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MD CEO稱Zen架構性能提升遠不止4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7776)
|
---|
引用:
不可能 趕的上 AMD CPU指令集 現在都採向Intel授權 所以即使使用同一代的指令集 但還是會差1~2版本 從飛龍2就看的出來啦 |
引用:
確實很難趕上 光是各大模擬器使用 連初代的i7都能碾amd現世代架構的cpu 有的模擬器還限定某個指令集沒有就不給跑 剛好amd自家架構有這問題全部慘死 |
引用:
cpu產品市佔率的高低決定了誰能訂立指令集的內容, 這也難怪amd總是被intel牽著鼻子走。 如果用2個 256bit fpu去湊一個 512bit fpu出來用,而且效能可以等價的話, 那為何要開發512bit fpu? 假設amd在新產品zen預定推出的時限上來不及, 哪就要賭一把未來幾年市場上的軟體用到單一指令超過256 bit的機率有多高了。 如果不高,那amd還可以偷到一點時間喘息,讓下一代cpu採用512bit fpu。 ========== 256bit fpu 可以在一個clock執行多個指令,只要寬度湊起來在256bit以下, 不知道這個觀念對不對? 我記得以前計算機概論好像有提到這一點,但不確定是否只有pfu才能有這功能。 fpu 的寬度是不是對cpu的 ipc有很大的影響? 這一點我也很想知道。 |
引用:
這就是市場開發者跟跟隨者/模仿者的差異. 人家制定規則還有掌握規則的解釋權. :laugh: |
預估IPC提昇升40%是有他的計算方式的
(這40%不是實際產品跑出來的差距而是紙上數據 發表ppt的時候還沒有產出Zen) zen 沒有意外的話 decode 維持著bulldozer、piledriver的規模(1M 1 decode) 是1C 1 decode 而不是後來的steamroller之後的改良版本(1M 2 decode) 之後改良的原因是初代 decode的能力不夠8個實體核心使用, 約只能供6.4顆核心使用 因為少了4個實體核心變成4個虛擬核心,即便初代bulldozer的單decode 就已經很夠用了 假設實體核心閒置時間夠長 讓HT可以發揮到極致,那4C8T的Zen 最理想的情形就是3M(6.4 C)左右的推土機 做簡單換算一下平均下來的結果每核心的成長就是40% 也就是在支援八執行序的情形下 用HT去跑 平均每核心的提昇是40%(最理想的狀態下) 再加上可能有的些微改良,最理想的情形還會再提昇個個位數的百分比而已 不去看最理想的情形,如果程式只支援單執行序的話,效能提昇應該是會鳥鳥的(1X%?) 只能說適合Zen發揮的時候 Zen頂多也就卡在i5~i7 中間 不適合Zen的時候跑出來可能就介於i3~i5而已 (比現在excavator好一些而已) |
|
引用:
說真的 intel真的昰壓倒性的優勢 (就你說的cpu產品市佔率的高低決定了誰能訂立指令集的內容) 而且是全方位的 即使AMD產品同級甚至強一點 只要人家佔著編譯器得優勢 你就拼不過人家 更何況現在intel的性能 製程都比AMD強 我真的在以前K7的時代 看到intel 用p2跟對方打得差不多(當然還是有弱一點) 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就軟體搞得鬼麻 = ='' |
|
|
+1...
引用:
---------------------------------------- 弟也和大大一樣的感覺...(會是芭樂嗎???)現在3月了,再半年就知道了。只是,真心希望Zen不要雷聲大雨點小才好啊...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5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