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赤十字會半路劫貨之「違反勸募」是這樣用的嗎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8478)

bomp 2016-02-09 01:43 PM

哈。 不會轉個名義就好了,只是要去台南一趟,順路代運而已。

幫朋友載東西不犯法吧。

黃金蕃茄 2016-02-09 01:53 PM

引用:
作者d61s
自己找信得過的管道捐錢就好了,何必在那邊鑽牛角尖質疑這團體怎樣怎樣
目前你的捐錢管道有被這樣刁難嗎? 不然是在緊張什麼

你的疑問是來自於原PO的事發經過,問題是你認識原PO嗎,你怎麼知道完整經過是如何
那篇新聞的來源也只有 臉書原PO 跟 紅會兩造說詞,簡單來說就是各說各話,記者並沒有進一步去追蹤,又不能當成客觀事實
從這不明不白的故事裡面去延伸出一堆疑問有意義嗎?


從新聞報導中紅十字會的回應, 就算原po的對話與當時有些差異, 但也相去不遠了
從紅十字會的回應看來, 至少幾件事是證實的:

1.那位大伯跟紅十字會有關連, 且有出面勸止
2.那位大伯或紅十字會有表達可以協助接收物資載運

至於是不是那位大伯檢舉的無法證實
但即便不是他檢舉的, 給人的觀感也很不好
有種這些物資應該歸他們管的感覺

原本訂立違反勸募的法規是要避免未受監督的勸募行為
現在反倒像是被利用來爭搶資源的手段

喵醬 2016-02-09 01:54 PM

引用:
作者d61s
自己找信得過的管道捐錢就好了,何必在那邊鑽牛角尖質疑這團體怎樣怎樣
目前你的捐錢管道有被這樣刁難嗎? 不然是在緊張什麼

你的疑問是來自於原PO的事發經過,問題是你認識原PO嗎,你怎麼知道完整經過是如何
那篇新聞的來源也只有 臉書原PO 跟 紅會兩造說詞,簡單來說就是各說各話,記者並沒有進一步去追蹤,又不能當成客觀事實
從這不明不白的故事裡面去延伸出一堆疑問有意義嗎?

再強調一次、這篇不是要戰 赤十字會 ,
也不是在談捐贈管道的問題 ~

我不了解台灣的勸募法規、所以看到 劫貨大伯 拿「違反勸募」來壓人 ,
覺得好奇、有疑慮 , 所以上來問較熟悉這一塊的網友 @@

如果你看不懂我想問的、請不要隨便貼標鑽牛角尖或窮緊張好嗎 ?

OFUE 2016-02-09 02:04 PM

引用:
作者Warm Wind
這如果為真,意思是以後私人物資捐贈全部違法?

僅私人物資捐贈不違法,但募集他人物資捐贈需依法申報,經政府機關核准後才能合法募捐。

solonglin 2016-02-09 02:07 PM

引用:
作者OFUE
僅私人物資捐贈不違法,但募集他人物資捐贈需依法申報,經政府機關核准後才能合法募捐。

政府機關核准...指的是要紅十字會準?

Lavion 2016-02-09 02:18 PM

http://www.redcross.org.tw/home.jsp?pageno=201205250001

第二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為法人。

第廿八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資產如下: 一、基金。 二、政府補助。 三、會費。 四、遺贈。 五、捐募。 六、事業收入。 七、動產及不動產。 八、孳息收入。

第三十條: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享有政府依法給予豁免賦稅之權利。


法人而已, 沒資格管那麼多吧?

倒是這個會看起來油水很肥.... :flash:

finalhope2010 2016-02-09 02:30 PM

違法??

現在這個當下只要沒有中飽私囊,魏應充都可以全身而退,我不相像哪個檢察官可以白目到這個時候出來亂辦案

hippo998 2016-02-09 02:34 PM

沒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還是有少數人會趁亂犯案
我就在想甚麼時候新聞會報導宵小進入災區竊盜受災戶或救難人員的財物


如同上面版友說的.....募集他人物資捐贈需依法申報
加上,私募的比例太多會擋了大招牌"法人"徵收物資的效益

簡單的歸納
越是消滅這些自發性的私人募集,就越有可能回流一部分到特定的法人團體手上
(因為合作管道多、知名、特定力量運作)

不過,為了避免詐騙或是利用愛心中飽私囊還是要報備立案比較正規一點

當然,不捐給"這個紅十字會",或許也符合上一行的理由? :laugh:

黃金蕃茄 2016-02-09 02:44 PM

換個方式問,如果分別開立清單,只是幫忙載運到台南市社會局再開收據

這樣還會有違法勸募的問題嗎?

leeno5 2016-02-09 02:52 PM

第24條(罰則)

  有下列情形之一,經制止仍不遵從者,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告其姓名或名稱、違規事實及其處罰;經再制止仍不遵從者,得按次連續處罰:
  一、非屬第五條規定之勸募主體發起勸募。
  二、勸募活動未經許可。
  三、勸募活動之許可經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仍為勸募活動。
  四、逾許可勸募活動期間,仍為勸募活動。
  前項罰鍰,於勸募團體或其他法人、團體,併罰其負責人或代表人,並公告其姓名。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3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