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灣有線電視「剪線潮」警訊?用戶數上半年少了6萬8422戶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0786)

kize 2018-08-20 08:36 PM

上星期6才去把有線電視和網路停掉,因為我的手機3G要停了,只好改成4G.
1個月要699..這個錢從哪裡來?當然是把家用的停掉算了
手機和家用網路功能根本就是重複的.電視造就完全沒看了

這次3G停機,一定會造成升級4G的一波剪線潮吧我想,去有線電是辦手續時,現場3組人都是要斷線的,還有人直接講明改成手機網路勒..我是說要搬家啦..

pgoodman 2018-08-20 09:28 PM

個人覺得...有線電視剪線除了以上各位討論的外...
可能有線電視走數位化也是一個原因
以前一家安裝大家看...
現在你非得搞台機上盒不可
既然如此...很多用戶可能改奔其他收視管道了
套房出租提供的有線電視大概也減少了
畢竟機上盒超過一定數量~好像要在收費(租、押金之類)

blair 2018-08-20 09:42 PM

引用:
作者aries067
youtube不是有很多新聞直播頻道?

:shock:
(搜尋
:eek:
:jolin:
(撞豆腐
:cry: :cry: :cry:

聖粉BANG!! 2018-08-20 10:07 PM

引用:
作者blair
:shock:
(搜尋
:eek:
:jolin:
(撞豆腐
:cry: :cry: :cry:

打"新聞",蠻多的耶

anderson1127 2018-08-20 11:19 PM

引用:
作者聖粉BANG!!
打"新聞",蠻多的耶


如果是看新聞台 , 除了年代新聞台似乎沒有找到youtube直播,其它的似乎都有 ....

東森系列的都有(51台/57台)
中天新聞台
TVBS (youtube沒有,去Google一下就有 , 有限制觀看的區域)
冥X的自己找,基本上我不看
記得我還曾找到過三立的 , 看沒幾次不看了....

無線三台也都有!!

聖粉BANG!! 2018-08-20 11:21 PM

引用:
作者anderson1127
如果是看新聞台 , 除了年代新聞台似乎沒有找到youtube直播,其它的似乎都有 ....

東森系列的都有(51台/57台)
中天新聞台
TVBS (youtube沒有,去Google一下就有 , 有限制觀看的區域)
冥X的自己找,基本上我不看
記得我還曾找到過三立的 , 看沒幾次不看了....

無線三台也都有!!

三立超多426鬧場 :laugh:

0660817 2018-08-20 11:43 PM

已經10幾年沒申裝有線電視,
我猜電影台還一直重撥周星馳系列的電影吧

MOD也沒裝
家人有買一台數位機上盒,但也不常看電視

平時看YouTube就夠了

vchou 2018-08-20 11:48 PM

四年多前把第四台換成 MOD

本來就用 Hinet 光世代 等於 MOD 幾乎不用錢

每個月省好幾百 節目也夠看 甚至國際電視台更多

cys070 2018-08-21 12:01 AM

引用:
作者anderson1127
嗯??

我家幾年前就剪線了,改看數位無線台高畫質電視 !!

每年省下NT 6000元收視費 , 各位可以算算看 6萬戶 * 6000 = ?? :D :D :D

這還是逐年往上走的趨勢喔!!

建議頻道商出走第四台吧 , 不然困在第四台只會逼死自己!! :laugh: :laugh: :laugh:


說真的現在也不少人每年才花3000~3xxx多看第四台
跨區經營後有些地區月租費就降,在互相搶客人

這六萬戶也不是都集中在同一體系,兩大家旗下一堆地區第四台
再加上後來加入的北都還有一些阿貓阿狗沒聽過的
說真的六萬戶是不怎麼痛......
第四台業者反而怕互搶,現在在鞏固地盤


目前會持續掉,主因也是不是MOD關係
是收視戶改變習慣,網路也起來看影片也不用侷限在電視機前面,電腦,手機都可看
不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多.....

Earlson1 2018-08-21 12:13 AM

買台便宜的主機放客廳接電視就可以用

第四台好幾年前就退了

youtube基本上就夠看(除了晚上一起看新聞,其實很少用到電視)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0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