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Ryzen 9 3950X 台灣上市價格公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8984)
|
---|
引用:
自問自答一下好了 華碩有出一張 Pro WS X570-ACE 3個PCIe x16插糟 最多可以達成x8 x8 x8 只不過2個M.2 第二個M.2 只有PCIe 4.0 x2 又和PCIe x1共用頻寬 音效卡插了 只剩x1的速度 等於是廢了 雖然RAID卡的問題是解決了 但M.2又出現問題 考慮把2支M.2用類似HYPER M.2 X16 CARD V2來插在第二個PCIe x16插糟上拆分 至少還比裝在主機板上較好拆裝好更換 |
intel明年桌上型CPU沒搞頭,晶片組倒是給PCI-E 3.0 24條,加CPU內建16條剛好40條
|
引用:
小心瓶頸會卡在CPU和晶片組之間的頻寛 |
引用:
那只是把PCH當成高階的PCIe hub, (DMI3.0也才等於PCIe 3.0 x4的速度,intel才不管你會不會塞死) 讓板廠能直接從PCH拉出來給周邊使用。 而表面上是24條,在扣除6個SATA、6~8個usb 3.x, 實際能用的約莫是10~12條而已, 也沒比x570好上多少... |
好棒 3950x 搭配32gb*4=128gb DDR4-3000其實也夠用了
加上pcie4.0頻寬 更不得了. E5-1680v2 想換了 |
引用:
其實還是有差 光CPU跟晶片組中間那條連接 X570是PCIe 4.0*4 Intel 目前還是DMI 3.0 = PCIe 3.0*4 這邊就差了一倍了 然後每個AMD Ryzen都有與CPU直通的USB 3.2 Gen1或Gen2 四根 假設只做成四根Gen1就好 四根USB 3.2 Gen1 插好插滿就至少400MB/s *4 = 1600MB/s去了 再加上Ryzen Desktop的優良傳統 CPU直連M.2 SSD PCIe 4.0*4 對USB裝置用很大的使用者,如果沒辦法選HEDT AMD Ryzen 3rd + X570 絕對是低預算下最好的選擇 :flash: |
引用:
我知道AM4平台,尤其是Ryzen 3500 up + x570有這麼多頻寬優勢, 只不過現階段我只是在討論PCIe lane數的多寡... 畢竟目前PCIe 4.0的裝置並不多, x570那堆PCIe 4.0 lane只能用作2.0 or 3.0用, 在lane數目上還是輸z390 z370這些一小段, 只不過還是得提,intel在消費型平台的頻寬真的給得很摳... 甚至下一代LGA1200平台還是用DMI3.0... 依舊讓一堆I/O進PCH去擠DMI3.0這條窄路, 真的是看不出來有任何進步了,僅僅是為了定期換CPU座而換。 |
對了,不知道有沒有網友搶到首批3950X,如果違反AMD官方建議不搭水冷,只用旗艦空冷,效能和溫度可以維持等同水準嗎?
我看AMD官網討論區,大家是認為還是照建議走,去買官網列表的幾款水冷。 https://community.amd.com/thread/245410 我自己用的3900X,是有發現寫的程式如果開12條Thread,然後也有用AVX指令集,SilverArrow IB-E是壓不太住,跑超過10分鐘會有超過75度和降頻的情況發生。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0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