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2萬預算,組一台AMD遊戲機,不知可否提供參考。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7020)
|
---|
http://www.coolpc.com.tw/phpBB2/vie...p?f=74&t=145190
![]() 無意間發現Intel i5-4690K的原廠散熱器長甚麼樣子, 從比例上觀察,應該跟最低階的G系列長一樣 散熱鰭片為鋁擠型,沒有熱導管,這代表傳熱能力一定差; 風扇尺寸小,全速運轉時的高頻噪音量絕對不會小。 先別管intel對 TDP的定義是甚麼, 88w的 cpu, 給這種垃圾級的 cooler? 我寧願 intel 不給散熱器,價錢回饋到售價上,大致可少100台幣。 終於六代不給散熱器,但是沒省100元卻貴好幾千..... 如果給我配單,12~14cm下吹式 cooler的價錢,再加上運費, 1500~2000元是跑不掉的。 我每次幫親朋好友買intel i5以上的 CPU,事後被要求改裝 cooler的機率超過6成, 不是噪音問題,就是溫度問題。 AMD的 CPU大概只有2成有這類問題,還多半是高階型號。 一樣的效能要貴AMD好幾千成本, 買INTEL的 CPU真的比較划算嗎? 原廠 cooler丟一邊不用,真的比較環保嗎? INTEL的高層就是貪,從價格效能比就能發覺 |
|
INTEL 自從進入 45nm 開始 (E8400 開始),風扇就偷料了,出現【半高版本、薄型風扇】,只是鋁擠散熱底座,並且中間沒有銅芯,只要是這一類的風扇,一到夏天衝 35度的時候,很容易發生熱當機的狀況。(高階的配得比較好,散熱器底座中間有銅芯,但是散熱能力也沒有多好)
AMD CPU 溫度也不低,低階的 CPU 配的原廠風扇還堪用,中高階的全部都不夠用。 綜合以上,這二家在原廠風扇的問題上,其實二家差不多爛。 :laugh: AMD 目前的困境是 AM3+ 架構 CPU 的 C/P 值不錯,但主機板的架構不好,SATA3 速度差,USB3.0、PCI-E 頻寬等等,主要是晶片組已經太舊了,沒有進步。 FM2+ 主機板的部分比較好,但 CPU 架構卻太差。 |
引用:
玩家聖物,Pentium G3258的超頻挑戰 → 原廠散熱器空冷直上4.5GHz篇 http://www.pcdiy.com.tw/webroot/article.php?art=780 ![]() 沒錯吧~G系列用同一個~在好的原廠風扇,真想安靜散熱又好,不如花個500-1000元另外買~或是直接上8X8或12X12的風扇固定上去 |
引用:
G3258才有銅心 之前買的G1840跟G2130都是全鋁的,沒這麼好 |
引用:
其實搞超頻散熱,Intel要花的成本,遠高於AMD :stupefy: 舉例:都超4800 FX用2000以下空冷就行了 但是I7 得花5000以上搞水冷 :cry: |
引用:
FM2+的CPU架構是AM3+改良來的,刪掉L3 Cache效能還增加 只是AMD改變策略,放棄增加CPU核心跟L3 Cache,改用內建GPU輔助運算來競爭 |
這樣如何?
![]() |
引用:
那個"cdx"根本就不懂流體力學和熱力學,頂多是裝過幾台電腦,土法煉鋼出身的, 我懶得跟這種人廢話。 鰭片深度影響的儲存熱能的量, 但是熱能存在鰭片中沒有意義, 鰭片只能算是一個BUFFER, 要如何有效把熱抽離鰭片才是重點, 所以鰭片的形狀設計才需要盡量做到"表面積最大化", 鋁鰭片中要塞一個銅柱,必須多一個車工,挖出凹槽, 然後以加熱鋁鰭片或冷卻銅柱的方式,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來安裝,以"緊配合"來固定。 塞銅柱的用意是讓熱能在垂直方向上快速傳導, INTEL CPU因為產量大,所以風扇敢開特規,採用那種開放式的風扇固定架, 在相同轉速下或多或少可以增加進風量。 鰭片中,距離熱源愈遠的部分,溫度就愈低, 而流體帶走熱源的速率也和溫差有關, 故,鰭片的深度其實只要高於某個限度,之後再增加高度,所增加的效益是很不明顯的, 我沒實驗數據,但INTEL敢砍高度到那麼薄, 應該是有做過分析和研究。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