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SSD價格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5414)
|
---|
噗...
難得手腳快這麼一次, 沒想到還是買錯了... :shy: 近傍晚已收到貨, 沒拆, 晚上就給它辦退貨好了... :ase 謝謝各位大大提供的資訊 QQ |
引用:
應該說多位元 NAND 可以藉由減少儲存位元數模擬較低位元的 NAND 所以 TLC 可以模擬成 MLC/SLC ,MLC 可以模擬成 SLC 的模式來使用 但是卻沒有辦法增加位元數來使用 ,因為當初製作時就已經決定上限了 也就是 TLC->MLC->SLC 可行 ,SLC->MLC->TLC 不可行 雖然美光原廠不直接區分 TLC/MLC 而是另外先以一個 3D NAND 分類 但嚴格來說這顆粒本身先天確實應該是 TLC 才有可能減少 bit 做成 MLC 模式 |
引用:
模擬??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拿特定顆粒拿來做模擬的. 請教一下 既然是模擬成MLC那耐用及速度是不是就會跟MLC一樣?? ADATA SU900 是不是就是採取這樣的方式? |
引用:
速度會比較快,望向作弊的960PRO 但是壽命是不會比較好,因為硬體就是TLC,P/E cycle大概就是那樣了 SU900有說它內建智慧型SLC Caching,就是這意思 |
引用:
Caching用光還不是一樣趴下 SLC快取的大小應該跟剩餘容量有關, 以SU900 256GB的版本來說, 只要使用超過130G,(包含傳輸後寫入的容量也算) 單次寫入2GB以上的檔案就會發生降速到22MB/s的現象, ![]() ![]() |
引用:
不一定 ,要看 SLC cache 的模式 ADATA/美光是動態模式 ,SLC cache 跟剩餘容量有關 ,容量還夠幾乎都不太會掉速 Intel(545s)則是固定大小 ,就算磁碟還很空寫入檔案一超過 SLC cache 大小馬上就掉速 |
引用:
耐用度是一種估計值,主要跟電壓飄移有關。 假設記錄電壓最高是3V,那SLC就只會有3/0V兩種紀錄,MLC會有3/2/1/0V四種紀錄,TLC會有3/2.5/2/1.5/1/0.5/0V八種紀錄。(我這舉例其實只有七種啦...) 首先看最簡單的SLC,基本上隨便紀錄都不會對未來的判讀出現問題,例如記錄成2.2V時(這很扯了),在未來讀取時也不會判斷成0V,所以SLC可以快速寫入,不怕些微的紀錄誤差造成未來讀取錯誤。 從這裡就可以發現,MLC跟TLC需要更精準的電壓紀錄,所以就只好放慢寫入速度,以避免電壓誤差太大。 這也是以前為何同樣容量的MLC,企業級的往往寫入比消費級的慢,為的就是寫入電壓的正確性。 另外附近電壓波動時,也會影響已記錄的電壓值,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要重寫一遍,以免電壓紀錄被影響到錯誤。這就是製程越小壽命越短的原因,因為越小越近越容易受到影響,所以現在改用大製程來堆疊,目前大約堆到32~48層樓左右。 所以,可以當TLC的顆粒拿來當SLC用,應該是不用擔心壽命問題,因為就只有3/0V這兩種紀錄,不太容易出問題。 但問題在於SLC區塊的容量不大,所以遲早會將資料移到TLC區塊去,這時就要擔心紀錄壽命問題。(大檔直接寫入TLC時的電壓穩定度更令人擔憂) 這樣說來,MLC跟TLC根本就很類比,一點都不數位 :laugh: |
引用:
:shock: 難怪我手上的sx8000 256G在用掉180g之後掉速嚴重 |
目前要買一顆 SSD 預定 MX500 500G
4288 用 200 折價卷 加滅100 信用卡活動 3988 用五年 , 再等幾天看看有沒有新年活動 |
引用:
這樣等於250G不到兩千,看起來很划算喔 :like: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