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有人能和我講解L1快取和L2快取/雙核心的功能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62182)
|
---|
引用:
CRYIX 的6X86 才是沒有分開的 VIA 收購後聽說現在有改成分開 |
小弟推薦:(1) 書店裡面的相關書籍 (2) Google
|
L1 最好跟效能無關...
prescott 就是把trace 加大來彌補管線太長造成的效能問題 簡單來說...8 你就像是一個CPU的運算單元, register 就像是你面前的一張紙, 你可以在上面書寫, 但是沒法寫進太多東西... 當你寫完一頁報告, 或是需要找資料, 你會先去找你手邊所能碰到的範圍, 看有沒有可用的書籍資料或是把手中的那一頁先收起來, 等下也許還要用, 這個範圍就是L1, 可能你機車教授的報告內容要求也會放在這裡, 這就是指令, 你報告要用的, 不管是從圖書館還是從前任學長那抄回來的資料, 因為要時常參考所以也會放這, 這就是資料快取, 如果你伸手能及的範圍都沒有, 那你可能就要到你桌子旁邊的小櫃子裡找, 這就是 L2, 如果 L2 沒有, 那你就要到房間一端的書架上找, 這就是主記憶體, 如果書架上沒有, 你就要開車到幾公里外的圖書館... 這就是硬碟 所以當然速度來說, register > L1> L2(>L3)>ram > 硬碟 容量則是反過來 |
引用:
AMD 印象中自 K7 以來, 都是 64k+64k L1, L2 則是從入門款 128 K~256K, 主流的都是 512 K+ intel 則是有變動, 再 P-II/P-III 時代是 32k+32k 的 L1, 256k or 512K 的 L2, P4 則因為 netburst 架構而有變動, L1 改成資料 & 追蹤快取, northwood & Willamette 只有 8K 的資料快取以維持低週期的延遲, 再 prescott, intel 加大 L1 資料到 16K, trace 兩者皆是 12 kuops 到了 banias/dothan/yonah, 以至現在的core, L1 都是 32k+32k 的設計了L2 intel 則是越加越大...Willamette印象中只有 256K, northwood 是 512K, prescott/5系列/banias 是 1M, dothan 以來, intel 主流的 CPU 大多是 2M, 現在的core 已經有 2m+2m 的了... |
引用:
講白話一點就是AMD和INTEL cpu設計的理念和架構不一樣才會有不同cache的情況 如果要比應該是要比同廠牌同時脈不同cache下才能知道cache的效果在哪裡 單指L1和L2來說 我會覺得cache命中率高的比較好,而不是容量越大越好 所謂的L1和L2一般在電腦上來說是叫做快取cache 就是可以讓你快速存取的意思 所以速度上一定比RAM來快的很多很多(有快到數十倍到數百倍都有) 但因為價格昂貴沒辦法做太大(當然廠商的商品策略也會影響到cache的大小) 所以你要的資料有沒有在裡頭就很重要 資料有沒有在裡頭就是所謂的快取的命中率 而快取的命中率每家的演算法都不竟相同 甚至有時候每個不同等級的cpu演算法都不想同 這個演算法就影響到快取的大小 至於L1和L2的效果 真的有差很大嗎? 如果沒有L1和L2電腦所有的存取都要到ram來做 那根據上面的速度比 你應該可以知道會不會差很大 不知道有沒有記錯 之前賽揚有一顆是沒有L2 cache 和有L2 cache的比真的是慢到爆 雙核心在運作程式時到底是由哪個cpu來動作或是一起動作是大部分都是由作業系統決定的 當然你也可以自行指定 但絕對沒有兩倍的效果 兩顆cpu運作時要做兩邊協調的一些運作就需要耗掉一些效能 軟體程式寫的好不好又耗掉一些效能 所以絕對不會是兩倍 而且是每個軟體的倍率還不一樣 沒有一定的倍率 大致上是這樣 |
引用:
您這邊有幾點有點問題,首先cache之所以不同在於Associative way數不同,只所以造 成這種結果主要是CU設計上就有不同,所以單獨比較cache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只能比較 說他們的設計哪種比較優良,但也是建立在該種CU設計方式之下。另外命中率很高不等於 好,若是準確性不高那麼等於沒用,命中率跟準確度是不同的東西喔。 Intel由於並未把MCT內建到CPU內,所以架構應該是維持舊的吧?(C2D不知道),因為新的 C2D目前手上沒比較深入的資料,但是以以前的P4架構來說Intel的L1不是越大越好,但是 L2要越大越好。 AMD的架構上來說Hamer架構主要就是MCT�X建,L2的速度跟CPU到RAM之間的速度已經 相差不多,L2用軟體測起來大約是8GB/s,對比上memory的將近6GB/s的量其實相 差不遠,這是對於L1的27GB/s來說。 Intel的部份數據由於我的CPU L1有點問題(測出來2200MB/s :stupefy: ),所以暫不提 供,但是AMD的數據可以證明理論上的觀點了。 |
引用:
第一代的賽揚300拿掉L2 被罵到臭頭後將L2 整合入DIE 推出 賽揚300A 然後就開始慢慢走入L2 ON DIE的時代 |
引用:
謝謝您的補充喔 因為看似詢問者的問答可能以他目前的程度應該無法理解大部分網友所寫的較深的資訊 所以小弟不才 才用較大的範圍白話補充了一下 |
整篇不錯 沒看過的來看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3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