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CPU溫度大調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68090)
|
---|
想知道噴火龍2.8EG的溫度是吧
everest測的結果如下 室溫30度左右 P4P800 ->40度 CPU待機->44度 CPU全速->59度 HD 33度->有裝風扇..不管怎麼玩都不會破40度 以上都是封閉機殼的測試 前後各一風散 CPU用凡達克5500轉暴力扇 主機板會這麼熱.. 可能是改裝Z牌散熱器把9800PRO的熱氣吹到主機板上害的 -- 之所以會買2.8EG...因為當時p4 2.4B+sis648主機板剛好有人要買 加上我想嘗先..所以一出就買了@@ 這樣的溫度跟其他的噴火龍比起來應該還算ok吧 |
俺的Athlon 64 3200+ S754 L2 1MB
室溫:30~31度(夏天時我的房間很熱 :cry: ) 待機:43度 全速:49~50度 風扇是TT風扇(2600轉)+銅底 |
我的噴火龍 2.8EG 小超至 3.0G 的溫度用 everest 測的結果如下
P4S800 ->38度 CPU待機->48度 CPU全速->56度 冰山美人前8*2 後12*1 封閉機殼 CPU風扇3700轉 我現在發現一個噴火龍的習性: 在一般通風做好的情況下,這顆CPU不管怎麼操,頂多也只有到62度。 溫度也再高不上去了... 但你要他在48度以下,也需要花很大的力氣。 所以他的溫度就是在這個區間上上下下,而且在不超頻情況下,也很難熱當。 我曾經一次故意一邊燒片,一篇還看DVD,然後還用FreshGet下載... 還當不了他。所以對他有埋怨的朋友參考一下,將噪音降下來,然後不要 管他,習慣就好了。 |
XP2600+ OC 11.5*190
待機42 全速 55 風扇 用神塔+9CM風扇+AS5 |
2.8CG MO製成 SL6Z5
p4p800se 待機38度全速55~60 原廠風扇 這顆溫度好像真的比較高..不過好超.. 機殼是偉訓69u6的 |
引用:
是我幻覺嗎.....K7啥時能裝神塔了 :confused: |
引用:
是SP94 本來要買那隻 老闆極力推薦 但是後來沒買 (好險沒有...) |
同一顆 Barton 2500+, AS5 散熱膏, 12cm 風扇前後各一:
開側板, 以 技嘉 Cooler-PRO 散熱器 (調到 4000 轉) 跑 2200Mhz 時, 待機時 ABIT EQ 測得 51 度. 關側板, 以 SP-97 散熱器 + 北極風厚扇, 跑 2343Mhz 待機時測得 42 度. 沒那個效果 Gigabyte 卻還賣這麼貴, 華而不實, 中看不中用, 每每想到它的散熱器 真想破口大罵... 唉, 撈錢也不是這種撈法. 這個散熱器是我買過電腦產品 "年度最差勁設計" 的 No.1 從此對技嘉的商品打下一個深深的問號. 測試平台 : ABIT NF7-S 2.0 Kingmax 433 512MB X 2 Seagate SATA 200GB X 1 Seagate SATA 120GB X 1 Maxtor PATA 120GB X 1 NEC 2500A 冰山美人機殼 |
引用:
哈一樣是2.8E 我的還沒超 我的待機 44度.全速卻59度 真是有點奇怪...是主機板的關係,還是大大比我多一個系統風扇? 不過至於2.8EG的習性 我也有同感 我曾超到233*14=3262 待機47~49度 全速60~63度 可能是因為夠通風的關係吧 我個人覺得如果要測試2.8EG 的溫度......去做趨勢線上掃毒很好用 因為會讓CPU使用率達90~100%..至少會掃個十分鐘吧 2.8EG沒超...59度就是這樣來的XD 不過閒置三分鐘..又回到50度以下了 |
引用:
要感謝其他大大給我的建議啦 包括買什麼 在哪買等等 我覺得我的主機板是還好而已(參考簽名檔囉) 機殼前8*2 後12*1 可以降個2度 所以我全速比你少兩度... 喔 待機可以用ASUS Probe 附的CPU軟體冷卻設定 竟然可以降到7、8度 像我現在在打字沒用到什麼CPU的資源 ASUS Probe 顯示46度 結果換CPU散熱器(除非花大錢)主要只在降低噪音 機殼也只有2度的效果 真正最有效的反而是軟體冷卻?? (我也覺得納悶,說不定所謂的「軟體冷卻」就是只顯示實際溫度減十度的數字 哈:))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