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甚麼?我好像中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0774)
|
---|
過敏免疫風濕內科 顏正賢副教授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其詳細致病機轉至今仍不明。一般認為和遺傳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此病的盛行率約為一%,以女性病人居多,女性約為男性的三倍,發病年齡主要在三十∼五十歲之間。臨床上,診斷此病主要是依據美國風濕病學院所訂的診斷標準,包括 晨間關節僵硬大於一小時, 同時至少有三個或以上的關節區發炎, 手部關節炎, 對稱性關節炎, 類風濕結節, 血清中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X光有典型的變化。 其中1至4項至少需有六週以上的時間,若病人符合七項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此病。 此病雖以侵犯關節為主,但亦會侵犯關節外的器官如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傳導障礙)、肺臟(肋膜炎、間質性纖維化)、腎臟、肝、脾、肌肉、眼睛、神經、淋巴腺、血管....等。因此,此病被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由於病人的關節病變具有相似性,該病被認為是 一種單一的疾病,但因每個病人的臨床表徵、病程、預後均不同,亦可能是屬於一群有差異性的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因骨骼及軟組織受破壞致關節變形,影響關節的正常功能。其治療的基本目標在於減輕疼痛、減少發炎、防止骨骼、軟骨及軟組織受破壞,維持關節的正常功能,使病人日常活動不受影響。此病常引起關節外的症狀,治療時應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在藥物治療方面,傳統上是採用「金字塔」形狀的治療方式,但此種治療方式因過於保守而被揚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即可能導致關節受破壞。愈來愈多的人主張早期使用緩解性藥物如金製劑、抗瘧疾藥物(hydroxy chloroquine)、D-penicillamin和 sulfasalazine,甚至免疫抑制劑中之MTX,亦可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無效時當成第二線藥物使用(該藥的作用迅速,數週即有效果產生,且療效顯著)。在「金字塔」形狀的治療方式中,當緩解性藥物無效時才使用類固醇。但因緩解性藥物其療效均需一段時間才會出現(約二∼三個月),所以目前 主張可同時併用低劑量類固醇作為「橋樑」,在第二線藥物療效尚未出現時用以控制病情。當緩解性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效果出現後,再逐漸停止使用。 有些病情較嚴重者,若使用一種緩解性藥物或免疫抑制劑(如MTX、cyclophosphamide、azathioprine、cyclosporine)仍無法控制病情時,可考慮用「合併療法」。把二種或三種的緩解性藥物或免疫抑制劑合併使用。大部份的「合併療法」其效果均比使用單一藥物者好,但是亦有少 部份藥物合併後其效果反比使用單一藥物差或效果約略相當,且其副作用可能加大,因此使用時需特別注意。雖然此類緩解性藥物的使用模式有很多種,如鋸齒狀療法、下階梯療法、標靶療法和分級療法,基本上均充分肯定使用緩解性藥物的必要性。 另外,亦有多種實驗性療法被提出,如全身淋巴放射線治療、白血球析出術、基因療法和各種免疫療法如cytokine或其抑制劑、各種單株抗體、胸腺素、口服抗原引起耐受性....等等。這些實驗性療法中,有部份其療效已受到肯定,但有部份則仍需進一步探討。 |
我自己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基本上也是類似的自體免疫疾病
這類型的病只要有進行正規治療,除了急性發作的情況,沒有特別需要擔心的。 現在正規治療主要就是使用 非類固醇消炎藥+免疫制劑的組合,視症狀醫師會調節用藥,不嚴重的時候可以免除免疫制劑,非類固醇消炎藥也不用每天吃。 這種長期處方,一般三個月(或半年)都會抽血追蹤發炎指數與肝腎狀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X光確認關節狀況,現在除了急性發作無法控制的情況,基本不會用類固醇。 如果是長期處於比較嚴重狀態,而且一般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醫生才會建議其他療法(樓上有提到一些),主要是貴(有的可以健保,要符合一定程度的重度)且副作用也大。 至於老人家常常擔心的長期吃藥傷肝腎的問題,其實現在正牌醫院開立這種長期處方,都會有一周的試藥後抽血確認是否有不良反應,療程中每三個月也會再追蹤,基本不需太擔心。肝腎是活的,只要機能正常下,問題不大。 |
類固醇抗發炎抑制免疫, 但也不是唯一的用藥選擇
早期對於免疫疾病的研究不如今日發達, 藥物選擇也少, 所以舊時代很依賴類固醇 |
引用:
我也覺得是有受傷過加上手術過 這位免疫風濕科醫生跟骨科醫生講的不一樣,所以才會動了看第二醫生的意見如何的想法 |
其實我在三十二歲時,有覺得身體不太對勁,想做身體健康檢查,因為身體退化得太快了,我跟我家人講要做身體健康檢查,要把錢領出來,那時好像錢都被鎖者,無法自由領出來使用,一直不知道幾歲時,才有鑰匙能夠開鎖,我跟我家人講很多次,錢不要鎖起來,那樣我無法使用,家人就是講不聽
而且我不知道幾年前就看電視,骨科醫生說他看過最年輕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是三十五歲就退化,我右腳踝關節是大概二十八歲就退化,三十二,三十三歲去看骨科醫生說已經退化至最嚴重的狀態,不會在退化了,左腳膝蓋是大概三十二歲時退化,今年三十九歲,有在今年跟我爸媽說,他們想犧牲我,我在三十二歲想做身體健康檢查,他們不肯讓我把錢領出來,但叫我借給我第一大筆錢,我爸不高興還有生氣跟我念一陣子, 已經借了很多年,我大嫂說大概還不完,我也覺得還多少算多少,每次只要想到借給我爸我第那一大筆錢時,就心情不好,前幾年還有想過一次要跳樓 |
去年看了骨科第二醫生的意見,看診的是一位年輕醫生,在看診前我有跟免疫風濕科醫生講我想要看第二醫生的意見,最主要原因是我看過超過五位骨科醫生,看很多次了都說是退化性關節炎,跟免疫風濕科醫生講的不一樣,他說不會反對我看第二醫生,問骨科醫生說要怎麼看是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骨科醫生說要判斷類風溼性關節炎需要看免疫風溼科醫生,骨科醫生是開刀動手術的,醫生問我說怎麼不開刀?我跟醫生說,看了很多骨科醫生,都說只剩下唯一開刀固定踝關節的手術,但都不建議我動手術,
最近遇見我一位親戚,以前當骨科醫生後來開診所的醫生,有問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問題,我說類風濕抽血正常是十五以下,我抽血是六百五十幾,到另一家醫院是六百三十幾,他建議我到大醫院做檢查,吃藥看看會不會降下來,跟他說我關節退化的,還說我關節退化太早,右腳踝關節二十八歲退化,左腳膝蓋三十二歲退化,這位親戚也說不吃藥關節會變形,我問的時候我爸媽也在旁邊,他們現在會讓我去看醫生,只是最近有武漢肺炎,醫院不敢常去,二月份時去,跟醫生說最近不敢常去醫院,有開連續處方簽,四月再回診, |
引用:
無論外傷, 或是類風濕關節炎, 或是老化 最後結局都是關節損壞, 變成退化性關節炎 差別在於, 類風溼關節炎, 在關節尚未損壞前, 可治療, 你這個踝關節不是類風濕關節炎好發部位, 而且已經關節損壞, 我認為不必管是否曾經類風濕關節炎, 不用考慮類固醇 治療方法就是吃止痛藥, 或手術(固定), 單一種非類固醇消炎藥(不可合併多種)治療比較不傷腎, 骨科有一種類似嗎啡類的口服止痛藥(tramadol)也很有效 但同嗎啡, 吃久了變沒效, 突然不吃有戒斷現象, 西藥都是治標不治本, 能過得去就好了 |
引用:
是要做甚麼檢查? 至今的健保, 不是只要醫生覺得有需要, 檢查費方面 健保大多都會給付... 還是我家都是去大型醫院看病的關係(大醫院比較好申請這些費用?)? ps: 剛看一下, 原來你是回憶32歲時...就當我沒回這篇... ps: 話說...因常要陪父母去看病, 所以去醫院這事避不了. 醫院現在陣仗愈來愈大(現在只能從一個大門進出, 大門旁放很多電腦要插健保卡驗資料)... 嚇得我現在每次一進出醫院, 就會擔心身上有病毒被感染... 一回到家, 就是立刻將衣服全都丟到洗衣機洗, 自己也趕緊去洗澡... . |
引用:
醫生有幫我抽血,類風濕正常是15以下,我去了兩家醫院都說是太高了,一家說是650幾,另外一家說是630幾,我問過我親戚在當骨科醫生,他說正常不會這麼高,外傷也可能會讓關節太早退化 但是我原本的右腳踝關節痛,左腳膝蓋痛,變成左邊踝關節也偶爾會痛,右邊膝關節也偶爾痛,我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看骨科照X光,說是右膝蓋關節沒有退化,是甚麼在發炎。右手腕隧道症候群,左手也會偶爾會痛,醫生說我手指也腫起來 我問過醫生甚麼是類風濕結節,看網路說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會有類風施性結節,他說是皮膚會有硬塊,我右大腿有一個硬塊,以前去問皮膚科,他說要看一般外科化驗看是良性或是惡性的,但我沒看一般外科 最近武漢肺炎,我爸媽叫我不要去醫院,四月初的回診取消了,可能大概三個月後要去大醫院的免疫風濕科掛號檢查看是不是真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前的免疫風濕科醫生說我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後來又有問一次說大概看多久能夠確定是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醫生說我基本上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
引用:
我也不知道要做甚麼健康檢查,沒有真的去醫院問,我原本想做較便宜的健康檢查,像甚麼癌症的檢查可能會很貴 我當兵體檢時,有去找過幫我開刀的醫生,國中二年級時,發現腳的一邊生長板停止生長,長歪了,有去動過校正手術,當兵在去找時,他有說我腳的狀況不錯還是甚麼很好的,有說叫我要減肥,但二十八歲時就發現右腳踝關節退化,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