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NVIDIA 新產品(霍珀架構)採多晶片封裝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9481)
|
---|
引用:
1.SLI下去沒提升的就是沒支援囉 而只要能提升50%以上我認為都算有支援 要說遊戲本身沒有針對SLI設計 還能像古墓奇兵、巫師3那樣提升80% 我認為不可能,一定是有特別研究過才能把SLI發揮的那麼好 好比DX12也很多遊戲用,但很多DX12張數還輸DX11模式 這些遊戲也是沒利用DX12優化 遊戲廠商大多很現實的,沒錢沒時間好搞優化才是問題所在 2.SLI本來就是提升算力用途,這點都做的還不夠好 你說的VRAM疊加功能自然更少廠商利用 其實RTX系列的NV Link SLI是有提到VRAM疊加模式 2張2080Ti 11G可以變成共22G VRAM,但據說只有專業用途有 遊戲上沒人採用,依我猜測也是廠商看用戶少,就不花心思研究 而專業用途很可能幾百張串聯去跑大型計畫 自然有能力寫專門軟體去把VRAM疊加功能打開,以獲得更多用途 3.其實GTX時代確實有機會2張便宜中階卡組SLI打趴高階卡 因為沒記錯1070就有SLI插槽,更高CP值的1060被封印 到了RTX時代更狠,2080以上才給SLI,2070以下全封 所以要拿2張便宜卡組SLI這玩法是官方故意不給 但我覺得這是蠢招,正因為如此SLI市占才大幅縮小 能買得起2080的人都那麼少了,還指望多少人買2張? 而市占小當然廠商就更不重視SLI性能 為了全球1萬人去優化整款遊戲?那不如好好服務剩下的1000萬人 有點惡性循環,但巴哈高階玩家說目前新遊戲幾乎都有效果 (他們是說透過軟體強開SLI只要有好的變化就算有支援...) 所以SLI目前被限定成"當代最強性能的組法" 你說下代單卡也許就能追上前代SLI其實不太存在 例如2080Ti比1080Ti提升30%左右,而SLI存在提升80%的遊戲 1080Ti SLI跑古墓、巫師3可以屌打2080Ti [YOUTUBE]WiK0bomLrvM[/YOUTUBE] [YOUTUBE]jN8blRiKdm8[/YOUTUBE] [YOUTUBE]NynXieDmhsU[/YOUTUBE] 所以當代最強是2080Ti SLI的話 要說3080Ti能提升80%我不太相信 但就是優化好的遊戲少 光為了那少數幾款組SLI只能滿足炫耀心態 |
引用:
大概就每一顆晶片對應2GB 64bits記憶體這樣 效能一定會稍微降低,但可以多晶片暴力解決,就像ZEN架構這樣。 |
引用:
所以您認為在GPU上也是可行的? 那就有趣了,膠水大王AMD會不會在自家GPU導入 還是NV會先研究出來? 這樣會大幅改變現有GPU生態 不受限晶圓面積以及良率 可以瘋狂堆出低中高乃至於旗艦、專業等級無所不能 |
這個技術,跟之前3DFX的VSA-100疊加起來、SLI;
還有ATI的Rage Fury MAXX的AFR、CF, 有甚麼不一樣嗎? :confused: 從以前看到現在,真的不是核心多就贏啊~ |
引用:
不一樣 以前是2顆完整獨立的GPU跑雙GPU模式 AMD 3000系列膠水法可以看一下 把4C8T拆出來,IO晶片不動的情況 3950x可以塞4顆4C8T變成16C32T 但每個4C8T不能獨立運作 整個CPU在PC上也視為單CPU運作 不過由於跨Die會有延遲,所以性能會減損 系統、驅動需要稍微優化,避免4線程以下跨Die 而GPU的話可以去看晶片圖 CUDA重複很多組,而且佔據不小面積 如果把CUDA單獨拆出來仿照AMD膠水法 也許可行 不然Intel單晶片策略目前就是只能做出8C16T的9900K(高時脈遊戲平台) 超過8C的X299處理器單核時脈就上不去,而且異常昂貴 2080Ti的CUDA有4352組 在NV卡上,CUDA多寡嚴重影響效能 越多就越強,但越多代表晶片越大、良率越低 所以2080Ti老黃敢賣3萬5,沒有對手 A卡則受限製程,前代Vega64都超到甜蜜點 發熱高到要靠水冷才壓的住 想當然流處理器也已經到達上限 再增加有困難,改成7nm才又榨出一些性能 目前發表RDNA、RDNA2新架構改良效率才能有競爭力 等到NV也用上7nm保證再次甩開AMD 傳統路線AMD要超車無望 所以AMD很久都沒強調CF,也沒搞單卡雙GPU的鬼玩意 但如果單GPU內部導入膠水大法 也許有機會像CPU市場一樣翻盤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1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