, 很難不踩線~

很多小工廠除了噪音以外, 啥也沒排出來的, 只能說到這樣.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