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美逼台積電交機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9686)

lifaung 2021-10-08 01:32 PM

引用:
作者oversky.
那請大使傳信讓商務部長出來再講一次。
畢竟這不是大使的本業,沒有實際權責。
美國汽車停產,也不是找大使出來負責的。
不過話都放出來了,除非商務部長下台負責,
否則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來陰的。


不用啦, 這個國家只要請他摸著聖經發誓應該有87%可信....

請他發誓自由選填, 不會有任何後果就好

oversky. 2021-10-08 05:11 PM

引用:
作者lifaung
不用啦, 這個國家只要請他摸著聖經發誓應該有87%可信....

請他發誓自由選填, 不會有任何後果就好


民視新聞說 AIT 有發聲明。
但是 Google 找不到過去 1 週 AIT 有關「台積電」的網頁。
AIT facebook 我也沒看到。
有人有看到過確切的 AIT 來源嗎?

https://bit.ly/3DhlWgY


Hermit Crab 2021-10-10 01:28 AM

(Daily Issue)拆解美商務部問卷 13道題為誰而來?
[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中國半導體相關業者此番並未涉及問卷調查其中,
但根據南華早報報導,仍有觀察家認為美國此舉無不朝向抗中而來,
把解決晶片短缺當藉口,聚焦在更深一層介入半導體供應鏈,
進一步執行更精確的抗中制裁手段。

誠然,在美國商務部調查問卷裡,的確要求廠商過去3年是否在材料和設備等方面。
改變了採購習慣,這類資訊表面上並不與晶片短缺掛勾,
但卻能協助美國政府進一步確認,供應商是否逐漸縮手採購中國業者供貨產品。

從美國政府聯邦公報(U.S. Federal Register)公布的商務部調查問卷來看,
其內容洋洋灑灑令人咋舌。從產業分析的觀點來看,若能取得上述詳盡資訊,
不啻為分析比較利器,但相關業者斟酌考量客戶及股東權益,
要將這些資訊交付美國商務部之手,卻又是另外一回事。誠然,
台積電由於歷來資訊揭露遠比其他業者公開,未必受衝擊最深,
但三星、英特爾在有政府奧援的同時,也期許台灣政府應該有為有守。
]

buickgnx 2021-10-22 10:12 PM

準備提交資料了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712837

Hermit Crab 2021-10-22 10:51 PM

引用:
作者buickgnx

[
美國商務部周四表示,英特爾、英飛凌、SK 海力士等公司,
都表示將在期限內提供數據,並鼓勵其他公司跟進。
對於是否動用強制措施,要看有多少企業回應及提供資料的品質而定。
]
感覺重點在此...


確定交出!美方要求供應鏈資料 台積電:11月8日前提交

原文網址: 確定交出!美方要求供應鏈資料 台積電:11月8日前提交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107464#ixzz7A2H3F2HS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healthfirst. 2021-10-22 11:23 PM


老老濕 2021-10-23 02:18 AM

感覺美國針對中國半導體發展的一記鐵拳

台灣.韓國應該有不少二手半導體設備
避免流入中國
這也是美國限制中國發展的方式之一

材料控制
設備採購
後續維修
通通鎖住

看你能變出多少花樣 :laugh: :laugh: :laugh:

銀鐵人 2021-10-23 09:34 AM

看來美國是要查這些半導體廠有多少中國客戶,美商基本上都樂於提交,畢竟中國本來就很少投產給美商,所以亞洲企業成為針對對象

silly_rabbit 2021-10-23 07:29 PM

美國造車晶片短缺,可是台積電說沒少出貨
這時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會晶片短缺,那就是某個環節的工廠有人囤貨
究竟是誰基於什麼理由囤貨就是問題的所在
中下游工廠都是中國廠,如果中國官方指示廠家囤貨
故意不給美國工廠,藉此扶持中國自產電車
甚至說特斯拉沒受影響是因為跟中國政府有一腿
那個可就不得了了

healthfirst. 2021-10-23 07:42 PM

引用:
狂!銷量成長3成、完全沒有「缺晶片」...TOYOTA怎麼辦到?
2021-05-03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427191

為了應對斷鏈風險,Toyota打破它自豪的「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哲學。為了創造順暢的「工作流」,
僅讓有價值的工作停留在生產線上,以前Toyota的生產線基本零庫存。但311之後,Toyota開始懂得「以備後患」,
存貨加總起來的價值翻倍;2月時,Toyota表示他們有足夠4個月使用的關鍵零件,包括晶片,因此短期之內都不會停產。

記得之前是罵車廠不願囤貨
需求一下降就砍晶圓訂單
現在囤貨又變成錯誤了?

TOYOTA快10年前
各種晶片都至少囤好幾個月的數量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