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MD 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4254)
|
---|
引用:
除非你裝舊版windows並關閉更新,不然都會安裝到修補 patch |
引用:
原生3200的優點是不加壓不超頻,穩定性會好很多。 MLC跟TLC的壽命差距其實不大(相對於SLC),主要差在真實寫入速度差距,但你的預算買三星860PRO或970PRO的話,容量會小很多。(ADATA的SU900不要買,那是會降速的MLC) 所以改找TLC真實速度還不錯,價格也還可以接受的,例如美光MX500 / WD BLUE / Sandisk Ultra等等。(三星EVO貴了些) |
引用:
可是這不是dramless SSD才會有的特性嗎? 但你的意思是 所有的 NvMe PCIe SSD 都會這樣嗎?? :confused: 引用:
嗯嗯,是的。 所以這問題也是我會決定改用 AMD 的原因之一 引用:
請問穩定性會好很多,但如果我是不超頻 (其實我還是可能會超到 DDR4-4000...) 為了穩定而放棄雙通道的效能,這是值得的嗎? 有的,已經決定改採大容量 SSD,只是 SATA SSD or NvME PCIe SSD... 雖然價差就是在那裡,但是美工如果遇上了 1GB 甚至 2GB 以上的檔案, 不知道存檔時的時間是否會有很有感的差異性。。。 |
對了,
請問一下 如果我用了大容量 SSD 後,partition 的切割還是一樣需要把系統與資料分開切成兩個嗎? 還是一個 partition 就夠了? 而美工做完的檔案是直接存在 SSD 裡嗎? 還是存在第二顆的傳統硬碟呢? 謝謝 |
引用:
好像是這樣 本來也不知道有這問題 是日前看到這一個測試 [YOUTUBE]UABC7DYwZ3E[/YOUTUBE] |
1個附加檔案
引用:
1.哪來的既定印象,新世代CPU都需要水冷? 我16核2950X就原廠推廌空冷穩穩跑而已. 2.需要PCIe Lanes卻選擇X470,X570? X470和X570好像同樣是24條PCI-E 若是選X570,可拆分為X8X4X4的PCI-E 4.0,頻寬倍增還說得過去, 可你一開始配的是X470? 不懂你的羅輯,請問你的需要PCIe Lanes的定義為? 你實際會上哪幾張卡呢? 要PCIe Lanes多的,會上X299或X399吧? 3.今天在01上看見高手問Ryzen3000系列對unbuntu跑vm支援性不佳的疑慮, 說真的,在某些冷門特殊專業領域中,AMD支援度比較差. X570又剛出,BIOS及系統微碼也尚未完善, 網友很難跟你說你不會遇到問題.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個純Windows的輕量級玩家, 以我的用途,同樣的錢買AMD可以買到1.4倍的效能,(ZEN+架構來說) 若是以ZEN2架構來說,搞不好可以買到1.6倍的效能. 當然買爆. (以上效能比率純粹個人感覺,不準確) 4.ZEN2架構,AMD不惜血本把快取容量加倍,稱為GAME CACHE 不止各3A遊戲大作中都大幅提升了效能, 在ADOBE及各大商業軟體中都能取得Intel 95%甚至超越Intel的效能(單核) 再加上比Intel更多的核心,總效能更是大幅超越Intel.(同價位) 即使以上列了這麼多數據及優點, 仍不能保證您不會遇到效能及相容性的問題, 只能看您願不願意嚐試,及公司給您多少權限讓你嚐試了. 我也是用了十幾年Intel,期間不再關注DIY市場, 直到去年底偶然發覺AMD好像效能不錯又便宜, 便嚐試性入手了, 才知道現在能以很便宜的價格獲得以往雙CPU工作站的效能, 而且工作與遊戲兼具,這是以往多核心低頻率的工作站辦不到的. AMD真香. PS.當今AMD的IO效能已趕上Intel,甚至部份領先, 對於圖型領域的使用者是福音. 我是用nvme SSD RAID-0,用來處理相片的. |
引用:
看預算. 低預算:一顆SSD切二槽,系統和資料.素材與完檔在同一個資料槽. 中預算:二顆SSD,一顆切二槽放系統與完檔,第二顆放素材. 中高預算:二顆SSD+一顆HDD,素材及完檔同步備份到HDD. |
http://www.coolpc.com.tw/phpBB2/vie...p?f=52&t=260363
有多少玩家在關注Ryzen3000系列處理器及X570主機板的動向看首賣活動的全球熱潮應該就知道!目前登場最強的Ryzen 9 3900X(12C/24T),Base Clock 3.8GHz、Boost Clock 4.6GHz、64MB L3 Cache,再上去還有16核32緒的3950X,不過應該再過兩個月才會有消息,這必然是高端玩家矚目的焦點,多核心多工處理的Ryzen就是霸道,這貨還全面升級PCIe 4.0規格,結合X570並帶來共44條PCIe Lanes(36條可用)資源,增加更多I/O介面,包含USB 3.2、M.2、SATA等,而PCIe Gen4 x16最高達64GB/s頻寬,厲害的很!你說無用武之地?可別忘了還有同為7nm PCIe 4.0規格的Randeon RX5700/RX5700XT顯卡阿!另外更有已面世的PCIe 4.0 NVMe SSD、PCIe 4.0 NVMe RAID卡等等,從主機板開箱你也可以發現到WiFi網卡幾乎都搭載WiFi 6 802.11ax高規模組!所以上述問題不用太擔心!反正是全面升級,爽爽的用下去就對了! |
引用:
sorry , 我指的是CPU直接聯外的PCI-E通道數.. https://benchlife.info/amd-x570-wit...latform-detail/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擁有 24 條 PCIe Gen4,其中 16 條讓顯示卡使用,而另外 8 條分別會讓 NVMe(x4)以及晶片組(x4 Downlink)使用』 不然廠商也可以CPU直接用PCI-E X4連接南橋, 然後南橋提供40條PCI-E來連接顯卡、NVME SSD、USB、 然後對外宣稱我們有44條PCI-E... |
所以要去買高階舊產品?
眼看著新產品沒幾個月就上市了? 才一組硬碟+一張顯卡~連用X470都能IO過剩 :jolin: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