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辛辛苦苦讀到台大,卻沒獲得應有的尊重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1080)
|
---|
引用:
現在還是專題募款,將來成了領導就是政治獻金了. :laugh: :laugh: |
|
引用:
感謝, 這幾天一直沒時間看... 這集沒找那個羅友志來真的是太好了... :jolin: |
有人還記得上禮拜最大的新聞是哪一條嗎?
http://udn.com/news/story/7340/1029609
廖玉蕙/弱勢與偏鄉果然都偏遠 2015-07-02 01:45:50 聯合報 廖玉蕙(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小野寫了篇文章,激動地提到有些學校編了要給較弱勢或有學習障礙孩子的預算,卻全部挪給有競爭力的資優班,這不禁讓我想起一樁往事。 幾年前,我在本專欄寫了篇文章批評現行教育長期掌握在一群「聰明」人的手中,其實潛藏危機。他們天生睿智,求學生涯一帆風順,無法設身處地,使得教育政策一逕圍繞資優生設計,資質稍差的學生,簡直走投無路。 文章登出後,一位正在高中任教的學生C,熱情洋溢地寫信來回應,說她正教授的體育班同學,對這篇文章深有感受,當他們得知作者是他們的太老師時,興奮莫名。C靦腆地問我有沒有機會去為這些學生打打氣?當下,我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沒多久,我專程南下,打算免費跟他們講一場以「遠方」為名的演講,談談如何拉近理想與夢的距離,藉此嘉許C,也鼓勵C的學生們。 我發覺C這時開始忐忑,可能怕我高估了學生的程度。她預先寄來學生的作文,解釋說:「體育班很著重專業訓練,但這些孩子不愛學科學習,或者與一直以來的學習成就低落有關。雖然他們的作文總是讓人啼笑皆非,可是他們重感情、重義氣。雖然可能連四大奇書都說不出來,但他們誠懇善良。雖然對未來茫然迷惑,可是我超級喜歡他們每天認真踏實練習專業的樣子。他們功課真的不好,可能會比您想像的還糟糕,可是聽到這次的作家演講是他們『獨有』的福利時,顯得相當開心又有自信。同事們一直要我向您大略說明體育班的狀況,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面對著這樣的一群孩子,我想,您一定會跟我一樣喜歡他們的真誠與直率。」這封充滿情感的信真讓我感動莫名。 然而,沒料到調課時驚動校方,校長說:「這麼好的機會,幹嘛給體育班的學生,更應該讓資優班的學生來聽才是吧!」我差點為之氣結,但顧及禮貌和我學生的處境,只好擴而讓其他學生一起參加。誰知,演講廳裡,原訂的演講對象—體育班學生硬生生被安排在偌大講堂的最後方,附帶來聽講的學生倒穩坐前排,我真的很生氣,便下台站到後方開講。事後,每回想起校長的偏執還一肚子氣。 倒是那些可愛的體育班學生讓我魂牽夢縈,他們認真聽講,天真有禮。事後,C寄來學生寫的回饋單,我回信說:「我最欣賞的句子是:『剛開始以為她應該是很無聊、說到最後會讓大家受不了的教授,沒想到結束時大家竟然都還活著。』他真是個天才,再沒比這句話更有趣、更寫實且更高的讚美了,請代我向這位同學致意—要他好好利用這份幽默感。另外的一句美好的句子是:『想不到我們和教授合得那麼來。』好感謝這位同學的知遇之恩。總之,請轉告妳的學生:他們的表現跟我去演講過的學校中表現最優的新竹中學學生一樣讚,太老師太滿意了。」 這次的經驗,幾年來一直惦記在心,想到非菁英的弱勢學生或偏鄉的學校長期遭遇的漠視,我決定今夏開始展開四十場偏鄉義講之行。當我在臉書上公開徵求,各地的邀約信竟如雪片飛來,迫使我提早關閉應邀信箱。 惆悵的是,搶先前來邀約的,看來多半非偏鄉。邀約截止後許久,才有好幾個真正偏鄉的學校,說是透過紐西蘭或美國的朋友,得知此訊息,「可是,看來已然遲了。」我這才知道,不止弱勢被排擠,偏鄉果然也偏遠,在資訊的傳播上,台東、花蓮看來比紐西蘭或美國更加遙遠。(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
引用:
台大領導學程副主任朱士維昨聯繫不上,無法取得回應。《蘋果》致電多名參與學程的學生,也不願再接受訪問。 :flash: :flash: |
引用:
到這階段了是還要接受訪問什麼? 本來就是門一關起來變成內部檢討了,你外界是能奈他何 |
所以最後期末考是 all pass 還是全當?
|
上個月媒體報導
有地方政府財政局長帶隊到希臘考察,沒有任何官方行程就要花掉幾百萬 被問到還在硬拗,沒安排官方行程是因為沒有邦交,考察是在於希臘的酒商.. 快要破產的國家還有值得考察的地方? 有網民酸改過名目,我們也快要步希臘後塵,早點去學習取經,這個說法還有點說服力:D 同理,台大以後低調一點,不要動輒用領導這類字眼引人注目,錢還是可以亂花的:D |
這個也是台大,他勇敢走出校園,不像網軍酸民只會在螢幕前惡意攻擊。
台大生陳懷璞藍海追夢 跳出舒適圈 立志國家地理海洋探險家 跳脫框架的台大d school創新學程 陳懷璞的人生,是一段持續追夢的旅程。他不是那種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學生;相反地,他選擇跳出既定框架,勇敢追尋內心最真實的熱愛。 陳懷璞從小七歲便對海洋和魚類充滿熱情,這份夢想引領他一路從基隆到台灣大學電機系,再到休學一年,踏上跨越太平洋的大航行。 人生的軌跡往往不是直線,而是如海浪起伏般,連接著每一個選擇與挑戰。他坦言,曾在台大課業壓力中感到困頓,像在三年一循環的漩渦中無法喘息。於是他決定暫停學業,以探索學習計畫為依托,保有學生身分,完成三次遠洋航行,累積五千多小時的航海經驗,更在海上設計魚能發電的創新裝置,朝著成為國家地理探險家的夢想邁進。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固定的公式,追夢從來不是一條直線。當學業、社會框架限制了你的腳步,勇敢停下來、重新審視內心的火焰,比盲目前進更重要。休學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深度學習;正如台大朱士維老師所言,「休學後不知道要做什麼才是問題」。陳懷璞用行動證明,追夢的過程就是人生最珍貴的學習課程。 他的航程,也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人生就是一場持續的追夢旅程。無論風浪多大,只要心懷熱愛,敢於突破舒適圈,我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航道和光芒。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2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