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音效卡的選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4162)

shirock 2015-04-14 02:06 PM

引用:
作者mika_jungo
感謝回答 :)
我目前是用NB接USB到DAC,之後想改用小桌機。
我知道主機板內建音效還是比不上音效卡,但想說都是輸出數位訊號,所以好奇聽起來是否會有差異。
依您這麼說,輸出優先選擇順序為「同軸 -> USB -> 光纖」,是這樣子嗎 :confused:


小桌機嗎?這種似乎一般都不做數位輸出端子,也沒空間裝音效卡。
這樣的話,你也只能選 USB 接。

USB 是否一定比同軸、光纖好? 這可不一定。
因為走 USB 輸出時,多了一道 DDC 線路,要看 DAC 的設計決定這一段的好壞。

不過在我的經驗中,只要不是有問題的設計,那麼 DAC 選擇不同接法(USB/同軸/光纖)對聲音的影嚮,佔整套系統的比重是最小的。聽不出差異也很正常。

:)

ben_chien 2015-04-14 02:10 PM

引用:
作者shirock
小桌機嗎?這種似乎一般都不做數位輸出端子,也沒空間裝音效卡。
這樣的話,你也只能選 USB 接。

USB 是否一定比同軸、光纖好? 這可不一定。
因為走 USB 輸出時,多了一道 DDC 線路,要看 DAC 的設計決定這一段的好壞。

不過在我的經驗中,只要不是有問題的設計,那麼 DAC 選擇不同接法(USB/同軸/光纖)對聲音的影嚮,佔整套系統的比重是最小的。聽不出差異也很正常。

:)


終於解開了我的迷惑...

shirock 2015-04-14 02:34 PM

廠商也不是笨蛋。
如果走 USB 和走同軸的聲音差異像是換了一台訊源的話,任誰都會懷疑這家廠商的設計有問題。
是不是拿了線路板把元件裝上去就了事的土炮DAC?這種 DAC 誰敢買?

把三種不同端子的聲音都整得一致(極微小的差異),才是音響廠的做法。

ayler 2015-04-16 08:42 AM

引用:
作者shirock
廠商也不是笨蛋。
如果走 USB 和走同軸的聲音差異像是換了一台訊源的話,任誰都會懷疑這家廠商的設計有問題。
是不是拿了線路板把元件裝上去就了事的土炮DAC?這種 DAC 誰敢買?

把三種不同端子的聲音都整得一致(極微小的差異),才是音響廠的做法。

個人也認為應該要差異不大
但某些大廠把光纖砍掉就算了, 竟然連RCA都砍掉只給AES, 可見一定能聽出差異
有聽過那些廠商的解釋文, 至於信不信就看個人
USB差異肯定更大
以前聽過4395與1955pro的同軸與XMOS USB比較, 同軸是勝出的

查了一下掏寶, 有許多這種產品 DAC+耳擴+前級
不知道網友推薦哪款?

shirock 2015-04-16 11:40 AM

引用:
作者ayler
個人也認為應該要差異不大
但某些大廠把光纖砍掉就算了, 竟然連RCA都砍掉只給AES, 可見一定能聽出差異
有聽過那些廠商的解釋文, 至於信不信就看個人
USB差異肯定更大
以前聽過4395與1955pro的同軸與XMOS USB比較, 同軸是勝出的

查了一下掏寶, 有許多這種產品 DAC+耳擴+前級
不知道網友推薦哪款?


大廠都喜歡整組設計。有些 DAC 只給 AES 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家的系統走全平衡線路設計,轉盤、前級只有 AES 座。
而全平衡設計的表現一般優於非平衡設計。這是設計面反應的差異,不是端子和線材。

一般消費性 DAC ,用戶的配置比較雜,所以給的端子種類比較多。以方便性為主。

同軸、 USB 哪個好? 要看 DAC 設計。
像我的 TEAC UD-H01 ,一般評價認為 USB 非同步模式優於 同軸。

DIY 一體機,那我推 HifiBerry + HitQn SF801 :cool:
hifiberry: http://24h.pchome.com.tw/prod/DRAD70-A9005TAPK
sf-801: http://www.hitonaudio.com/welfare_oneissue.php?i=27

:)

ayler 2015-04-16 05:22 PM

引用:
作者shirock
大廠都喜歡整組設計。有些 DAC 只給 AES 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家的系統走全平衡線路設計,轉盤、前級只有 AES 座。
而全平衡設計的表現一般優於非平衡設計。這是設計面反應的差異,不是端子和線材。
一般消費性 DAC ,用戶的配置比較雜,所以給的端子種類比較多。以方便性為主。
同軸、 USB 哪個好? 要看 DAC 設計。
像我的 TEAC UD-H01 ,一般評價認為 USB 非同步模式優於 同軸。
DIY 一體機,那我推 HifiBerry + HitQn SF801 :cool:
hifiberry: http://24h.pchome.com.tw/prod/DRAD70-A9005TAPK
sf-801: http://www.hitonaudio.com/welfare_oneissue.php?i=27
:)

談談王盤
可參考這篇討論的最下面那篇,
看過原來的38度C設計者文章, 說是50歐姆BNC數位線, 效果明顯比75歐姆RCA線來的好
信不信就看個人...

少數高檔廠機確實只有BNC或AT&T光纖, 但卻沒有RCA, 譬如wadia X64/X32
理論上BNC與RCA內部運作是一樣的, 只差在數位線與頭的不同
而且X64還配2組BNC... 如果效果一樣, 該配1 BNC+1 RCA在使用上會比較合理
因此大多廠機都沒這麼絕啦, 有配BNC的就會有RCA
回頭來看X64有平衡輸出, 肯定裡面是平衡系統, 但卻沒有平衡AES數位輸入...

以上言論不代表哪種傳輸一定比較好, 只是看來不同的數位輸入, 是有差異的
個人曾擁有過王盤, 用不同RCA數位線測過, 甚至同一條RCA數位線, 只是用不同的RCA轉BNC頭測過, 聲音效果就有差異
但在很多年前的低價音效卡與低價耳機系統測過幾款2~3k數位線, 卻難聽出有什麼差異(推測因此才有人說數位線沒啥影響力)
數位差異是大是小, 就很難說, 得看環境了...

hifiberry滿當紅的, 有機會我聽聽看
1794DAC
不知有沒有人聽過這台? 以前聽過1794的經驗, 比ESS9018容易發揮

shirock 2015-04-16 05:56 PM

引用:
作者ayler
談談王盤 (http://ppt.cc/Am~1)
可參考這篇討論的最下面那篇,
看過原來的38度C設計者文章, 說是50歐姆BNC數位線, 效果明顯比75歐姆RCA線來的好
信不信就看個人...


在75歐姆的數位訊號規格下,用50歐姆的插頭,這算是設計錯誤了吧?
wiki上還說: http://zh.wikipedia.org/wiki/BNC%E8...%8E%A5%E5%99%A8

引用:
BNC連結器有50歐姆和75歐姆兩個版本。50歐姆連結器和其他阻抗電纜連線時,傳輸出錯的可能性較小。不同版本的連結器互相相容[1] ,但如電纜阻抗不同,訊號可能出現反射。通常BNC連結器可以使用在4GHz或2GHz。

75歐姆連結器用於視訊和DS3到電話公司中心局的連線,而50歐姆連結器用於資料和射頻傳輸。錯誤接在75歐姆插座上的50歐姆插頭可能會損害插座。甚高頻應用中使用75歐姆連結器。

ayler 2015-04-16 07:40 PM

引用:
作者shirock
在75歐姆的數位訊號規格下,用50歐姆的插頭,這算是設計錯誤了吧?
wiki上還說: http://zh.wikipedia.org/wiki/BNC%E8...%8E%A5%E5%99%A8

那是我搞錯了, 校正成75歐姆的BNC才對
不過BNC確實是有50/75歐姆兩種規格

但事實上跟大家說, 普遍拿來做同軸數位線的RCA頭, 根本沒有符合75歐姆規格
要真正75歐姆規格的RCA頭, 不是幾十元的價格, 而且很少見
去唐竹問過, 竟然整間店都沒有這種頭
記得古河與canare才有出這種, 在規格中有明定75歐姆, 而說是數位線專用
沒見過其他音響廠有出過這種RCA頭, 如果有, 再請分享資訊 :agree:

ayler 2015-04-17 07:25 PM

再補充一篇, 75ohm的RCA端子
75歐姆同軸線用的RCA頭?!
轉phuang3的發言
diyaudio上有許多專業人士指出RCA接頭是不可能有75歐姆的阻抗,WBT等廠商的產品在75歐姆認知上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要75歐姆請用BNC。
SPDIF實在不適合用在音響上,我猜當初制定的人一定是成本考量,才會有這樣的結果。SPDIF阻抗的問題國外吵了很久
-> 我推測這邊指的應該是SPDIF RCA...

ayler 2015-04-17 07:33 PM

再補充幾篇與DSP有關的部分
XMOS A buffered receiver
-> 這邊有很完整, 關於如何改此XMOS DSP FW的參考文件與範例, 甚至可輕易下載SDK
就看玩家或廠商的功力了

Soekris Discrete Sign Magnitude R-2R DAC
目前出貨的 firmware 有點問題,有時 SPDIF 會斷斷續續鎖不到訊號。
-> 以這樣言論, 很確定這台DAC的FW是自行開發或改版的
不過這FW該是DSP或接收處理的功能

個人在想為什麼以前測過其他台DAC, 其XMOS輸給RME AIO AES
但在Geek Pulse卻是XMOS勝過RME AIO AES
原因有可能是Geek Pulse改用了更新更強款的XMOS,
或是原廠LH Labs有夠強的能力改版出FW(他家廣告文有說用了他們研發的演算法)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