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SSD 末日來臨時, 容量會越用剩越少?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7607)
|
---|
引用:
其實傳統硬碟不要碰到品質有問題,還是在讀寫較長壽 |
引用:
SSD掛掉前不會發生容量減少的情形 SSD wear-leveling做的好的話,理論上所有的Flash壽命都會在相近的時間點掛點,現在的SSD這方面都做的很好;偶實際驗證碰過得SSD,在SSD TBW用完後會逐漸碰到各種異常現象:整顆SSD抓不到、SSD鎖住寫入、SSD寫入速度只剩10MB/s etc Anyway不管是理論上還是實務操作,SSD各種掛點方式都不會減少容量。 不用杞人憂天,end-user不需要對SSD有各種奇妙擔心,你能想到的問題工程師都有解了;現在的大容量傳統硬碟一樣有各種限制(寫入量、溫度、使用時間),end-user反而不會擔心? Seagate解釋硬碟 "工作量壓力" https://www.seagate.com/tw/zh/tech-...ters-master-ti/ |
引用:
的確。現在好的 SSD 上有記憶體,有電容,斷電時可回寫。就跟爛的 SSD + ramdisk box 是一樣的。一顆就搞定,不用多想.. |
如果200GB 的某些部分會因 P/E 次數先達到而先陣亡
應該不會有SSD把那200G的地方封印起來,讓你再繼續用其它地方吧? 如果那200G的區域整個被寫到死掉,應該會整個SSD不能再使用了 |
對啊不然硬碟幹嘛還分什麼企業級NAS級 監控級一堆
|
引用:
其實我覺得讓它自然減少才是正確做法, 把餘命花在搬移上實在是有點浪費, 只是如此一來, 就會有消費者一直送修, 恐怕這才是廠商如此做法的主要原因 !! 至於傳統硬碟, 一直都沒人會去討論到寫入量, 因為磁性減弱之類的直覺跟時間較有關係, 也並無法準確量化, 廠商給的, 我猜應該也只是個實驗均值. |
其實壽明和容量成正比
理論上 480 > 240 > 120 容量加倍壽命加倍... 120 MLC = 240 3D TLC = 480 3D QLC 0.5T MLC = 1T 3D TLC = 2T 3D QLC 大概4這樣...(粗估) MTL = 2bit = 4區塊 TLC = 3bit = 8區塊 QLC = 4bit = 16區塊 一般製程壽命 20nm > 16nm > 7nm 3D 製程壽命 96層 > 64層 > 32層 假如切成120 MLC不如切成240 TLC或480 QLC 成本差不多的狀況下壽命也差不多,切成MLC性能較佳,切成TLC/QLC容量較大速度較慢... 容量夠大不用擔心壽命阿...我覺得480 3D TLC壽命掉打120 MLC :D |
引用:
個人認為這樣的產品會沒有可靠性 快閃記憶體不是說寫入資料就可以不管他,儲存的電荷會慢慢地掉 寫入次數越多的區塊因為保存電荷能力降低,相較之下電荷會掉的比較快 假設讀取時電荷已經掉到一定的閥值以下 主控會依靠當初跟資料一起寫入的校驗碼想辦法還原數據 這時候就需要把數據搬到其他狀況較好的區塊儲存,並標記壞塊 如果再嚴重一點,就算有糾錯技術也讀不出來 這是平常wear leveling可以做到的事 假設SSD韌體完全不做wear leveling(連dynamic wear leveling都不做) 前幾天寫入的重要資料又剛好是在快要壞掉的區塊,過幾天想要用卻讀不出來 應該沒有消費者能忍受這種情況 |
引用:
沒錯.... 雜牌SSD 1TB(9xxGB)都3K有找了.... RAM DISK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