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社會時事發言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45)
-   -   彰化廠被關廠! 台化怒:申請國賠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13022)

cdx 2016-10-06 11:35 AM

引用:
作者leo800
這次申請證照展延的是台化公司彰化廠汽電共生廠,台塑生醫被開罰關台化汽電廠屁事??

大家聞到的臭味是來自汽電共生廠??

兩個是同一個工廠阿~~~~~~~~~

Beeru 2016-10-06 11:42 AM

引用:
作者leo800
這可分為兩種情況:

1. 以絕對濃度為管制標準:加空氣稀釋後可以降低檢測濃度值,對於大氣檢測項目大多屬此類。這種是有空間去人為操作的,廢水類的加水是完全找不到稀釋證據。

2. 以標準含氧量之濃度為管制標準:不管原始含氧量檢測值多少都要依規正修正到標準含氧值狀態下的值,這種的不管你加多少空氣修正後的值都一樣(除非你是加純氮氣)。汽電廠的粒狀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標準都屬這種。環保署很精的,在訂定法律時早就考慮進去了;況且加空氣進去後,業者還會面臨排氣流量超過申請值的問題。

電廠的排煙現場檢測是環保局派檢測車來,把儀器插到你的煙囪裡直接線上取樣連續監測好幾個小時;業主跟本沒機會對其檢測數據或樣本做手腳。

第二種情況感覺有點怪...
如果有可以加氮氣的手段,那應該也有另排廢氣招式,這樣排氣量限制不就無效了 ...

.

leo800 2016-10-06 11:58 AM

引用:
作者Beeru
第二種情況感覺有點怪...
如果有可以加氮氣的手段,那應該也有另排廢氣招式,這樣排氣量限制不就無效了 ...

.


1. 排氣量是用煙道面積X流速測出來,在製程煙氣中另行導入氮氣,流量一定是增加。

2. 加氮氧是可以騙騙只懂環保法規的外行人。實務上以台化的機組規模要在煙道上加入足夠的稀釋氣體難度太高了,那個體積流量太大了。碰上內行一點懂燃燒原理的比對耗煤量/二氧化碳濃度,馬上穿幫。要做手腳只能在連續監測儀器上玩;但碰上環保局用他們自備的儀器現場檢測時可就完全沒輒,當場現形。

桃園的案例就是在連續監測儀出來的數據上動手腳被捉包。

ademon 2016-10-06 12:12 PM

引用:
作者micall.lee
那你要選擇相信別人給你的東西,也是你的自由


就像很久以前我在嘉義鄉間看到某工廠外面貼說自己多會做環保

然後旁邊的排水溝顏色很漂亮

所以你還是相信人家很會做環保,我也沒有辦法

嘉義某工廠我就不要說是哪一家了


上法院是看數據,不是看人

n_akemi 2016-10-06 12:31 PM

其實呢...空氣中有很多污染物,異味只是其中一種。

有些來源是無機化合物,而有些則是有機物,其中有些有毒有些則沒有...
撇開科學檢驗與造假勾結的事,聞不聞得到是一回事,會不會覺得噁心刺鼻不舒服則是另一回事。

就像有人吸到二手菸不舒服一樣,同樣聞到卻不會影響心情也大有人在...
但說完全沒有聞到味道,或味道的來源是汽車廢氣之類的...就有點太超過。

只有該區域有味道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附近工廠排放...
要繼續鬼扯請提出書面證據證明來源,而不是跟大家一樣用自己的鼻子判斷。

沒有辦法證明來源,跟沒有辦法排除附近工廠嫌疑同樣意義。
一般民眾才不管你這麼多,只要附近沒有異味其他不重要。

等完全正式停機附近仍還有聞到味道才能徹底排除該工廠嫌疑。
若情況相反,就能確定來源。

lfour 2016-10-06 12:54 PM

這個讓我想到小50,每一部都臭的要死,還有煙霧欺敵效果,但檢驗都能通過。哈哈哈

MUS 2016-10-06 01:00 PM

引用:
作者n_akemi
等完全正式停機附近仍還有聞到味道才能徹底排除該工廠嫌疑。
若情況相反,就能確定來源。


其實這樣做有個問題就是安慰劑效應, 真要排除工廠嫌疑的話必須要在民眾不知情的情形下關閉以及啟動去對照實驗

直接去問關閉後味道的差別, 一定會有民眾說關閉後味道"好像減淡"了, 就跟服了安慰劑後有舒緩效果一樣.

Beeru 2016-10-06 01:41 PM

引用:
作者leo800
1. 排氣量是用煙道面積X流速測出來,在製程煙氣中另行導入氮氣,流量一定是增加。

2. 加氮氧是可以騙騙只懂環保法規的外行人。實務上以台化的機組規模要在煙道上加入足夠的稀釋氣體難度太高了,那個體積流量太大了。碰上內行一點懂燃燒原理的比對耗煤量/二氧化碳濃度,馬上穿幫。要做手腳只能在連續監測儀器上玩;但碰上環保局用他們自備的儀器現場檢測時可就完全沒輒,當場現形。

桃園的案例就是在連續監測儀出來的數據上動手腳被捉包。

1.只加入新東西當然比較容易被發現,用換的流量依然一樣,也不用搞純氮氣. 這才是我原始的疑惑點.

2. 所以,至少還要加測 co2 與燃料才能防止暗管偷排這招
單用 "以標準含氧量之濃度為管制標準" 看來防止不了偷天換日(拿假換真)的手段
還是說 ,環保署有更高明的手段? :confused:

.

hareluya6510 2016-10-06 01:53 PM

引用:
作者n_akemi
其實呢...空氣中有很多污染物,異味只是其中一種。

有些來源是無機化合物,而有些則是有機物,其中有些有毒有些則沒有...
撇開科學檢驗與造假勾結的事,聞不聞得到是一回事,會不會覺得噁心刺鼻不舒服則是另一回事。

就像有人吸到二手菸不舒服一樣,同樣聞到卻不會影響心情也大有人在...
但說完全沒有聞到味道,或味道的來源是汽車廢氣之類的...就有點太超過。

只有該區域有味道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附近工廠排放...
要繼續鬼扯請提出書面證據證明來源,而不是跟大家一樣用自己的鼻子判斷。

沒有辦法證明來源,跟沒有辦法排除附近工廠嫌疑同樣意義。
一般民眾才不管你這麼多,只要附近沒有異味其他不重要。

等完全正式停機附近仍還有聞到味道才能徹底排除該工廠嫌疑。
若情況相反,就能確定來源。


我說的一直都是工廠排放的異味
你沒注意到環保局檢測都是用硫氧化物或是硫化氫檢測值來回應舉報異味的案件
臭味可以被量化,就算是用官能法也算是量化
而這些可以被量化的異味物質,超標都是可以被罰款的

雖然騎了快30年機車,對於汽機車排氣的味道也快麻木了
但是汽機車的尾氣味道還是可以辨識的。


既然講起異味,你知道台化又被抗議排放臭氣了嗎?
昨天回家,在外面遇到隔壁鄰居正要去散步
幾個月前他問我現在公司股票能不能買,我告知他工廠現況後
他去買了20張,每張賺了8000塊
昨天閒聊了一下股票,又聊到了台化,他說台化又被投訴了
它本身是台化退休的,今年都六十幾了,常常會去打聽到一些消息

他說10/4下午,有人聞到燃燒的臭味從台化廠區飄出
後來證實是竹和路上有民宅發生火警

上次他戴口罩出門買東西,有人問他"台化太臭了才戴口罩對吧"
他回說"拎北住這幾十年,只有感冒才戴口罩啦"

異味還是要看種類的,像台化就沒有橡膠相關製程
那些類似燒橡膠異味或是燃燒稻草的異味,都要算台化排放的?

hareluya6510 2016-10-06 02:13 PM

引用:
作者Beeru
1.只加入新東西當然比較容易被發現,用換的流量依然一樣,也不用搞純氮氣. 這才是我原始的疑惑點.

2. 所以,至少還要加測 co2 與燃料才能防止暗管偷排這招
單用 "以標準含氧量之濃度為管制標準" 看來防止不了偷天換日(拿假換真)的手段
還是說 ,環保署有更高明的手段? :confused:

.


CO有檢測
CO2也有排放標準

台化煙囪排放量是數千 NM^3/min
這樣運轉一天要用的CO2成本高的可怕

另外就是廢氣處理量是有許可量的
而彰化環保局的認定是以排出煙囪外的量來計算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0160904/942155/

這代表台化實際上能排放進FGD的廢氣量就得比許可值少很多
然後要在後端加氣稀釋氣體,鍋爐就得減少燃燒量
鍋爐燃燒量減少=產量減少=賺更少錢
後段加氣越多=營運成本更多=賺更少錢

對於企業來說,碳排放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不然台積電幹麻買綠電?)
在自己的煙囪灌CO2根本搞自殺呀
而且多少煤產生多少CO2都可以計算,時間一久兩邊數據會兜不起來
那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2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