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走味的蘋果? 員工爆:部門鬥爭影響品質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19129)

Think4o 2016-12-25 09:10 AM

引用:
作者老飛俠
看過太多公司都是這樣,初期可能還比較有理想性,會願意花資源去做可能有希望,但不一定能成功的方向,
一旦公司有了相當的營收,公司組織就會越來越向業務傾斜,而業務當家後都無可避免進入同樣的循環:

為了提高營收,所以大幅提高行銷預算,只要能拉生意進來就好了;
為了維持高營收,所以(短期內)能不能帶來業績變成公司發展策略的唯一目標;
因為行銷拉生意不惜自殘(免費為客戶服務,答應客戶不可能辦到的條件...),所以每個開發的案子都不容失敗;
因為案子沒有任何失敗空間,研發部門只能找最安全(但也最沒創意)的方式開發產品,因為承擔不起嚐試新方法不成功的後果;
因為找的都是最安全(也就是大家都會做)的解決方案,所以跟同業只能殺價競爭,目標不再是如何創造利潤,而是如何降低成本;
成本降不下來,開始限制支出、精簡人事;
什麼都要省最後就是什麼都不能做,只好繼續找有...


讓昨天成功,變成今天的負擔 :stupefy:

darkangel 2016-12-25 10:20 AM

回錯文,通通吃光光~

:jolin: :jolin: :jolin: :jolin: :jolin:

blair 2016-12-25 10:54 AM

引用:
作者老飛俠
看過太多公司都是這樣,初期可能還比較有理想性,會願意花資源去做可能有希望,但不一定能成功的方向,
一旦公司有了相當的營收,公司組織就會越來越向業務傾斜,而業務當家後都無可避免進入同樣的循環:

為了提高營收,所以大幅提高行銷預算,只要能拉生意進來就好了;
為了維持高營收,所以(短期內)能不能帶來業績變成公司發展策略的唯一目標;
因為行銷拉生意不惜自殘(免費為客戶服務,答應客戶不可能辦到的條件...),所以每個開發的案子都不容失敗;
因為案子沒有任何失敗空間,研發部門只能找最安全(但也最沒創意)的方式開發產品,因為承擔不起嚐試新方法不成功的後果;
因為找的都是最安全(也就是大家都會做)的解決方案,所以跟同業只能殺價競爭,目標不再是如何創造利潤,而是如何降低成本;
成本降不下來,開始限制支出、精簡人事;
什麼都要省最後就是什麼都不能做,只好繼續找有...

我自己是業務
老飛俠也許是站在工程師的觀點在講這些
但是只要把文中的業務跟研發部門對調,就是我這個業務的心酸...
我可是不會害工程師的

jobs自己就是屬於行銷,
他以前有講過關於一家公司發展歷程的事情
他看得透多了
會欽點庫克當執行長也是因為他了解一家公司會如何發展
只是庫克可能會敗在當初jobs第一次失敗的點
「董事會」
當然不是沒有好的董事會
只是上次差點把蘋果搞倒的,與其說是執行長,不如說是董事會
董事會才是造成執行長必須想辦法美化數字的關鍵
也是jobs回歸蘋果後,卻對找他回蘋果的董事會展開「清洗」的理由

很多人不知道,
沒有庫克,jobs沒辦法專心搞產品
jobs從第一次患癌症起,只要他請假就是庫克代班,既不是Jony Ive,也不是專搞行銷的Phil Schiller

別忘了,賣東西的是業務,不是工程師
因為業務無能導致失敗的好產品在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
工程師負責做出好產品
而業務負責銷售

沒有任何一方能夠獨立生存

blair 2016-12-25 11:10 AM

所以,如果要討論公司的發展

1. 如何讓工程師能夠維持開發的熱情-蘋果就算是很小顆的時候,他們仍然投入巨額的研發費用,同時,沒錢的時候有沒錢的做法。參考初代iPod的研發過程
2. 如何在公司成功,轉而由業務掌權之後,業務不會失控-這是庫克這個「經營長」的重要任務
應該是一家製造業公司的重要課題

Earstorm-2 2016-12-25 12:03 PM

這是一個"調整性"的問題, 什麼時候把相對的比重放在什麼地方(部門).

我進入一間公司是業務身分, 但很快的轉入技術(比常人上班花上許多倍的時間與實戰).
過沒多久發現要掌控進度, 我學會了專案管理, 後來考執照去堵某些人的嘴(譬如嗆聲幾梯).
曉得客戶要什麼, 能對應研發現在卡在哪裡以及正在做什麼事情, 什麼時候要補齊什麼資料.
簡單說: 在適合的時間去拿到需要的資訊給彼此確認, 同時避免被呼弄(不專業就會被騙).

S.O.P. 還不是萬能的...

老實說, 投資技術比較好, 不是說業務不重要, 而是那個不夠踏實, 特別是客戶也很專業.
業務其實可以更簡化為"有足夠技術理解力去達成溝通及確認"的功能, 而不是傳統的"行銷."

未來資訊管道多, 很多"行銷"就是網站資料讓彼此更快進入狀況, 只是人的理解力不同.
如何去協調外部的資訊以及偕同內部研發與造機, 甚至調整測試與維修等, 是新品種業務.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只不過.. 除了我以外, 只見過一個同類.

老飛俠 2016-12-25 04:25 PM

引用:
作者Earstorm-2
這是一個"調整性"的問題, 什麼時候把相對的比重放在什麼地方(部門).

我進入一間公司是業務身分, 但很快的轉入技術(比常人上班花上許多倍的時間與實戰).
過沒多久發現要掌控進度, 我學會了專案管理, 後來考執照去堵某些人的嘴(譬如嗆聲幾梯).
曉得客戶要什麼, 能對應研發現在卡在哪裡以及正在做什麼事情, 什麼時候要補齊什麼資料.
簡單說: 在適合的時間去拿到需要的資訊給彼此確認, 同時避免被呼弄(不專業就會被騙).

S.O.P. 還不是萬能的...

老實說, 投資技術比較好, 不是說業務不重要, 而是那個不夠踏實, 特別是客戶也很專業.
業務其實可以更簡化為"有足夠技術理解力去達成溝通及確認"的功能, 而不是傳統的"行銷."

未來資訊管道多, 很多"行銷"就是網站資料讓彼此更快進入狀況, 只是人的理解力不同.
如何去協調外部的資訊以及偕同內部研發與造機, ...


其實業務、RD、工廠之間配合模式本來就需要互相調整,不是誰比誰大的問題,不過我看到的例子是往業務傾斜的居多,
而且程度是會逐步惡化的。
所以覺得以前軍中參謀總長要三軍輪調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同一個領域的人掌握太久,身邊都是同樣一種邏輯的人時,
往往覺得自己重視的才是王道,其他的都不重要,然後提拔、找的人也都是同類,就更助長失衡的情形。
研發和工廠生產部門之間比較常出現人員互相流動的情形(研發做一做改往生產發展,或是在現場磨練一陣子後,
回到研發單位),但是業務和技術人員之間比較像平行線。

其實我十幾年前跟同事聊天時曾經提過一個想法,就是研發人員應該定時輪調marketing單位,我覺得這樣子一方面讓研發人員了解外界需求,
避免太過工程師本位閉門造車;另一方面讓marketing部門有技術人員參與,知道技術上的限制在哪裡,比較不會產生太天馬行空的想法。

Earstorm-2 2016-12-25 04:32 PM

引用:
作者老飛俠
其實業務、RD、工廠之間配合模式本來就需要互相調整,不是誰比誰大的問題,不過我看到的例子是往業務傾斜的居多,
而且程度是會逐步惡化的。
所以覺得以前軍中參謀總長要三軍輪調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同一個領域的人掌握太久,身邊都是同樣一種邏輯的人時,
往往覺得自己重視的才是王道,其他的都不重要,然後提拔、找的人也都是同類,就更助長失衡的情形。
研發和工廠生產部門之間比較常出現人員互相流動的情形(研發做一做改往生產發展,或是在現場磨練一陣子後,
回到研發單位),但是業務和技術人員之間比較像平行線。

其實我十幾年前跟同事聊天時曾經提過一個想法,就是研發人員應該定時輪調marketing單位,我覺得這樣子一方面讓研發人員了解外界需求,
避免太過工程師本位閉門造車;另一方面讓marketing部門有技術人員參與,知道技術上的限制在哪裡,比較不會產生太天馬行空的想法。


坦白說, 技術學業務快, 業務學技術慢(甚至不可能), 頂多就是去感受那個環境而已.
我當初雄心壯志把三個技能點升到滿(業務/專案管理/技術), 現在未必能再來一次...
而本人是很耐得住性子, 就拿今天來說, 在公司看資料, 早上弄車台, 十年磨一劍的性子.

主管輪調比下面的人輪調來得有效應, 而且既然做到主管, 技能不多學點好意思嗎 XD

滄桑v2 2016-12-25 05:21 PM

賈伯斯不在了, 蘋果還能算是蘋果嗎? :rolleyes: :rolleyes:

blair 2016-12-25 06:29 PM

引用:
作者老飛俠
其實業務、RD、工廠之間配合模式本來就需要互相調整,不是誰比誰大的問題,不過我看到的例子是往業務傾斜的居多,
而且程度是會逐步惡化的。
所以覺得以前軍中參謀總長要三軍輪調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同一個領域的人掌握太久,身邊都是同樣一種邏輯的人時,
往往覺得自己重視的才是王道,其他的都不重要,然後提拔、找的人也都是同類,就更助長失衡的情形。
研發和工廠生產部門之間比較常出現人員互相流動的情形(研發做一做改往生產發展,或是在現場磨練一陣子後,
回到研發單位),但是業務和技術人員之間比較像平行線。

其實我十幾年前跟同事聊天時曾經提過一個想法,就是研發人員應該定時輪調marketing單位,我覺得這樣子一方面讓研發人員了解外界需求,
避免太過工程師本位閉門造車;另一方面讓marketing部門有技術人員參與,知道技術上的限制在哪裡,比較不會產生太天馬行空的想法。

台灣本來就是業務導向的公司居多
所以自然一開始製造成功之後業務權力就會越來越大
我待在日商久,重視技術系統的日商,久了反而是研發製造越來越驕傲
前端的業務不知如何才能說服研發製造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而且,業務本身也是一項專業
從工程師裡找業務,這是屬於技術系統的想法
我以前待過的日商便喜歡這樣
問題就是該公司的業界評語「貴公司缺乏業務人才」
看出什麼問題嗎?
對,技術體系出身的業務如果同時具備業務才能,那對於強調技術的公司會是很重要的人才
但是這樣的人才不是隨便去找個工程師「輪調」就可以的
而工程師性格普遍就是「宅宅的」
業務的任務,是要出去接單,單子沒接回來,公司會罵,還會被所有人看不起
沒單子的業務比任何職務都沒有用
掃廁所的阿姨至少都還能讓廁所亮晶晶的
如果一個阿宅工程師出去只會被客戶電還接不到單,
那公司真的會壓力很大
工程師要「體會」客戶需求,市場潮流
其實不需要輪調
而是跟著業務出去跟客戶開會足矣
不受教的那還是不受教,至少業務還可以圓場不打壞客戶關係

看看夏普這個例子
「技術的夏普」
寧可倒掉也不屈服於市場的夏普
現在還不是要靠郭董提供出海口
不然東西再好,賣不掉的話公司只能倒

正向的例子,就是我在前公司看到的技術出身又具備業務技能的業務
那真的很能唬弄客戶
對,就是唬弄
因為了解技術,所以超能隱藏缺點放大優點
又因為是技術出身
客戶絕無法察覺他在唬弄

我也碰過部分台商
是讓研發主管擔部分業務應對的任務
讓研發主管親自面對客戶
這也是一種做法

Feldwebel 2016-12-25 06:33 PM

引用:
作者vn514026
Mac, Airport的傳言都是原團隊解散,研發人力被撥到別的案子.這種傳言很難獲得確認,只能說聽聽就好不可盡信.但Airport最近一次更新是2013/6,更新頻率明顯非常緩慢......連Apple TV, iPod Touch這類冷門產品線都還能輪到3年一輪,作為Mac Time Machine功能附屬的Airport在阿蘋內部的優先比重明顯非常低落,也難怪Mac謠言滿天飛......

Airport這種產品每年更新是沒必要,但超過三年半都沒更新,也許阿蘋認為Wifi AC沒搞頭,在等AD定案後要搞個無線router/NAS/Docking一次滿足,讓Macbook只有一個Type-C的外接問題瞬間解決...... 偶覺得偶在做夢

幾天前不是才剛有7.7.8更新.....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