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快看!! 川普公布各國進口稅率 總表 ! 馬上生效 (更新)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3460)
|
---|
然後台灣延到8月…… ??:laugh: :laugh: :laugh:
|
多po∼∼∼∼∼∼∼∼∼刪
|
除了日韓,後面又陸續寄出12封信給馬來西亞、哈薩克、南非、緬甸、寮國、突尼西亞、波塞、印尼、孟加拉、塞爾維亞、柬埔寨與泰國通知它們8/1要開徵的關稅
以下是已知新舊關稅的國家,看來跟4/2一樣,和舊的比,新稅率也是用四捨五入根本沒什麼差 :laugh: 另外7國沒詳說但預計也是介於25-40% ![]() |
川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D
|
台灣延後也沒什麼好笑,代表變數還很多。
說真的台灣應該比其他國好處理,都已經跪舔,川老狗不一次決定是打算繼續軟土深掘吧 :unbelief: |
引用:
![]() |
引用:
該篇報導的重點摘要: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四大目標: 1. 重振美國製造業 • 希望企業回流美國設廠。 • 初期有蘋果、通用等公司宣布投資,但多數決策與關稅無關。 • 美國缺乏熟練工人,製造成本高,製造業職位實際減少。 2. 增加政府收入 • 川普誇稱關稅可替代所得稅,但目前每月僅帶來約 200 億美元收入。 • 要完全取代所得稅,需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 200% 關稅,幾乎不可能。 3. 縮小貿易逆差、恢復公平性 • 對進口多、出口少的國家徵收高額「對等關稅」。 • 初期貿易逆差縮小,但非長期趨勢。 • 經濟學家認為貿易逆差非「損失」,且難靠關稅根本改善 4. 施壓外國讓步 • 關稅作為談判工具,有時成功(如加拿大撤銷數位稅)。 • 但無法解決毒品問題,也未改變蘋果、好萊塢或汽車廠的海外布局。 5. 政策矛盾的核心問題: • 若關稅成功施壓,達成協議後又需撤除,無法穩定創收。 • 若成功鼓勵國產,消費者轉向美國貨,則無法再從進口品課稅。 • 多目標(創造就業、增加稅收、施壓外國)彼此衝突,無法同時實現。 https://edition.cnn.com/2025/07/07/...deals-explained CNN —川普總統及其政府正急於在一個自訂的最後期限前完成貿易協議,屆時全球數十個國家的關稅將會上調。 在川普第二任期中,關於關稅反覆變動的消息幾乎成了每日常態,以至於有時候人們都忘了他當初為什麼走上這條路。 川普曾多次闡述關稅對他政策議程的重要性,理由多樣,但大致可歸納為四大目標: • 恢復美國製造業的實力 • 增加美國政府的收入 • 平衡貿易差額 • 迫使外國制定有利於美國的政策 川普經常將關稅視為萬靈丹—一種萬用的經濟工具,既能恢復藍領工作,又能填補赤字、迫使外國讓步,還能降低美國民眾的稅負。 在他上任最初幾個月內,川普透過關稅在上述每個目標上都取得了一些進展。 一些公司宣布將在美國設廠,並將其歸因於高額關稅。美國每月透過關稅收入獲得數百億美元。4 月份美國貿易逆差減少了一半,幅度驚人。 川普也在揚言課徵高額關稅後,成功逼迫數個國家重啟談判——這些都未導致通膨大幅上升。 然而,這些初步的成效或許只是系統初受衝擊後的短期反應,企業、消費者和市場正在迅速適應關稅新常態。 經濟學家與商界領袖普遍認為,關稅未必能帶動美國製造業出現大規模復興。他們指出,關稅收入相對於龐大的預算赤字只不過是杯水車薪,尤其是在川普簽署高額內政支出與減稅法案後。 關稅與貿易協議也不太可能大幅提升外國對美國商品的需求。有些貿易夥伴已表明,面對關稅威脅,他們的容忍程度也有限。 製造業就業 「我告訴你們,只要等著瞧,我們會有工作機會,我們會有新開的工廠,一切都會很棒,」川普 3 月在空軍一號上表示。 為了實現這一點,川普一貫主張在國內降稅、對外國製造課重稅。 川普 3 月在國會聯席演說中發出一個後來屢次重申的威脅:「如果你不在美國生產產品……在川普政府之下,你將付出關稅代價,而且有些情況下會非常高。」 在實施關稅後,川普獲得了一些公關上的早期勝利。蘋果公司 2 月宣布將在美國投資 5000 億美元製造業。GE 家電上個月也表示將投入 5 億美元把洗衣機產線從中國移回美國。通用汽車則在 6 月表示將斥資 40 億美元提升美國產量。其他多家企業也發表類似聲明。 然而,這些決策很多都是在川普實施關稅之前或與關稅無關的情況下做出的。企業指出,規劃與建設工廠通常需要數年時間。 另一大挑戰是:美國的熟練製造業勞工稀缺。5 月份,勞工部通報製造業職缺達 41.4 萬個,顯示美國願意或具備技能從事此類工作的勞工不足。 此外,美國勞工成本遠高於其他國家。某些業內專家估計,如果 iPhone 在美國製造,其價格可能飆升至超過 3000 美元。 與此同時,製造業就業並未繁榮,反而是持續萎縮。在川普宣布前兩個完整月增加 9000 個製造業職位後,近兩個月來每月卻減少 7000 個職位,總體製造業就業人數較川普上任初期還低。 關稅最終或許能幫助部分美國製造業回流。但正如川普時常提醒企業:「如果你在美國製造產品,就不會被課關稅。」換句話說,若企業照川普意願做,那美國就無法透過他們收取關稅收入。 增加政府收入 川普曾誇張表示,關稅可以帶來天文數字的收入,甚至聲稱關稅可能一年創造數兆美元收入。 「我們會賺很多錢,然後我們會幫美國人民減稅,」川普 4 月從教宗方濟各喪禮返回途中在空軍一號上說。「這需要一點時間,但我們會大幅減稅,甚至可能全面取消所得稅,因為我認為光靠關稅就足夠。」 要做到這一點,關稅稅率必須極高——遠高於目前歷史性的水準,甚至高於川普計劃 8 月起對部分國家徵收的 60% 至 70% 稅率。 美國每年透過所得稅收入約 3 兆美元,而每年進口商品總值也約 3 兆美元。因此,若要關稅取代所得稅收入,關稅需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至少 100%,根據 Apollo 全球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托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分析。 但事情沒那麼簡單:當價格上升,需求就會下降。所以斯洛克估計,關稅實際上得設在 200% 才能取代所有聯邦所得稅收入。 然而目前的情況遠不及此:財政部表示,川普上任以來透過關稅僅籌得不到 1000 億美元,近幾個月每月約收 200 億美元。 但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某些懲罰性關稅並不會長期存在。例如,川普政府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課徵 25% 關稅,對中國課徵 20%,目的是施壓這些國家減少芬太尼流入美國。若該目標達成,川普表示會「取消」關稅。此外,他的貿易協議計劃降低對某些國家的關稅,而不是提高。 恢復貿易「公平性」 川普經常以「公平」為由談論關稅,主張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徵高額關稅是在「剝削」美國。他曾多次比喻美國為一家高檔百貨公司,關稅就是「在美國做生意的成本」。 因此,川普在 4 月 2 日引入了所謂的「對等關稅」,這是依據美國與各國的貨品貿易逆差計算,將逆差金額對半,並課以相應的高關稅。那些對美出口少、但美自其進口多的國家受罰最重。 當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較高、且出現貿易逆差時,川普常錯誤地將其稱為「補貼」或「損失」。但經濟學家普遍指出,貿易逆差並非損失或補貼,反而可能反映出一國經濟強健。 儘管如此,川普的關稅在初期確實縮小了貨品貿易逆差,根據商務部數據,4 月約為 1300 億美元的逆差,在 5 月縮小至約 600 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對加拿大課徵的 145% 關稅有效封鎖了中國商品進入美國。但隨後,關稅降低、外國對美國出口減少,貿易缺口又在 5 月擴大。 經濟學家認為,長期而言,關稅不太可能真正縮小美國對外貿易逆差。許多商品在其他國家生產成本更低,還有些產品根本無法在美國生產或種植。 如果貿易逆差持續縮小,可能反而顯示美國的消費能力在下降。 施壓其他國家 川普多次將關稅視為懸在其他國家頭上的鐵鎚。在週一,他在 Truth Social 上張貼兩封信,分別致南韓與日本領導人,指出這兩國自 8 月 1 日起將面臨 25% 的關稅。這樣的最後期限意在給對方更多時間進行談判。 這種策略有時立竿見影。例如上週,加拿大取消原訂實施的數位服務稅。川普曾猛烈抨擊該稅制,認為會影響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在線服務。他甚至威脅要終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並設定新關稅。最終,加拿大選擇讓步,表示取消該稅以重啟談判。 但並非每次都成功。川普的關稅並未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國,儘管這一目標本就過於理想化。對蘋果、好萊塢或美國汽車製造商的威脅,也未成功讓 iPhone 移回美國生產、電影多在洛杉磯拍攝,或讓美國車廠關閉加拿大、墨西哥工廠。 而一旦關稅威脅達成目的,這些關稅也必須取消——這又損及政府的財政收入目標。 最大的矛盾 川普的關稅政策確實在政治與經濟上取得若干早期勝利。但從長遠來看,這些關稅無法同時實現他所有宏大的政策目標,因為其中許多目標彼此矛盾。 例如,若關稅是施壓手段,那麼在對方讓步後就必須取消關稅——那麼也就無法用來平衡貿易。若關稅目的是振興製造業,就無法再當作補貼赤字的收入來源。若美國人開始改買國產產品,那麼誰還會繳納進口關稅? 若使用得當,關稅的確可透過提高外國商品價格來鼓勵國產製造。由於美國是龐大且多元的經濟體,較不依賴貿易,因此可以利用關稅對其他國家造成傷害而不至於自身陷入衰退。關稅收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補貼赤字。 但要同時實現這些成果——恐怕是不可能的。 ⸻ |
引用:
變數的確很多,但我覺得最可疑的是台灣政府的態度, 如果對美外交有什麽成果應該會比川普還高調, 現在沒有放任何好消息應該是真的沒有好消息。 :jolin: 所以很有可能還是32%上下。 剛剛在FB看到cheap的評論,感覺挺貼切,涉及政治内容我就不直接黏貼了。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swj5kggM/ |
引用:
台灣我覺得不妙 若台灣關稅比中國低 很可能會讓台灣幫中國洗產地 太多台商喜歡做這事情 所以台灣關稅最差30% 最低應該也會看齊日韓的25% :think: :think: :think: :think: |
洗產地都有在抓,所以不成問題,有人懷疑是卡在農產品上,例如美豬美牛的限制,或是農產品關稅問題,這是川普在意的點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25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