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迷你電腦好像越來越常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01741)
|
---|
引用:
明天來試試看加料版能不能灌舊機... 我發的連結裡面還有另外一篇,那篇就有指令教學了 :ase |
覺得未來這類微電腦在雲端架構的配合使用下其實維修也很便利
應該可以成為像是現在手機送修的模式一樣 電腦送過去 IT 那邊換一台回來 工作人員登入自己的帳戶之後 重新連結之前正在做的文件 IT 則是按照標準流程把內置記憶全洗掉然後打上「送修」標籤 ;) |
引用:
其實也還好,多數NUC的RAM、HDD或SSD都可以換,跟一般PC一樣, 現在一般PC也不過如此,所有都整在MB上,頂多多個CPU能換而已。 NUC架構跟NB很像,零組件多是用NB規格的,很多人家裡也是用NB取代PC。 至於灰塵,現在也有無風扇版本,沒Power,只用一般變壓器就可供電, 基本上想生灰塵也不容易。 |
引用:
那是上世紀八九零年代的說法,現在已經不適用了,至少我不會再拿那個定義用,容易造成誤解 |
引用:
溫度跟NB一樣,通常臨界點設在80'c 基本上不管Intel NUC, Gigabyte Brix都是用NB零件,機構散熱空間也跟NB一樣小,so溫度也是跟NB看齊. |
引用:
不好意思,再問一下... 請問即便NB若不玩遊戲應該很難到80度吧? 以及相對桌機,桌機臨界點大約幾度? 像我以前噴火龍光開機就50多度,玩遊戲大概70~80多度 要90度以上似乎也不容易(而且還沒裝什麼散熱風扇@@") |
「微」電腦的微字是指Micro之意,所微電腦又叫MCU或μC與一般CPU(又稱MPU或μP)功能內部都不同。
大家都知道8051(8048/49/51/52......)吧,它是標準的MCU架構。 所以MCU早期被定義成自己有CPU+I/O+內含RAM,ROM,只要加上程式及少數零件,加上電源就可運作。 後來這類單晶片電腦被做成獨立的PC板後,這塊板子就叫微電腦,讀電子都知道以前很多這類單板微電腦,而且有些上面不是用MCU,而是用MPU(當時最常見的就是Z-80)。 再後來業界為了區分不同,於是MCP改叫微控器(Microcontroller)而單板微電腦作微電腦,但後來PC(個人電腦)問市,又要與大電腦區分,所以初期PC有被稱為個人微電腦,最後IBM PC出現後就叫小電腦(XT,大AT,小AT.....)。 事實上微電腦是一個引申詞:只要加上程式、少許零件及電源即可工作,因此現在的電腦板都可叫微電腦,不管是PC,機械上的控制電腦、手機或是現在流行的另類電腦發展工具等....都適用 123456789 |
引用:
為了壓抑噴火龍,Intel 當時用了很多招式才搞到堪用 至於 Intel CPU 溫度規格,官方網站就有寫 不同用途的 CPU,不同時期, 會有不同的溫度限制 . |
引用:
我公司越南廠大概已經買了50台左右的Intel nuc. 目前為止反應都還不錯. |
引用:
沒錯,所以我們目前這種機器全部都是原生Win10... 當初越籍小IT助理三小不管拿起來就裝,沒半台能用 :stupefy: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4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