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北電腦展觀後感:一日代工廠 終生代工廠?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14702)
|
---|
研發有成本的代價,付不起成本,就沒有創新。代工不需要研發,所以永遠老二政策,不可能低研發支出,卻能有高創新產出。而研發不代表成功,投入一兩個億,恐怕連改善都說不上,短視的主管在看不到收穫,也不敢再大量投入,於是成為惡性循環。
西瓜大王很難瞭解工具大王的想法,代工或勞力密集比起研發或腦力密集,連比例都難以相比。以利潤分析,每當賣出一臺iPhone,Apple就獨佔58.5%的利潤,原物料供應國佔21.9%,屏幕、電子元件等主要供應商分得了4.7%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只能從中拿到1.8%的利潤。看出代工與研發不同的地方了吧!賈柏斯想要責成零件更輕更薄,郭台銘想要管理勞工更快交貨,兩人想的地方不一樣,但是收入比例也不一樣。 |
引用:
一堆不知道是不是製作單位set好的來賓就能看出台灣社會的經濟和就業? 您這住美國的先生也太可愛了。 :p |
引用:
代工不需要研發? 我想張忠謀跟郭台銘聽到這個應該會氣到吐血. 我想你是把品牌跟代工搞錯了吧? |
引用:
不是有沒有量的問題 sample當然是報sample實際的成本(含模具人工XXOO) 不願意付出成本當然工廠不會接 很多觀念都被台灣人自己搞得亂七八糟 明知自己做的是研發sample卻不願意給工廠真正的費用,誰要接 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幫客戶做客製,成本就是會報出去,不然公司倒倒比較快 |
引用:
這種情形也是台商自己搞出來的, 當A工廠報出價格時, 一定會有B工廠比他便宜, 等到殺到見骨了, 就無所不用其極的Cost down, 砍供應商, 砍員工福利, 一路惡性競爭下去, 毛利越來越低, 現在大多數的大陸中小企業廠商, 也在走台灣走的路, 大家等著看吧! 大陸還有幾年的好光景! |
引用:
沒錯 不同產業毛利不能直接比 就算同一個產業有人走高端有人走廣大低價路線, 毛利和量也會差上不少 但我要指得就是產業要往毛利高處爬為忠旨 有些時候也得懂的取捨 大陸一堆廉價產品擁入市場時,往往是靠毀滅性的殺價來競爭 (大陸自己廠牌也常倒,但成本低人多沒差,更不用說自己的品牌沒價值) 除非你有無可代替的技術/附加價值,那公司的好日子大概不多了 當PC市場已經沒利可突時, IBM把它丟給Lenovo(Lenovo悶了好幾年,這兩年終於經營的有聲有色, 這是後段話),自己轉型跟Accenture做consulting,這老招牌還是科技業龍頭 引用:
原文是說Asus"跨入手機產業沒多久"...如果是只跟特定公司比,那拿Samsung跟motorola比, samsung也可稱剛"跨入手機產業沒多久", 這沒甚麼意義 引用:
沒競爭能力的公司讓它倒閉不是好事嗎?還是靠政府幫忙硬撐提供廉價勞工對國家整體經濟和科技發展較好?後面我就不是很想回了,因為我沒說過"美國高科技毛利率都很高公司發展都很順"這種誇大其辭的話. 科技業向來是美國公司主導,美國科技業的待遇也是較他國高上不少 它的模式不是完美(offshoring, 董事會/CEO自肥..),以它的國力和歷史背景拿來跟台灣直接比也不公平,但一路走下來堅持不斷靠創新往更高的毛利方向走我覺得是對的,台灣也沒有理由做不到 |
引用:
有一個最大的例子可以證明你錯了 Apple---->美國研發設計&大陸生產 問題是台灣是研發設計的開模成本都要CostDown 無止盡的CostDown才是害死整個產業的幫兇 |
看到這個,有點感觸,之前跟個長輩聊到台灣現在的狀況,他的比喻蠻妙的
他說:以前台灣人的多很窮,家裡面兄弟姊妹那麼多個,能供一個繼續升學已經很不簡單了,尤其又是讀到醫科,這樣等於要其他兄弟姊妹放棄求學,一起賺錢讓挑選出來的這位繼續升學 等到這位畢業了,當醫生了,賺很多了,卻不會感恩,用他的力量改善家裡的生活,扶植兄弟姊妹也出頭,只會自己過爽爽,然後嫌棄那些兄弟姊妹沒讀過書,沒出息 他忘了他的成功是兄弟姊妹的犧牲換來的,並不完全是他自己厲害......... 大概是這樣吧 |
蠻少看到站長發言的...
看來大部分人對現在的經濟頹勢都有不少感觸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