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北電腦展觀後感:一日代工廠 終生代工廠?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14702)

Irvinson 2013-06-08 10:29 PM

研發有成本的代價,付不起成本,就沒有創新。代工不需要研發,所以永遠老二政策,不可能低研發支出,卻能有高創新產出。而研發不代表成功,投入一兩個億,恐怕連改善都說不上,短視的主管在看不到收穫,也不敢再大量投入,於是成為惡性循環。

西瓜大王很難瞭解工具大王的想法,代工或勞力密集比起研發或腦力密集,連比例都難以相比。以利潤分析,每當賣出一臺iPhone,Apple就獨佔58.5%的利潤,原物料供應國佔21.9%,屏幕、電子元件等主要供應商分得了4.7%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只能從中拿到1.8%的利潤。看出代工與研發不同的地方了吧!賈柏斯想要責成零件更輕更薄,郭台銘想要管理勞工更快交貨,兩人想的地方不一樣,但是收入比例也不一樣。

Basara 2013-06-08 10:50 PM

引用:
作者CSUH
臺灣的未來,在於賣雞排和開小吃店,當大陸人的後花園
大型的高科技產業,不是臺灣有能力去做的
大型高科技產業的初期投入是很巨大的,需要靠市場去把成本降低,臺灣不存在這樣的市場規模。由於市場不夠大,在技術引進談判上的籌碼就低,這也是另外一個問題。

我之前看臺灣版的王子的約會,發現上來的男嘉賓,有一半是從事飲食業的
我估計,這大概反映了臺灣社會当前的經濟和就業特點


一堆不知道是不是製作單位set好的來賓就能看出台灣社會的經濟和就業?

您這住美國的先生也太可愛了。 :p

pcbd 2013-06-09 12:33 AM

引用:
作者Irvinson
研發有成本的代價,付不起成本,就沒有創新。代工不需要研發,所以永遠老二政策,不可能低研發支出,卻能有高創新產出。而研發不代表成功,投入一兩個億,恐怕連改善都說不上,短視的主管在看不到收穫,也不敢再大量投入,於是成為惡性循環。

西瓜大王很難瞭解工具大王的想法,代工或勞力密集比起研發或腦力密集,連比例都難以相比。以利潤分析,每當賣出一臺iPhone,Apple就獨佔58.5%的利潤,原物料供應國佔21.9%,屏幕、電子元件等主要供應商分得了4.7%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只能從中拿到1.8%的利潤。看出代工與研發不同的地方了吧!賈柏斯想要責成零件更輕更薄,郭台銘想要管理勞工更快交貨,兩人想的地方不一樣,但是收入比例也不一樣。


代工不需要研發?
我想張忠謀跟郭台銘聽到這個應該會氣到吐血.

我想你是把品牌跟代工搞錯了吧?

blair 2013-06-09 12:41 AM

引用:
作者CSUH
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問題
如果你是廠商,你會接沒有量的單嗎?
連模具的成本都拿不回的單,你會做虧本生意嗎?
沒有市場,再漂亮的設計都是**

不是有沒有量的問題
sample當然是報sample實際的成本(含模具人工XXOO)
不願意付出成本當然工廠不會接

很多觀念都被台灣人自己搞得亂七八糟

明知自己做的是研發sample卻不願意給工廠真正的費用,誰要接

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幫客戶做客製,成本就是會報出去,不然公司倒倒比較快

matt_s16 2013-06-09 01:36 AM

引用:
作者blair
不是有沒有量的問題
sample當然是報sample實際的成本(含模具人工XXOO)
不願意付出成本當然工廠不會接

很多觀念都被台灣人自己搞得亂七八糟

明知自己做的是研發sample卻不願意給工廠真正的費用,誰要接

反過來也一樣,我們幫客戶做客製,成本就是會報出去,不然公司倒倒比較快


這種情形也是台商自己搞出來的, 當A工廠報出價格時, 一定會有B工廠比他便宜, 等到殺到見骨了, 就無所不用其極的Cost down, 砍供應商, 砍員工福利, 一路惡性競爭下去, 毛利越來越低, 現在大多數的大陸中小企業廠商, 也在走台灣走的路, 大家等著看吧! 大陸還有幾年的好光景!

geminiz 2013-06-09 02:18 AM

引用:
作者lightwing
不同產業別很難這樣比
同樣號稱高科技的代工
TSMC和Foxconn的毛利率就差很大
但這兩種代工要來比....是對的嗎?
高科技公司分很多產業....
板卡目前市場衰退和當紅的通訊IC設計比...
怎樣比板卡公司毛利率都是比較低的吧..= =
....

沒錯
不同產業毛利不能直接比
就算同一個產業有人走高端有人走廣大低價路線, 毛利和量也會差上不少
但我要指得就是產業要往毛利高處爬為忠旨
有些時候也得懂的取捨
大陸一堆廉價產品擁入市場時,往往是靠毀滅性的殺價來競爭 (大陸自己廠牌也常倒,但成本低人多沒差,更不用說自己的品牌沒價值)
除非你有無可代替的技術/附加價值,那公司的好日子大概不多了
當PC市場已經沒利可突時, IBM把它丟給Lenovo(Lenovo悶了好幾年,這兩年終於經營的有聲有色, 這是後段話),自己轉型跟Accenture做consulting,這老招牌還是科技業龍頭


引用:
作者lightwing
ASUS砍掉重練進入手機產業我知道,但是和Samsung比仍是偏晚的...
....

原文是說Asus"跨入手機產業沒多久"...如果是只跟特定公司比,那拿Samsung跟motorola比, samsung也可稱剛"跨入手機產業沒多久", 這沒甚麼意義

引用:
作者lightwing
美國高科技公司...搞到最後倒閉收掉的一堆
不要以為美國高科技毛利率都很高公司發展都很順
Apple很神,但是美國公司跟Apple一樣神的沒有....

沒競爭能力的公司讓它倒閉不是好事嗎?還是靠政府幫忙硬撐提供廉價勞工對國家整體經濟和科技發展較好?後面我就不是很想回了,因為我沒說過"美國高科技毛利率都很高公司發展都很順"這種誇大其辭的話.

科技業向來是美國公司主導,美國科技業的待遇也是較他國高上不少
它的模式不是完美(offshoring, 董事會/CEO自肥..),以它的國力和歷史背景拿來跟台灣直接比也不公平,但一路走下來堅持不斷靠創新往更高的毛利方向走我覺得是對的,台灣也沒有理由做不到

公不 2013-06-09 08:46 PM

引用:
作者tkukuo
不用意外,這就是誤信「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後果,當初鼓吹說這才是正途,實際上呢??是沒製造就沒有研發!!因為研發的東西最終都是要量產的,而工廠沒了相關的配合廠也就跟者消失,剩下的為了稼動率也只好不接低量單,而研發階段測試驗證的樣品正是此類單,所以要嘛請大陸的工廠端支援,要嘛就是付高價請台灣這邊的廠商幫忙,後面這點在costdown當道的現在只會被釘,所以幾乎都是請大陸的工廠端做,然後就是時效慢,修改個樣品就要等3∼4天,回到台灣這大概是禮拜五下午,只好禮拜六來加班(沒加班費)不然就下禮拜一再說,然後老闆受不了,連研發段也整個搬到大陸去了,台灣這邊。。。。。自己看著辦。

有一個最大的例子可以證明你錯了


Apple---->美國研發設計&大陸生產

問題是台灣是研發設計的開模成本都要CostDown

無止盡的CostDown才是害死整個產業的幫兇

站長 2013-06-09 09:26 PM

看到這個,有點感觸,之前跟個長輩聊到台灣現在的狀況,他的比喻蠻妙的

他說:以前台灣人的多很窮,家裡面兄弟姊妹那麼多個,能供一個繼續升學已經很不簡單了,尤其又是讀到醫科,這樣等於要其他兄弟姊妹放棄求學,一起賺錢讓挑選出來的這位繼續升學

等到這位畢業了,當醫生了,賺很多了,卻不會感恩,用他的力量改善家裡的生活,扶植兄弟姊妹也出頭,只會自己過爽爽,然後嫌棄那些兄弟姊妹沒讀過書,沒出息

他忘了他的成功是兄弟姊妹的犧牲換來的,並不完全是他自己厲害.........


大概是這樣吧

kino 2013-06-09 09:46 PM

蠻少看到站長發言的...
看來大部分人對現在的經濟頹勢都有不少感觸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