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目前有在工作的,來討論一下最近的勞退新制吧?!您的公司是怎樣處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53994)
|
|---|
引用:
勞保基金去年虧損180億,今年勞保退休準備金只有一半,如果今年符合退休資格的人全部退休,會有一半的人沒辦法拿退休金。 就跟去年很多老師要退休卻退不了一樣,沒錢付退休金只好讓你別退了..... 至於錢去那了,就是在上面說的投資->虧損->國庫補足->國庫沒錢 的循環中越來越窮. |
目前台灣政府還不致於破產
所以還不用擔心拿不到錢 只是有可能會慢一點拿到 |
個人覺得把退休金的給付轉嫁到資方身上是問題的根本嗎?主因事實上是勞委會根本形同虛設,不告不罰告了也不一定罰,罰了通常也不痛不癢,勞工又舉證困難,政府為何就不大動作去查緝,像長榮這樣的惡質企業根本不在乎這種事情,非法裁了一票空姐官司都還沒定案,長榮根本連協調會都不參加,多麼的囂張阿,廣達也非法解雇超過一半的員工,要求員工必須簽下離職書,否則不發遣散費,勞委會是在幹麻吃的完全不管不然就是協調會人家根本不鳥乾脆裁撤算了,反正留下來也是個米蟲單位,整件事情根本就是政府自己的錯沒有管好所屬之單位,以致於私人企業有持無恐,就跟中油與台塑一樣,成本沒有漲兩邊卻亂漲價,罰個六百五十萬要幹麻,加上三個零六百五十億變成懲罰性罰款這樣人家才會痛,老美也是一樣太多怪物企業,所以不得通過個懲罰性賠償的法案,不然大企業算一算即使違法還可以從中獲利,根本不把這件事情當一回事,受傷的還是廣大的民眾,這不是個根本的解決之道~~
|
引用:
這才是問題的重點...... |
引用:
不太明白? :ase 以我的例子:在現在公司待了約八年,想轉換跑道, 如果七月一日勞退新制轉換後選擇新制然後辭職, 公司是否必須發給我這八年的年資(金錢)? :confused: |
引用:
退休金從來都不是轉嫁到資方身上吧 本來退休金就是資方要負責的,沒有什麼轉嫁的問題存在 但是過去有太多人是無法領到退休金 勞委會提出的這個新制就是為了改善過去的這種現象 雖然不見得能讓勞工獲得理想的退休金數目,但至少是拿得到錢的 大家都覺得應該要懲罰惡質企業 但是真的能隨便就來個懲罰性罰款嗎? 這要先請立委們好好的修個法吧 不見得是勞委會想做就做得到的吧 |
這個基金對以下幾種機構及人員有好處:
1. 政府:不用再養一些退休的老人, 突然多了一大筆錢來運用, 而且是每個月都進頁的. 2. 金融機構: 這麼大一筆錢, 收手續行政費用都賺到飽了. 3. 公司: 有藉口來減員工的錢, 政府規定6%, 先減員工10%以上再來說, 而且有藉口東扣西扣, 不然就一倒走之. 4. 不會理財的人: 強迫儲蓄, 到老才不會靠政府來養你(前題是政府或是金融機構不要倒) 這個勞退新制跟前幾年的香港強積金是差不多的東西 會有一段陣痛期 至於這些錢公司會出那6%嗎? 告訴大家, 不要傻了 名義上是, 但公司可不是傻的. 到最後都是勞方自付的. 只是名義上是而已. 而那筆錢真的能讓勞方得到富裕的退休生活嗎? 再告訴大家那是不可能的. 最多不會餓死而已 如果各位真的有用計算機算過就知道了 例如:您三十年後退休時能領回三百萬好了. 三十年後的三百萬能讓您無憂無慮地再生活個幾十年嗎? 各位一定要將每年通脹約2-3%計算進去 靠人不如靠自己 要退休過好日子 早點學會如何理財較重要 退休尚未成功 勞工仍需努力 |
引用:
理論上年資久的選舊制是沒錯.. 但是呢如果以舊制積數已經累積到上限(45)以上..而還打算繼續工作的 選舊制反而是不利的..因為接下來不管做多久基數都是45了..不會增加.. 但是如果選新制的話..之前的基數45還是存在..接下來工作的年數會以新制計算.. 也就是公司還是要撥6%進新制的退休金戶頭..Total的金額會多一些.. 但是要切記在這種情況下選新制的人..絕對不能換工作.. 因為新制的退休金部份會繼續算沒錯..但是一旦離職之前舊制的部份會完全消失.. |
引用:
這要看勞資雙方是否同意將之前的八年退休金的部分結清.. 根據目前的勞基法規定..需要勞資雙方都同意下才能結清.. 結清的話..當然就拿到手啦.. 但是如果沒有結清的狀況下..即使是選新制.. 之前年資的部份還是要滿足舊制退休條件才能拿到..不知道這樣解釋好不好懂.. |
七月一日以後一律是以新制為主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2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