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提前達成 , 終於世界第一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38916)

seiya2000 2011-08-16 12:22 PM

引用:
作者geminiprince
問題是你也會老 , 到時等你變老人 , 這種論調又被提出來炮 , 就像淪迴無止境一直套用下去...

你會覺得好受嗎...


現在年青人炮老年年金、國民年金、老農津貼、18%、公務員退休金等等等,等老了開始領錢的時候被罵也算是剛好啦!

現在有那個老人因為有人罵就不去領的。

烤全羊 2011-08-16 12:37 PM

提高生育率 星國醫生提倡一夫多妻制挨轟
2011年2月9日 00:50


新加坡婦產科醫生陳偉德提倡一夫多妻制挨轟。〔圖/翻攝星洲日報〕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新加坡婦產科醫生陳偉德日前在投稿當地報紙指出,當妻子過了生育年齡後,丈夫應該再娶一個來生小孩,更表示至少有10名同行朋友同意他的看法。不過,這樣的言論一出,立刻引起民眾撻伐。

根據《星洲日報》報導,陳偉德在《海峽時報》投書談到,因為工作的緣故,碰到許多夫妻為了事業延後生小孩,等到真的想懷孕時,太太卻已經過了生育的生理期,所以才提倡一夫多妻制,如此一來可以讓丈夫可以再娶生孩子。

婦產科醫生提出「一夫多妻制」後,隨即遭當地民眾砲轟。有人認為,簡直把婦女當成生育工具,沒有考慮到女性的心理需要;也有民眾提到,用傳宗接代當藉口,枉費以往爭取男女平的意義,並反問若不孕問題在於男方,妻子另嫁是否合理?更有人說,妻子為家庭經濟做出貢獻,無法生育就被嫌棄是不公平的。

事後陳偉德受訪時解釋,以道德角度並不贊成一夫多妻制,但新加坡生育率不斷下滑,認為這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他表示,女性一但過了40歲生育能力立即降低,而男性到了7、80歲卻仍然能受精,既然社會已經足夠成熟,應當可以理智討論所有解決方案。

儘管「一夫多妻制」言論被砲轟,陳偉德透露,至少有10名婦產科醫生朋友贊成這樣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瘋了」。而他也重申,自己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才提出這個課題,更強調並非支持。
原文網址: 提高生育率 星國醫生提倡一夫多妻制挨轟 | 健康網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8/03/1...m#ixzz1VAC6A8ml

Rainwen 2011-08-16 01:11 PM

引用:
作者重建創世紀
追根究底,問題癥結還是在老人身上,
目前財富大部分集中在哪個年齡層上?
老人一來沒有生產力,二來消費力有限,
於是大量財富無法流通,經濟自然無法提振,
於是年輕人燃燒青春去爭取剩餘的資源,
只因微薄的生產毛利已經稀釋到僅能糊口,
無法顧及家庭及下一代,持續惡化則是必然,
誰叫一般人的觀念都是越長壽越好呢?

目前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是屬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
不但數量多,還經歷了經濟起飛的時代,多半累積了相當程度的財富,
消費力可能比年輕人還高..... :rolleyes:
加上這些人肯花錢,所以跟老年人相關的產業,反而會成為一項新商機,
還有一點就是,當老人百年之後若有留下資產,也可為下一代帶來幫助。

而且退休的老人所釋出的職缺,會比投入社會的新鮮人還多,
也可減緩失業問題(也就是說,將來失業率降低,不見得是政府的功勞)
隨著需求增加,勞動市場就可望由資方市場轉為勞方市場。

另外台灣目前人多,所以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來養活很多人,
一旦人口減少,要轉型就比較容易;水電糧食的消耗量也會降低,
可延緩資源缺乏的發生時間(但終究會發生,除非有新的解決方案)。

至於內需減少的問題,由於我國外貿程度很高,有歐美跟對岸作為客源,
所以這點問題也不大。


基於以上種種理由,我個人倒不是很擔心啦~
但這只是在下的觀點,未來會怎樣發展,還是要由時間來證明 :ase

烤全羊 2011-08-16 01:22 PM

引用:
作者Rainwen
目前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是屬於戰後嬰兒潮出生的,
不但數量多,還經歷了經濟起飛的時代,多半累積了相當程度的財富,
消費力可能比年輕人還高..... :rolleyes:
加上這些人肯花錢,所以跟老年人相關的產業,反而會成為一項新商機,
還有一點就是,當老人百年之後若有留下資產,也可為下一代帶來幫助。

而且退休的老人所釋出的職缺,會比投入社會的新鮮人還多,
也可減緩失業問題(也就是說,將來失業率降低,不見得是政府的功勞)
隨著需求增加,勞動市場就可望由資方市場轉為勞方市場。

另外台灣目前人多,所以需要勞力密集的產業來養活很多人,
一旦人口減少,要轉型就比較容易;水電糧食的消耗量也會降低,
可延緩資源缺乏的發生時間(但終究會發生,除非有新的解決方案)。

至於內需減少的問題,由於我國外貿程度很高,有歐美跟對岸作為客源,
所以這點問題也不大。


基於以上種種理由,...

有幾點比較不認同,雖然退休老人會釋出職缺,但職缺的數目卻是跟少子化一樣越來越少,大浪的職缺被資訊化與自動化給取代,所以未來人力依然是過剩的。到時候職缺也會跟貧富差距一樣,呈現兩極化發展,低薪分時工作越來越多,中高薪職缺越來越少。

Stonehendge 2011-08-16 01:46 PM

其實這樣不錯啊,反正本來就不想生小孩
本身是很討厭小孩的人,每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遇到那種吵鬧的死小孩(重點是父母又不管 :stupefy: )
真想一把掐死他們 :mad: :mad: :mad:

不過還是鼓勵大家多多中x報國,生多一點以後繳稅來養我們這些老人囉 :D

Rainwen 2011-08-16 02:03 PM

引用:
作者烤全羊
有幾點比較不認同,雖然退休老人會釋出職缺,但職缺的數目卻是跟少子化一樣越來越少,大浪的職缺被資訊化與自動化給取代,所以未來人力依然是過剩的。到時候職缺也會跟貧富差距一樣,呈現兩極化發展,低薪分時工作越來越多,中高薪職缺越來越少。

這點在下有想過,只是就數據來看,嬰兒潮出生人數是目前出生人數的兩倍以上,
而且生育率還有下降可能,所以即便人力需求減少,員工一人被當三人用,
我想多少還是會改善人力過剩的問題,然後資方就越來越難拿翹了~
加上對岸跟越南的基本薪資也開始逐年提高.....將來可有得瞧 :D

只是不知道將來資方會出啥爛招就是了...... :rolleyes:

superhan 2011-08-16 02:06 PM

引用:
作者geminiprince
問題是你也會老 , 到時等你變老人 , 這種論調又被提出來炮 , 就像淪迴無止境一直套用下去...

你會覺得好受嗎...


總是有人只會想當下

別忘了,除了去自殺,現在人是越來越長壽

大家老了以後壞日子長得很

烤全羊 2011-08-16 02:12 PM

引用:
作者Rainwen
這點在下有想過,只是就數據來看,嬰兒潮出生人數是目前出生人數的兩倍以上,
而且生育率還有下降可能,所以即便人力需求減少,員工一人被當三人用,
我想多少還是會改善人力過剩的問題,然後資方就越來越難拿翹了~
加上對岸跟越南的基本薪資也開始逐年提高.....將來可有得瞧 :D

只是不知道將來資方會出啥爛招就是了...... :rolleyes:

在法規沒改的前提下,不就是
1.開出很嚴苛很差的待遇,依法招募本國員工。
2.不幸招到了,那就算了。招不到就依法申請外勞囉。
不就是來來去去就這招,了不起,努力遊說國會全面開放外勞,從低階到高階。不然就高喊「我要產業外移」不然就是放話我賺不夠的話,「員工會失業,會放無薪假哦」

roger214 2011-08-16 02:18 PM

引用:
作者烤全羊
有幾點比較不認同,雖然退休老人會釋出職缺,但職缺的數目卻是跟少子化一樣越來越少,大浪的職缺被資訊化與自動化給取代,所以未來人力依然是過剩的。到時候職缺也會跟貧富差距一樣,呈現兩極化發展,低薪分時工作越來越多,中高薪職缺越來越少。


這在工業化之後就越來越明顯了,不是今天才這樣吧?機械化讓種田人力得以紓解,可是也讓人力需求降低,把人力釋放到別的行業去,可是今天其他行業沒出頭了,你能要種田的放棄機械耕作改用人力,回到之前去嗎?

誰都不肯。

以前一門技藝,祖傳子、子傳孫,可以傳上幾百年靠此吃飯,現在還有那些行業可以這麼玩?

以後這種情況只怕更嚴重,會更不穩定。

烤全羊 2011-08-16 02:23 PM

引用:
作者roger214
這在工業化之後就越來越明顯了,不是今天才這樣吧?機械化讓種田人力得以紓解,可是也讓人力需求降低,把人力釋放到別的行業去,可是今天其他行業沒出頭了,你能要種田的放棄機械耕作改用人力,回到之前去嗎?

誰都不肯。

以前一門技藝,祖傳子、子傳孫,可以傳上幾百年靠此吃飯,現在還有那些行業可以這麼玩?

以後這種情況只怕更嚴重,會更不穩定。

工業化到還好,因為那時候工廠並沒有大量自動化與資訊化。所以勞動職缺反而因為工業化的關係大量釋出。到導致一級產業與二級產業相互搶奪人力。現在的問題反而是資訊化與自動化造成的,任何新的技術或是新的產業的產生都是為了要減少更多的人力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卻始終沒考慮到,工作都不要人來做,卻想要一直賺人的錢。這未免也太好笑了吧。即使自動化的背後還是需要人力維護,但所創造的人力需求遠小於他所消滅的職缺數量。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4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