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鋼鐵人的全球衛星網路 Starlink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2518)

P&W 2019-06-04 01:53 PM

引用:
作者海豹
有種即視感啊...

二十幾年前motorola的銥計劃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

計劃發66顆衛星到低空軌道做通訊用

最後是失敗收場哪~

http://mtmelove.pixnet.net/blog/pos...%81%BD%E9%9B%A3


用途上完全不同,銥計畫只是單純的衛星電話,而Starlink是提供高速網路,而且是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高速網路,技術上也完全不同,半導體發展多年,衛星的發射成本與製造成本差太多了,兩者成本上完全難以相比較.....

CableK 2019-06-04 02:32 PM

引用:
作者P&W
用途上完全不同,銥計畫只是單純的衛星電話,而Starlink是提供高速網路,而且是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高速網路,技術上也完全不同,半導體發展多年,衛星的發射成本與製造成本差太多了,兩者成本上完全難以相比較.....


以前空運很貴,船運很便宜。現在我去amazon 買防蚊乳液禮拜1下單禮拜4就到了。看來空運現在我也負擔的起。同樣的還有小時候的國際電話對比現在的網路電話
衛星通訊有個好處是覆蓋率比地面好。未來自駕車,無人機,無人船能用衛星就不會想走地面波。當然現行的無人機用的還是專屬頻率做控制通道,lte 做資料通道。
太空遲早要商業化,現在老美先把軌道用好用滿卡位。以後要進去的可能要付出某些代價吧。

台灣現在做火箭發射價錢已經拼不過像spacex 這種重複使用的平台。倒是可以想想高空氣球跟平流層飛船飛機平台。拿來做窮人的衛星弄些通訊遙測平台。觀測一下大氣水文地表也許有些搞頭

海豹 2019-06-04 02:40 PM

引用:
作者P&W
用途上完全不同,銥計畫只是單純的衛星電話,而Starlink是提供高速網路,而且是價格具有競爭力的高速網路,技術上也完全不同,半導體發展多年,衛星的發射成本與製造成本差太多了,兩者成本上完全難以相比較.....


來算一算新聞中的關鍵數據好了
A
1枚 550 公里高度的衛星約有直徑 870 公里的覆蓋範圍,乘以部署衛星總數後總覆蓋面積為地球表面積的 14 倍以上。
B
SpaceX 公司預計 2019 年起 6 年內可達成一半衛星數量的部署,9 年內達成全部部署,花費成本估計 100 億美元,預估可在 2025 年營收 300 億美元。

A的問題是550公里不是同步軌道,而不在同步軌道的衛星是無法固定在同一點的
地球的陸地海洋比等於30:70
所以1600給陸地上的人用要打3折(把飄在海洋上空的衛星忽略不計)
等於對陸地上的人來說,隨時大概有480顆衛星可用

2025年要營收300億
假設300億不是2025一年的營收,而是2020~2025年的累計
以每年成長一倍的用戶數來說,2025年也要營收150億美元

如果要提供給還無法上網的40億人使用
這些人可能不在電力網不在手機訊號範圍內,,月租費不能太貴吧??
1個月算30美好了,一人一年繳360美
那等於2025年要營收150億美的話,用戶數要達到4166萬6667人
回頭看下,1600顆衛星,同時飄在陸地上的只有480顆,分給4166萬人用
等於1顆衛星同時要負擔8萬6千8百人使用
你覺得ok嗎?不能下BT啊 :mad:

jjong 2019-06-04 04:34 PM

補充說明

下鍊
550 KM --> 1600 台
1150 KM --> 2800 台

上鍊
340 KM --> 7500 台

地球的陸地海洋比等於30:70
陸面上空衛星: 4400 * 30% =1320 顆

分給4166萬人用 --> 3.15萬人用一顆下鍊衛星。
估計每一枚衛星都有大約「1Tb/s」的有效頻寬,每個人有1Gb/s.
每顆衛星約 可保證 1000人左右上線,所以大概 30倍的容量率。
就算100%同時上網, 也可以分到 30Mb/s ==> 3MB/s
基本上的視訊,通話應該夠用。
上Youtube應該也有480P的流量吧。

海豹 2019-06-04 05:21 PM

原來我漏看很多東西..:jolin:

不過我最大的懷疑是...

我手錶不過是開gps三角定位,慢的話都要幾十秒才抓到位置

要應付現在3G,4G手機的流量,但靠的是地面直接跟衛星通訊

是不是有什麼黑科技我漏掉了? :flash:

kzs 2019-06-04 06:16 PM

本期待一次射60顆會看到這樣的場面..... :eek:



事實證明現實是殘酷的 ...:cry:

ycli6921 2019-06-04 06:38 PM

引用:
作者海豹
原來我漏看很多東西..:jolin:

不過我最大的懷疑是...

我手錶不過是開gps三角定位,慢的話都要幾十秒才抓到位置

要應付現在3G,4G手機的流量,但靠的是地面直接跟衛星通訊

是不是有什麼黑科技我漏掉了? :flash:


沒有人說要手機直連衛星啊

kevku01 2019-06-04 06:41 PM

引用:
作者jjong
補充說明

下鍊
550 KM --> 1600 台
1150 KM --> 2800 台

上鍊
340 KM --> 7500 台

地球的陸地海洋比等於30:70
陸面上空衛星: 4400 * 30% =1320 顆

分給4166萬人用 --> 3.15萬人用一顆下鍊衛星。
估計每一枚衛星都有大約「1Tb/s」的有效頻寬,每個人有1Gb/s.
每顆衛星約 可保證 1000人左右上線,所以大概 30倍的容量率。
就算100%同時上網, 也可以分到 30Mb/s ==> 3MB/s
基本上的視訊,通話應該夠用。
上Youtube應該也有480P的流量吧。


自刪.... :cry: :ase

CableK 2019-06-04 07:33 PM

引用:
作者ycli6921
沒有人說要手機直連衛星啊

應該是sat2wifi 或是類似mifi 這種分享器的產品

這種低軌道衛星大約每90分鐘上下繞地球一圈,所以要打很多顆才能確保地面站可以連上。可能沒幾分鐘地面用戶端就從一顆handshake 到另一顆。上面很多顆衛星自己也是組成mesh 的backbone。
之前看新聞spacex打算用戶端設備要控制在200美刀以下。另一個新聞是主動陣列平板天線終於有17美刀的方案。這簡直是目前產品的1/10價錢。所以第一批用戶端設備就找台灣之光的台揚。不知道台揚會不會流血又流淚的做慈濟。 台揚不做旁邊的建漢還有啟基在排隊蹲點。看來零售價200美可能10年內真的能看到。

CableK 2019-06-04 07:49 PM

引用:
作者jjong
補充說明

下鍊
550 KM --> 1600 台
1150 KM --> 2800 台

上鍊
340 KM --> 7500 台

地球的陸地海洋比等於30:70
陸面上空衛星: 4400 * 30% =1320 顆

分給4166萬人用 --> 3.15萬人用一顆下鍊衛星。
估計每一枚衛星都有大約「1Tb/s」的有效頻寬,每個人有1Gb/s.
每顆衛星約 可保證 1000人左右上線,所以大概 30倍的容量率。
就算100%同時上網, 也可以分到 30Mb/s ==> 3MB/s
基本上的視訊,通話應該夠用。
上Youtube應該也有480P的流量吧。


沒有看到spacex 的詳細原理,個人的猜想會不會像是一個巨大的分散式天線系統在天上飛在低軌道。然後高軌道放類似bbu 的網路單元。我倒是記得衛星本身有64個beam,對地每個beam 分給100個用戶uplink, 下行應該可以切給更多因為沒有噪訊匯聚問題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3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