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痛如刀割!拉K男日頻尿43次 尿出膀胱黏膜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9451)
|
---|
引用:
Wiki 裡的圖(毒性比較): ![]() 酒精和煙草的依賴性和生理傷害比大麻高? (揉眼) |
搖頭丸看起來也很安全?
|
引用:
"安全"是指正常服用 K他命正常用來麻醉當然沒事,哪會不安全 但你太常用的副作用就是膀胱出事 再說了,年輕人吃的搖頭丸都是複合調配過的亂七八糟東西 做搖頭丸的也懂口味研發跟商品差異化 |
就3好+1好
電視和一些報章媒體都講會變廢人 還一堆要去吸 |
引用:
尿袋沒什麼吧 在醫院很常見 不見得掛個尿袋就是此新聞的症狀 |
|
引用:
完全沒錯喔. |
引用:
這裡有專業鄉民解說,我不是專家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唬爛的...不過看起來確實是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6152.A.CFA.html |
引用:
不就跟不禁菸酒是同樣道理,會影響經濟嘛 只不過菸酒是合法經濟,毒品是地下經濟 真的嚴加查察會影響很多人的收入 :laugh: |
引用:
有關人類在使用各種天然或人類加工取得的物質上的更種超過健康之外的用途 古今中外有之.. 1. 古中國后羿求仙藥 嫦娥上青天 2. 秦始皇派赴東瀛眾人尋長生不死藥 3. 道家整天煉丹:強健身體 或是 提升精神 或是治病 或是 強元(其實是OOXX)堪稱中國相當於西方中古時期的冶金術 4.酒類因為從酵母菌發酵的歷史甚至超過人類文明時代暫且不論 5.燃燒菸草(草類) 遍尋諸草以求各種目的也是人類自蠻荒時代以來就不少祖先嘗試 6.西方: 中古時期各種[物質]的追尋和求取快樂的方法直到正式的西方科學//物理//化學 在19世界後開始奠基前,整體觀之,行為上跟中國和其他文明並無二致 後來,所以為煉金術師一脈變成研究各物質進而了解物質成分(以各種方式純粹提煉:蒸餾法)純物質開始...開始建立 現在藥理學 向各位熟知的毒品一詞 時則是源於清代除澤元兩廣滅毒抗英抗外侮開始 西方人則是以[物質濫用] 他們本身並沒有[毒品]這字眼 [吸毒]這字眼,卻有物質濫用所致[生理傷害][心理傷害][依賴性][戒斷症狀分成心理和生理] ------------以現在的世界來說----------- KETAMINE(K他命)這東西在西方人來說會成癮的相對少數 這是美國友人問過我的問題:[不懂差不多跟喝酒醉醺醺差不多的東西,也不用冒著身心大量失去智識//混亂//發瘋的可能,甚至大麻涵更有H感..不知道為什麼這種麻醉劑為什麼會被濫用] 我跟他說更早些拿[強力膠][黏著劑]和工業甲苯來麻醉自己的已經不少 所以使用[麻醉劑]類在台灣不是有KETAMINE才有 至於搖頭丸 他們更是唾棄....主要的原因是根本不是MDMA.. 外國人稱之為[STUPID PILL] 因為極大部分不是多餐了麵粉就是一些抗憂鬱或安眠藥所混成 MDMA1974-1976美國國家食品藥物管理局曾經合法上市過 當作[心理諮商前的一種卸除心防的藥物] 後來因為心裡依賴性太大所以只取得兩年執照就被FDA下市 但70/80年代在美國大學生大受歡迎,主要是那種個性內向把不到妹妹的大學生 PARTY前臨時抱佛腳勇於表現自己的一種假象... 目前 北歐和西歐 的紅燈區有再販售官方管理..並未制止 FDA把MDMA(ESTASY)當作創傷後症候群的一種藥方 (約十年前取得) 不管有沒有取得執照或是哪種藥物在沒經過醫師處方或經過官方認可(例如FDA)的 都算OFF LABEL ABUSE 不管[娛樂用]recreational [作弊用] (突然取得好成績) 考試前的熬夜一衝//百米賽跑的短暫十秒成為永恆 都是[濫用] 濫用招致的直接傷害還是源自該物質本身的毒性 KETAMINE MDMA 都還是通過人體實驗第三階段甚至上市的物質 當然在身體的傷害上都是比乙醇還小的..這也不是否認 但是別忘記[心理依賴性] 所導致的間皆傷害 因為如此導致行為脫序 (染HIV或性病) 導致個人表現能力不好 (涉及刑法和強暴罪) 導致求藥行為 (因為這藥都很黑心賣太貴..一般青少錢搶劫或者打工就是為了) 只是簡化成[吸毒]兩字 然後直先依碰就變估魯頭的簡單標示 只不過增加[好奇] [好奇]過後又沒有出現立即身體和任何傷害.. 所以政府徒勞無功也在此...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5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