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tom 將漸漸掩蓋 Celeron 地位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48189)

fsaa3dfx 2009-04-15 11:37 PM



fsaa3dfx 2009-04-15 11:41 PM



LSI狼 2009-04-16 01:42 AM

引用:
作者hyca
為什麼P3土拉丁時代效能的CPU
彷彿改個名字
又可以活躍在這個時代
難道今年流行復古?


因為P6核心不死 :laugh: :laugh:

visionary_pcdvd 2009-04-16 01:58 AM

引用:
作者lobben
時脈拉5G 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撇開架構並不是很適合拉時脈不說
雖然die面積不變
要上5G良率能多少呢? 成本自然提高
個人淺見

為何不適合拉時脈呢?Atom 的解碼單元及執行單元的複雜度比 Penryn 簡單多了,

Penryn 都可拉到 4~4.5G,電路動作比它單純的 Atom 在理論上當然可以拉得更高啊
 
 

papafeng 2009-04-16 02:32 AM

完全搞不懂為何會被罵成不懂裝懂 :jolin:
專業:雖然是相關科系畢業,但我可不敢說自己是專業人士,
不過至少我懂得上網找資料,看資料,才敢在這說話。

Front Side Bus (FSB),連接CPU與北橋的前端匯流排,本來就是一個過時的產物。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多處理器組態中,難以追上cpu高負載增加時的需求。
FSB 的設計中,處理器在存取記憶體時必須共享匯流排,
而在確保個別快取記憶體中內含的資料一致性時也要用到匯流排,
在這種情況下,匯入指令到匯流排中會導致飽合現象。

Intel 為了解決此問題的方案,才會再 i7 上推出稱為 Quick Path Interconnect (QPI),
詳細運作狀況,我想網路上認真找一下即可找到相關運作原理以及與FSB的比較,
現在FSB架構滿街跑,也只能說商人總是要賺錢,舊架構賺完才換新架構賺咩,
不想多做口舌之爭,只是覺得被罵得很無辜 :cry:

visionary_pcdvd 2009-04-16 11:06 AM

引用:
作者papafeng
完全搞不懂為何會被罵成不懂裝懂 :jolin:
專業:雖然是相關科系畢業,但我可不敢說自己是專業人士,
不過至少我懂得上網找資料,看資料,才敢在這說話。

Front Side Bus (FSB),連接CPU與北橋的前端匯流排,本來就是一個過時的產物。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多處理器組態中,難以追上cpu高負載增加時的需求。
FSB 的設計中,處理器在存取記憶體時必須共享匯流排,
而在確保個別快取記憶體中內含的資料一致性時也要用到匯流排,
在這種情況下,匯入指令到匯流排中會導致飽合現象。

Intel 為了解決此問題的方案,才會再 i7 上推出稱為 Quick Path Interconnect (QPI),
詳細運作狀況,我想網路上認真找一下即可找到相關運作原理以及與FSB的比較,
現在FSB架構滿街跑,也只能說商人總是要賺錢,舊架構賺完才換新架構賺咩,
不想多做口舌之爭,只是覺得被罵得很無辜 :cry:

請 papafeng兄 別難過,網路上本來就有很多奇怪的人,

往往越是觀念不清、懂得越少的人,越是喜歡不分青紅皂白就亂罵一通,

這種貨色我已經碰過好幾個,若在以前我一定跟他開戰,

但幾次下來除了浪費時間、把自己心情搞差之外,一點好處都沒有,

有時候甚至還會引來好事之徒火上加油、亂上添亂... :stupefy:

所以能放下就放下吧
 
 

DJ-Kimula 2009-04-16 02:07 PM

以INTEL的技術力
我猜發展出低耗電的ATOM雙核心
時脈落在2G應該不成問題吧
可能只是怕推出後會打到筆記型市場自家低階產品罷了

gdrs 2009-04-16 02:54 PM

引用:
作者papafeng
完全搞不懂為何會被罵成不懂裝懂 :jolin:
專業:雖然是相關科系畢業,但我可不敢說自己是專業人士,
不過至少我懂得上網找資料,看資料,才敢在這說話。
Front Side Bus (FSB),連接CPU與北橋的前端匯流排,本來就是一個過時的產物。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多處理器組態中,難以追上cpu高負載增加時的需求。
FSB 的設計中,處理器在存取記憶體時必須共享匯流排,
而在確保個別快取記憶體中內含的資料一致性時也要用到匯流排,
在這種情況下,匯入指令到匯流排中會導致飽合現象。
Intel 為了解決此問題的方案,才會再 i7 上推出稱為 Quick Path Interconnect (QPI),
詳細運作狀況,我想網路上認真找一下即可找到相關運作原理以及與FSB的比較,
現在FSB架構滿街跑,也只能說商人總是要賺錢,舊架構賺完才換新架構賺咩,
不想多做口舌之爭,只是覺得被罵得很無辜 :cry:


你的資料沒錯但是結論錯了,QPI並不是為了多核而生
而是針對以前的缺陷來彌補,QPI影響最大的不是FSB而是DMI了
DMI的頻寬很早之前就不夠,現在都是拉PCI-E的頻寬來補
i7的QPI還不是完全版,下一代的WESTMERE才是INTEL真正的QPI完整版
這時候的QPI才會真正的影響校能,i7記憶體效率高並不完全是因為QPI
主要的原因是記憶體控制器內建在CPU

多核心共享資料的地方是在CACHE,根本用不上FSB
這也是為什麼I7多了L3 CACHE的原因
只有多CPU的High Performance PC的資料交換才會用到QPI
多CPU !=多核心

你的上一篇真的看起來像隨便亂說,如有冒犯請見諒 orz

gdrs 2009-04-16 03:22 PM

引用:
作者visionary_pcdvd
為何不適合拉時脈呢?Atom 的解碼單元及執行單元的複雜度比 Penryn 簡單多了,
Penryn 都可拉到 4~4.5G,電路動作比它單純的 Atom 在理論上當然可以拉得更高啊


比她更適合拉高時脈的Prescott當初都拉不到5G了
類P6架構的ATOM管線不夠深,先天上已經失去拉高時脈的本錢
而且ATOM先天效能不足,拉到5G的效能也不高
ATOM兌換CONROE的效能時脈大約要除以2

visionary_pcdvd 2009-04-16 03:29 PM

引用:
作者gdrs
你的資料沒錯但是結論錯了,QPI並不是為了多核而生
而是針對以前的缺陷來彌補,QPI影響最大的不是FSB而是DMI了
DMI的頻寬很早之前就不夠,現在都是拉PCI-E的頻寬來補
i7的QPI還不是完全版,下一代的WESTMERE才是INTEL真正的QPI完整版
這時候的QPI才會真正的影響校能,i7記憶體效率高並不完全是因為QPI
主要的原因是記憶體控制器內建在CPU

多核心共享資料的地方是在CACHE,根本用不上FSB
這也是為什麼I7多了L3 CACHE的原因
只有多CPU的High Performance PC的資料交換才會用到QPI
多CPU !=多核心

你的上一篇真的看起來像隨便亂說,如有冒犯請見諒 orz

一、DMI 不是南北橋之間的資料傳輸介面嗎 :confused: 跟 QPI 或 FSB 怎麼會有影響?

二、「i7記憶體效率高的原因是記憶體控制器內建」-> 對呀,但是 papafeng 在 25樓 說的不是記憶體效率,而是「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這是 QPI 才有的設計,FSB 沒這項功能,所以當 C2Q 中的 A晶片 要檢查 B晶片 的 快取 中有沒有它要的資料時,就必須繞過 FSB。總之存取記憶體也要透過 FSB,快取資料一致性檢查也要透過 FSB,但 FSB 又不支援點對點多通道傳輸,結果資料當然都在 FSB 中塞車了,能不革新嗎?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