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新約 舊約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8925)
|
---|
引用:
舉個例子, 你覺得郭台銘會願意跟萬華車站的街友一起過一樣的生活20天嗎? 就短短的20天, 過完以後還是回去當他的大老闆. 記得過年前蘋果日報的記者去體驗了一下街友的生活, 撐一個晚上就受不了了... 那這樣, 身為神的獨生子這樣的身份, 背著十字架, 被凡人毒打唾罵, 是件普通的事嗎?? 就像明知道國高中唸書時認真六年, 大學聯考可以考出好成績, 以後30年的就業比較有保障, 問題是真的能做到的人有多少? |
引用:
依照這說法, 為了證明道德所以要先犯罪? 然而...一生嚴守公義不去犯罪的人,竟被定義成不是道德!!?? 有沒有這麼荒謬的邏輯呀 ... 我也知道有些人會說,人類律法的罪和神的罪不同, 可以繼續玩文字遊戲沒關係,我很想看還可以噁心到什麼程度... 反正宗教就是這麼回事,先用公義良善之名吸收信徒後, 再用另一套道德標準對信徒洗腦!!! 噁心!!太噁心了!!!! |
引用:
雖然說原罪跟你的比喻其實不一樣, 可是單就"超好吃棒棒糖"這件事, ========================== 史丹佛大學一個代表性的實驗裡。這個實驗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如果願意等,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是個很有名的研究, 相關的關鍵詞是"延遲享樂". ![]() 博客來有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item=0010326543 |
引用:
你的理解能力真的有問題ㄟ... "不會犯罪的,不是道德" 這邊指的是什麼? 指的是"石頭, 木頭", 這些"不會犯罪的". "能犯罪而得勝罪惡"指的才是"人". 什麼叫"能犯罪而得勝罪惡"?? 像是考期末考, 老師說"我會離開教室30分鐘, 請大家不要作弊", 你選擇了靠自己的實力寫答案而沒有作弊, 這就叫"能犯罪而得勝罪惡". 你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犯罪嗎? 沒有... 所以證明道德需要先犯罪嗎? 當然不用. 你要做的是"勝過罪惡". 所以"一生嚴守公義不去犯罪的人"他是不是有道德? 很明顯是你的推論錯了... |
打個預防針, 也許有人會有相似的問題...
http://www.jonahome.net/files/tcrwtjd/index.htm 12.罪從那裡來?我們一生下來就有罪嗎? 答:我們被生在亞當的生命源流裡面,亞當是整個人類的代表,所以因為代表的罪性的原故,我們都成為有罪性的人。但是,神不因為我們有了亞當的罪性來審判我們,神要照我們自己所行的,或善或惡來審判我們。而嬰孩或者小孩子死了,如果他自己沒有犯什麼罪,他死了,沒有聽過福音,可以得救嗎?得救,因為基督在十字架為他死了,自動拯救他脫離原罪。但是一個成人,有道德觀念、有道德責任而去犯罪,就要受神公義的審判。 |
某些基督徒的狡辯功夫一流
但是唬不了我 |
引用:
我承認我無法用"你的語文標準"去認同那種荒謬的東西, 我早就發現我們雖然是用相同的文字,但是對於文句詞義的理解是大不同。 這句話應不是你講的,所以我也沒引用是你說, 所以我只是跟其他有在看本文的網兄分享"心得", 至於每一位網兄要如何理解以及如何評論,對錯與否大家自有公評。 『答:上帝如果要造不會犯罪的,很簡單,而且他已經造很多了,他造了石頭、木頭,這些都不會犯罪,上帝早就造了。不會犯罪的,不是道德,能犯罪而得勝罪惡,才是道德的得勝,道德的得勝就是對罪的克服,能夠勝過罪與試探,才是道德,所以神造了有德性的人。』 造了石木後下了一個句點,一般中文的用法句點多是用來表示前段所講述告一段落, 否則不應使用句點來表示,除非該文句作者也不是寫給"一般中文程度的人看"的。 當然啦,我也不會認為你講的和其他基督教人士所講的東西是一樣的(比如你理解的"上帝日"和其他基督教人士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標準) 所以你想怎麼解讀那段文字,自然我也不會干預你。 |
引用:
是啦, 你很擅長用錯誤的解讀方式去錯誤理解事實, 然後拒絕正視可以前後連貫的正確解釋. wiki一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5%E5%8F%B7 句號(。)或句點(.)是用於陳述句末尾的標點。文章內使用時機:「陳述句末尾的停頓,用句號。」「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號。」[1]「用在直述式文意已完足的句子。」[2] 在有些時候,句號也可以用在語氣舒緩的反問句的末尾。 句號表示一句話的結束,新一句話的開始,提示讀者該句的表達意思已結束。 ==================================================== 所以可見句號的使用是有很多情況的. 在西洋寫作中一個句子裡面不會有太多逗號, 即使在中文中一個句子裡面出現六七個逗號也是個不恰當的句子. 至於到底怎麼解釋解讀才是正確的, 應該所有國文老師都會跟你說"能正確連貫前後文"的解讀才是正確的. 至於本文, 要怎麼解釋才能正確連貫前後文, 就大家看看吧... |
引用:
請原諒我一直不太會用PCDVD的引言... 回到原本的題目上, "不會犯罪的,不是道德,能犯罪而得勝罪惡,才是道德的得勝,道德的得勝就是對罪的克服,能夠勝過罪與試探,才是道德,所以神造了有德性的人。 " 請問這句話裡面哪裡說了"為了證明道德所以要先犯罪?", 這很明顯是腦補嘛... 這邊明明是說"能犯罪而得勝罪惡", "道德的得勝就是對罪的克服" 至於什麼是能犯罪而得勝罪惡, 前面解釋過了. |
引用:
哈哈哈哈 自有公評... :laugh: 對於我一篇文.你還要分二次來解釋?? :laug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5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