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的非主流觀點: 氣候創造歷史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1480)
|
---|
引用:
更有效的提高使用效率,老闆雇主們鐵定比你還要用心 至於規模與產出決定的是在需求面 如果需求很大且必需,還強要工業緊縮 那鐵定會發生很多光怪陸離的現象(比方說那個碳交易的制度) 我在勞安相關課程,聽過一些環保或危安因素被禁用的相關物質 比方說現代的衛浴電鍍品質變這麼差、以前的反而好得多 因為舊的電鍍技術使用的六氯化物毒性太高被禁用 現今代用的四氯化物電鍍品質遠遠不及六氯化物的水準 環保了、安全了,可是製品的耐用度大幅下降 反而製造量要更大、價格更貴 當然,毒性如果危及勞工健康當然一定要禁用 恐懼之邦裡面也有提過幾個例子 比方說 DDT 出現,幾乎消滅了全世界上所有的瘧疾 地球每年因瘧疾死亡的人數從每年280萬降到只有幾千 "有人"認為它造成嚴重汙染,然而沒有任何證據能確實證明DDT的危險之下 被美國當時的環境保護署主管 William Ruckelshaus 禁用 而 William Ruckelshaus 正是本人是“環境保護基金”的成員("有人"之一) 決定禁用的是立場,而不是所謂科學證具 禁用後因瘧疾死亡的人數重登 260 萬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有做好事的心,就讓你所做所為就一定是好事) 這方面網路上也有相關討論 http://jameslee.pixnet.net/blog/pos...BB%E6%A1%88%3F! 所謂的溫室的碳效應和ddt目前來說也是非常類似 降低生產、降低需求、降低使用,伴隨最直接的就是失業問題 有人要面對嗎 ? 碳危險、ddt危險…一堆東西都很危險,但有沒有人想過 有什麼東西能比「窮」還危險 |
引用:
古代人根據當時最先進的宇宙觀測技術,他們也覺得日蝕形成的參數很單純,沒什麼疑點,古人的研究上也有了假設.有了理論.有了模型後,如何驗證與改善? 改善的方式就是→皇帝下罪己詔,改變國家政策,權臣清君側,大赦天下,號召全國敲鑼打鼓。 您覺得這種改善方式很正確嗎?不是在浪費大量資源嗎? 不需要以今非古,因為我們所處的今天,就是未來的以前。 |
引用:
大家在說的正好是統計學的基本,不要拿一個誤差值很大的統計數據,然後要大家一定做這個做那個。 氣象局手中也有很多以往的數據,但是他們所預測的趨勢就只能到三個月,所以氣象局不能用手中所預測的數據強求各縣市做撤離的動做,必須還要透過各地行政機構綜合判斷後做出決定(比如放颱風假),否則就是在浪費大量資源和製造恐慌與混亂。 其實綜合過往的數據來做出三個月後的氣象趨勢,跟綜合過往的數據來做出二十年後的氣象趨勢根本就是一模一樣的東西。 現在反而是那個誤差大的講得一副好像萬無一失,那個誤差小還投鼠忌器,多方確認,一副很弱的樣子。 不要搞得這麼複雜,大談 「氣候預測不該與氣象預測混為一談,它是建立在氣象紀錄彙整上的堆積」 氣候預測跟氣象預測,哪一個"不是"「建立在氣象紀錄彙整上的堆積」,還是說氣象局都不用氣候模型,用猜的,用擲銅板的,用祈禱的… 我只想問 為什麼同樣都是綜合以前的氣象數據,利用統計學預測方法來預測地球未來氣象。 那個預測三個月的會不大準?? 那個預測二十年後的就很準,就算不準也相去不遠?? |
引用:
其實復育最多森林的是歐洲,歐洲是目前唯一森林面積超過25%的洲。 但歐洲森林造氧速度就是不如赤道雨林,所以歐盟才開始動腦筋去思考如何增加赤道雨林面積。 歐洲造林可不是為了環保,而是為了有伐不完的樹,這叫永續經營。 歐美以外的企業壽命都太短,不會去考慮百年後的經營問題。 |
引用:
我知道呀, 來欣賞一下.國外先進的"採集設備" [YOUTUBE]y2easIjCMR0&feature=player_detailpage#t=50s[/YOUTUBE] 我也是很支持永續經營的, 我支持該用就是要用, 但不支持無謂的浪費。 我們在台灣,木頭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算太多(塑膠更多!!) 所以在台灣,砍了多少樹,常被環保團體拿來說嘴, 但在歐美許多地區,每天燒木頭是很正常的, 但人家會砍也會種,幾百年來都是如此,不然早沒樹可用了。 唾棄的是,把這種正面的行為拿來和利益(如碳交易)掛勾。 |
引用: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l/different.htm 一直把短期小區域的精準預測跟大範圍得長期趨勢混成一談? |
引用:
那明明不是科學,硬把迷信與科學掛勾? 現代得小型驗證都是建立在數學式得基礎上以及微型規模模型上來的 你講得那種古時代做法是這種由學理基礎建構的流程? 你們真是越講愈扯了 |
引用:
http://photino.cwb.gov.tw/tyweb/typ...astuse_wind.htm 氣象早在2002年就已經在參考過去五十年的氣候趨勢做出及時的氣象預報,誰還在用您那種 「氣象模型主要是以各國的即時氣象數據作計算起點,預測氣象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氣候模型則是利用過去的氣溫、降雨量統計和氣象事件的頻率,對未來氣候如何受到這些關鍵因子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的老方法,跟上時代好嗎?早就混為一談了,不要這麼不科學。現在氣象局綜合使用「氣候模型與氣象模型的方式」,預測三個月後的氣象都不一定準了。 單用「氣候模型」來預測未來的天氣,到底要告訴大家些什麼? 不過雖然您的氣候、氣象預測知識已經落後了十年,不過我想以現在既文明又科學不迷信 的社會,地球科學教授應該不會拿板擦亂丟人了。 預測颱風路徑、風雨分布 氣象局有 葵花寶典 輔助 記者張麗君/報導 中央氣象局預報颱風路徑和風雨情形,有一項「葵花寶典」,即「台灣地區 颱風預報輔助系統」網站;該網站把五十多年來近三百個侵台颱風各地出現風、 雨分布,進行有系統的整理和分析,並作路徑歸類研究;當侵台颱風生成後,其 路徑和強度與過去颱風類似時,氣象局在研判颱風風力與降雨情形,就有重要參 考依據。 氣象局顧問室去年底完成「台灣地區颱風預報輔助系統」網站,今年氣象局 預報中心作颱風預報時,即將相關資料做為為重要參考依據,功效不錯。 近年因氣象災變天氣造成直接的財物損失,約達一百七十億,其中颱風占70% ,是台灣最嚴重天然災害來源;因此,颱風預報的準確度備受各界關注。中央氣 象局結合專家學者心力,完成的「台灣地區颱風預報輔助系統」網站,將民國三 十八年以來近三百個侵台颱風整理分析,內容包含逐時路徑圖、台灣區總雨量、 平均氣流圖、各階段氣壓場、衛星雲圖、各地最大風速和陣風、雷達回波、各地 總雨量和斜溫圖。不過,此一網頁僅供氣象局內部使用,現已開放教學研究用, 仍未對社會大眾使用。 此一網頁把五十多年來侵台颱風加以分類,包括西行颱風和北行颱風各有五 類,有些怪颱歸至「特殊路徑」類,例如,納莉、琳恩颱風等。氣象局顧問王時 鼎表示,台灣山脈位置固定,不同路徑、不同強度颱風,就有不同程度的風、雨 分布,預報中心在網頁中找到一、兩個與現在「預報」路徑差不多的颱風,作為 趨吉避凶的選擇。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葉天降表示,此一網頁很有參考價值,對侵台颱風路徑 、強度、風雨分析與預報探索踏出重要一步。不過,網頁資料未包含模式資料, 未來若能將模式資料和風雨預報等系統加入網頁,運用起來更加便利。 【 2002-12-07/民生報/A4版/生活新聞 】 |
引用:
所以古代都沒有科學家?只有迷信家? 現在視為迷信的,在古代人家也是覺得科學得很 還有一直用十年前台灣的氣候氣象觀測方式來解釋現在氣象預報方式? 算是一種迷信行為嗎? |
引用:
你知道自己到底在講啥嗎? 氣團走向預測是在短期觀測範圍內 加入歷史模型是方便快速分類後深入進行該方向的預測 氣候講得某地長期(如季/年/一百年)天氣狀況的平均 而不是當下的精準天氣 氣象學與氣候學是兩個有連通,但講得內容是有差異的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