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比亞迪真是殺瘋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9450)
|
---|
特斯拉「Robotaxi」申請商標註冊因過於通用無識別性被美國商標局駁回
https://techcrunch.com/2025/05/07/t...of-june-launch/ 根據一份新提交的文件,特斯拉試圖將「Robotaxi」用作其車輛名稱的商標申請,已遭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以「過於通用」為由駁回。 而特斯拉針對其即將推出的叫車服務所提出的另一項「Robotaxi」商標申請,目前仍在審查中。 此外,特斯拉對「Cybercab」一詞的商標申請也已暫停,原因是其他公司也在申請類似的「Cyber」系列商標。其中一家公司甚至已申請了多個與 Cybertruck 改裝配件相關的商標。 USPTO 於週二對「Robotaxi」的商標申請發出一份所謂的「非最終辦公行動」(nonfinal office action),這意味著特斯拉有三個月的時間提出回應,否則該申請將被視為放棄。代表特斯拉的商標律師尚未對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特斯拉於 2024 年 10 月申請這些商標,當天同時發表了「Cybercab」,這是一款特製電動車,特斯拉希望未來能將其用於計畫中的自動駕駛叫車服務。特斯拉也於 10 月 10 日提交了兩項與「Robobus」有關的類似商標申請,目前仍在審查中。 遭到駁回的商標於 4 月 14 日分配給 USPTO 的一名審查員。根據原始申請,特斯拉表示將使用該詞來指稱「陸地車輛;電動車,例如汽車;汽車及其結構部件」。 儘管審查員發現目前並無相同商標存在,但仍駁回申請,理由是該詞「僅具描述性」。審查員指出,「Robotaxi」一詞已被其他公司用來描述類似商品與服務。 審查員寫道:「在申請人的商品與/或服務情境中,該用語似乎為通用詞彙。」 USPTO 允許特斯拉提交證據與論述,為其商標申請辯護。若特斯拉提出答覆,專利局要求其提供「說明書、操作手冊、宣傳冊、廣告與申請人網站相關頁面的截圖」,這些資料須顯示該商標在實際商品與服務中的使用方式。 換句話說,特斯拉必須向專利局說明具體的使用計畫,以及其對該商標擁有權的正當性。 審查員也要求特斯拉說明是否有「競爭對手」使用「ROBO」、「ROBOT」或「ROBOTIC」等詞彙來推廣類似商品與/或服務。 特斯拉的另一項「Robotaxi」商標申請,則涵蓋該詞在提供運輸服務方面的使用,包括「為個人或團體安排交通」、「提供依時間計費的共乘服務」、以及車輛共享或租賃等。該申請也於 4 月 14 日分配給審查員,但尚未有審查結果公布。 |
隱藏式車門把手太難開?中國官方近期祭出新規定
https://www.koc.com.tw/archives/597692 今年初藝人王大陸與特斯拉車門「奮戰」的事件鬧上新聞, 意外引爆大眾對「隱藏式車門把手」設計的熱烈討論。 不只不會開門的尷尬,更牽扯到緊急逃生、救援失敗的潛在風險。 現在,中國官方也終於出手,要為這類設計立下強制安全規範, 讓未來不只是車要好看,更要在關鍵時刻救得了人。 根據《IT之家》報導, 中國工信部近期正式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國家強制性標準, 提出修訂草案並公開徵求意見。這是首次針對「隱藏式車門把手」 這類新興設計進行具體的安全規範,有望讓未來的車門不只是好看,更要好用、好逃生。 這份草案全名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屬於中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一旦通過,將成為未來新車設計的強制依據。 根據 IT之家整理,內容重點包括以下幾點: 強化碰撞與起火場景下的逃生機制: 車門外把手必須具備「斷電仍可開啟」的機構設計。 明確規定要有機械備援系統,不完全依賴電子控制。 防止因車輛翻覆、墜落造成門把手誤作用,降低乘客掉落風險。 標示要夠清楚、好辨識: 應急門把手、隱藏式門把手須具備顯眼標誌。 標誌要「明顯、統一、可見」,不再只是光滑的一塊面板。 緊急情況下,即便第一次搭車也能快速辨識出口在哪。 結構強度不能妥協: 新標準對門把手的耐用性、耐高低溫、抗震動、抗腐蝕等項目有具體試驗方法。 包括手把在被撞擊、拉扯後仍能正常開門的能力。 電動門把手需通過防夾測試: 要加入感應器或物理限制,避免自動關閉時夾住手指等異物。 此外,這份文件主要適用於 M1 類(一般小客車)、 N1 類(輕型商用車)與多用途貨車, 其它車型雖非強制,但也建議參照執行。 |
林志穎當初能活命是靠裡頭兒子開車門和車外熱心民眾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12/6482487 |
比歪低自然.跟燒死人
已屬於是正常現象 生產工業垃圾大國.真是遙遙領先 :laugh: :laugh: :laugh: |
繼月初插旗羅馬尼亞,BYD 以4款新車正式進軍克羅埃西亞
BYD 在歐洲第10款車型德國亮相,售價低於2萬歐元 純電Q1全球銷量占比15.4%擠下12.6%特斯拉 滾裝船隊在第一季向海外運載超過2.5萬輛台新能源車 豐田以油電車為核心推第6代新RAV4只有油電版 豐田章男說純電車沒有充電站就跑不了我們不想丟掉任何需要移動的人 同樣充電樁不夠的美國掀起電動車拒買潮 美眾院否決加州2035禁燃油車提案參院本週表決 https://youtu.be/Hc6JAup0sNE |
推:):)
|
回顧一下,歐盟自2024年10月起,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純電動車,BEV)正式加徵反補貼稅,為期五年。
稅率根據車企接受中國政府補貼的程度及其對歐盟調查的配合度而有所不同 各車企適用的反補貼稅率如下: • 特斯拉(Tesla,中國製):7.8% • 比亞迪(BYD):17% • 吉利汽車(Geely):18.8% • 上汽集團(SAIC):35.3% • 其他配合調查的企業:20.7% • 未配合調查的企業:35.3%   此外,歐盟對所有進口車輛還課徵一般關稅10%,因此中國電動車在歐盟的總關稅成本介於17.8%至45.3%之間。例如,比亞迪的總關稅為27%,而上汽集團則高達45.3% 根據JATO Dynamics的數據,被徵27%關稅的比亞迪4月在歐洲純電動車的註冊量7231輛,特斯拉是7165輛。是比亞迪首度在歐洲的銷量超越了特斯拉 雖然差距不大,但是意義重大。因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了更高的關稅,但是並沒有讓比亞迪的銷量趨緩,中國電動車的競爭力驚人。 另外比亞迪26日在香港交易所的股價卻大跌近6%,原因是比亞迪宣布大幅降價,幅度最高甚至達34%。 比亞迪對其在中國銷售的22款電動車提供折扣,引發新一輪的汽車價格戰。 為什麼需要大降價?很大的背景原因是儘管電動車整體銷量創高,但是成長速度持續放緩。 中國整體消費需求低迷,車商紛紛下調售價,但庫存還是很高。 雖然部分折扣從4月就開始實施了,「但是官方的聲明發出了強烈信號,表明終端市場情勢嚴峻,」摩根士丹利分析師Tim Hsiao報告中提到。 龍頭車廠降價預計會引發連鎖反應,對手勢必面臨降價壓力擠壓利潤空間。 降價對銷量會有幫助嗎?花旗銀行預估,比亞迪經銷商的客流量可能會成長30%到40%,如果轉化成訂單,5月銷量有機會繼續成長。 比亞迪還有一項競爭優勢,就是垂直供應鏈的整合,電池及許多車用晶片都是自家的,有助於降低其生產成本,讓它具備削價競爭的底氣。 比亞迪的毛利率約為20%,比特斯拉的16%高 |
話說這邊怎麼沒有討論"零公里二手車"灌榜單事件....
|
華為加持 塞力斯問界成為中國銷量最高的高端汽車(50萬人民幣以上車型)
當時余承東說華爲智選車要和BBA(Benz BMW Audi)競爭 很多井蛙嘲笑起哄,果然是“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又一次打臉了 :laugh: ![]() |
引用:
好像蠻有趣的... 旺中也跟進了... 陸0公里二手車 衝銷量亂象多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79-260303?chdtv 大陸汽車行業陷入惡性競爭,除了價格戰之外,最近還出現「零公里二手車」, 為了衝銷量,也為了清庫存,出現的畸形銷售現象。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二手車行業專家潘磊指出,零公里二手車,其實市場上早就存在, 早些年稱為「包牌包稅車」,廠家為清理庫存而產生,價格確實比正常價格偏低, 這類車源也很好地補充市場需求。 「和新車相比,其實就只差了個手續。」鍾亞表示,這類車輛雖已完成掛牌登記, 卻幾乎未投入實際使用,物理狀態與新車無異,僅是「身分不同」。 近年來,部分車企通過激進的商務政策如銷售返利、金融貼息等向經銷商施壓, 迫使經銷商超額採購車輛。例如某4S店月銷售能力是80輛車, 卻常因政策激勵被迫採購120輛甚至150輛。 超出市場需求的這些車輛,很大一部分會通過零公里二手車管道低價批量賣出, 「在管道中,幾乎可以看到所有品牌的零公里二手車。」 4S店為何不自己降價銷售?鍾亞解釋,庫存車對經銷商的現金流很不友好。 對於汽車流通行業來說,現金流就是生命,經銷商必須快速回籠資金, 才能維持業務的健康運轉。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4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