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新北環狀電聯車看起來真漂亮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54539)

SpiceAndWolf 2014-07-21 09:27 AM

光是要過那麼多河
地下化就會發瘋
要過外雙溪兩次 基隆河一次
淡水河一次
二重疏洪道一次
新店溪一次
景美溪兩次
如果地下化 整個的工程成本與工期就很可怕

orea2004 2014-07-21 09:46 AM

引用:
作者tony70017
http://static.businessinsider.com/image/53bd59b16bb3f7c3648b4570-1200/the-russia-one-is-covered-in-stunning-glass-paneling.jpg

看完北極熊國捷運
就會覺得其它捷運都好鳥

北極熊這台是LRT用的車廂。

strong 2014-07-21 10:01 AM

引用:
作者SpiceAndWolf
寬度應該差不多
N1000最後是寬2,548公厘
主要式車廂傾斜
加上車殼的厚度比較厚吧(看車門邊的柱子等等)
日系的車比較不會弄那麼厚
搭過最厚的 大概是龐巴迪吧
我都以為是要加壓爬升至10000英呎以上了
不過N1000長度也短一點
新北環線每個車廂三個門
每個車廂約27個座位
每個車廂約103個立位
總承載會小輸 因為一個是四節編組
一個六節編組
若果新北環線是五節編組就可以載比N1000多了
不過辦不辦得到 就得問原廠了


環狀線中運量設計,本來就不求高乘載量 ... :ase

環狀線主要功能是轉乘功能,

協助從台北市區向外輻射路線(例如: 文湖線、板南線、桃捷線、新莊線)的新北市乘客快速轉乘。

strong 2014-07-21 10:06 AM

引用:
作者ayler
而且為了要跨過快速高架道路, 某些環狀捷運路段, 架的很高
至於為什麼不地下化, 除了評估營收無法承擔建設成本外, 說為了要繞進板橋站, 地下化是辦不到
但為什麼不走新埔站過去, 那又是需求上的考量了...


板橋站有捷運板南線、台鐵、高鐵三軌共構,

環狀線轉乘設於板橋站,比起新埔站有更為便捷的轉乘功能 .... :ase

ayler 2014-07-21 10:49 AM

引用:
作者strong
板橋站有捷運板南線、台鐵、高鐵三軌共構,

環狀線轉乘設於板橋站,比起新埔站有更為便捷的轉乘功能 .... :ase

對, 但這搞下去的副作用是
1. 沒辦法地下化, 路線的相鄰居民就有噪音之苦
2. 天空又被吃掉一塊了
3. 三鐵共構不是這麼完美, 記得看新聞是從環狀捷運站要走到台鐵/高鐵入口, 得要走一百多米
算起來沒比轉承新埔站快多少, 假如轉承新埔站很直接的話...

ayler 2014-07-21 10:58 AM

引用:
作者oversky.
環狀線的板橋站和板南線的板橋站不是在同一個站體內,
特地繞過去犧牲很大,得到的便利性卻不多。

對, 這就是一大問題...
單純以個人需求來說, 我去板橋火車站的機會更多...
但覺得這樣繞法很詭異

SpiceAndWolf 2014-07-21 11:17 AM

引用:
作者strong
環狀線中運量設計,本來就不求高乘載量 ... :ase

環狀線主要功能是轉乘功能,

協助從台北市區向外輻射路線(例如: 文湖線、板南線、桃捷線、新莊線)的新北市乘客快速轉乘。


我知道呀 真正高運量需求的
是東西向與南北向

我是說未來擴充啦
因為正好有人提到名古屋的N1000

gogochang 2014-07-21 11:30 AM

內裝是黑黃色的配色 讓我想起兄弟= =

goodpig 2014-07-21 11:30 AM

環狀線怎麼看都是當年規劃沒有遠見,加上沒有考量整體交通建設,以及受限預算

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缺憾

其實環狀線在世界各大城市都是很重要的交通建設

環狀線有遠見一點就不應該只規劃中運量

光是不能跟板橋站做完美的整合就真的很可惜了

swala 2014-07-21 11:37 AM

引用:
作者pompom
隔壁台北 跟中興橋 都重建過

過這橋 要小心 :rolleyes:
伸縮縫 有點大 :D

中興橋...是斷橋.所以就封起來重建沒啥難度.

台北橋,華江橋,浮洲橋都是邊用邊重建難度較高.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0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