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2015男網(ATP)費德勒(RF)即將迎接1000勝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67846)

napaj99ertaeht 2015-08-25 11:40 AM

引用:
作者滄桑v2
國際網協的規則 25. A GOOD RETURN

b. After the ball in play has hit the ground within the correct court and has spun or been blown back over the net, the player reaches over the net and plays the ball into the correct court, provided that the player does not break Rule 24

是的, 一彈後只要身體沒碰到網都算合法擊球, 但 Djokovic 在 2014 Miami 決賽的擊球方式就讓 Murray..

V-kwDTaSsqA
謝謝滄桑兄幫助解答。 :like:

轉一篇新聞(節錄),是關於RF此次在Cincy,面對二發時所使用的"類半截擊"回發:

辛辛那提的場地球速較快,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激勵了費德勒,
讓他在面對阿古特的第二發球時,令人震驚地持續在發球線附近做出凌空半截擊的動作。
而在自己的第二發球時,他則選擇頻繁上網,在首盤大量採用這種詭異的方式,
大概也與他糟糕的一發進球率有關——只有27%。
不過沒有關係,費德勒早就指出,阿古特那種“黃油麵包”式的雙手反拍不足以對自己製造威脅。
也許阿古特也同樣如此看待費德勒的反拍,不過費德勒的單手反拍,卻是他戰術體系中與眾不同的重要一環,
他能切能削,時而平擊時而上旋,這讓阿古特完全失去了擊球平衡,
而費德勒馬上會銜接一拍致命正手或者網前截擊——結果就是凌空得分或者阿古特回球失誤。

在埃德博格的幫助下,費德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已經為自己的比賽增加了更多進攻元素,
但是這一次的比賽,無論是進攻的次數還是種類,費德勒又讓我們耳目一新,
在面對網前技術捉襟見肘的阿古特時,費德勒一次又一次的用短球來調戲對手。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全新的變化,只是費德勒在面對阿古特時臨時特別啟用的,
還是為了在美網拿到第18個大滿貫,而打算長期使用的新技能?
如果答案是後者,那麼接下來的比賽就會變得非常有趣。
他已經34歲了,但他仍然非常健康,當然了,他也非常快樂,很多時候他也十分滿足,
他仍然處在最好的階段。而且他仍然感覺自己在網球事業上有所追求,
還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並不自滿。

於是我們終於洞察了這樣一個事實:
那就是費德勒深知一點,如果只是停留在在底線相持,
他恐怕不是德約科維奇甚至是穆雷的對手,即便是面對錦織圭、西里奇、瓦林卡,
或者陷入困境的老冤家納達爾,他也占不到便宜。
所以,如果想要再贏得大滿貫,就必須抓住機會,打出更加大膽而勇敢的網球。
這就意味着,他必須打出更加具有攻擊性和冒險精神的比賽,
還要混雜着切球上網、偷襲、網前小球、改變節奏、凌空截擊……
簡而言之,就是一種埃德博格式的網球。
當然也有人會說,這種比賽方式在今天已經不再適用了。
所以有一點必須清楚,那就是今天的費德勒,正打着一種已經沒有人再打的比賽,
而我們呢,聰明點的話就該安靜地坐下來,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全文_騰訊體育(簡體 不適勿閱):
http://sports.qq.com/a/20150824/010330.htm

napaj99ertaeht 2015-08-25 12:03 PM

來自ATP官網的文章:

在2015西南財團公開賽決賽中,費德勒以7-6(1)、6-3戰勝德約科維奇而奪冠。
在這場決賽中,費德勒的接發技巧令人嘖嘖讚歎。

費德勒在對方11次的二發中跑向發球區接發,其中7次直接通過接發回球得分。
他多次非常具有攻擊性地上前回球。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樣,他為大家展示了接發技巧的新篇章。

有些接發顯得非常極端,似乎發球才在場地上剛剛落地,費德勒就在賽場的中央截擊住了它。
費德勒在賽後也打趣地說,一開始他也把這種接發的方式當作是笑話一樣在練習,但後來發現是可取的。
辛辛那提的快速場地更是為費德勒的這種新接發方式如虎添翼。

費德勒在第一盤的比賽中就採取了這樣的接發策略,有八球這樣的接發,並且拿下了其中的五分。
這種接發方式的一個隱藏的好處,就是大大縮短了發球者可以為下一球作準備的時間,讓對手措手不及。

在正常比賽中,包括德約科維奇的頭5個發球局,費德勒都非常明顯地站在發球線6尺以內接發。
這種場面之前是幾乎聞所未聞。當費德勒迅速回球過網後,德約科維奇的回擊顯得很倉促,
正好給機會費德勒盡情展示他過人的網前技巧。

在首盤3-3時,費德勒更是連續使用這樣的接發技巧。雖然他沒有成功破發對手,
卻給對手施加了許多壓力,逼出了德約科維奇的多個破發點。

第二盤,在德約科維奇的第一個發球局,塞爾維亞人憑藉一個ace,以15/0領先。
然而,瑞士人連續接發了4個二發,包括三個是德約科維奇的雙誤。
這是全場比賽的唯一一局破發。而費德勒拿下了第二盤頭15分中的13分。

當費德勒領先7-6、4-1的時候,他在場上的攻擊性位置是非常好的。
從今年辛辛那提首場比賽到決賽,他在底線內的擊球占了48%,底線外擊球占52%。
整個禮拜中,只有8%的擊球是在底線2米開外發生的。面對德約科維奇強大的底線能力,
費德勒展示了一種新的、有效的打法。

這種接發技術聽起來也許有點老派,但在今天的男子網壇卻重新煥發生命力。

acura1203 2015-08-25 12:31 PM

引用:
作者napaj99ertaeht
acura1203兄,這邊想請教仔細一點,如果RF的擊球點,是在ND的場子上空,請問違規否? :shy:



感謝isnowcloud兄,還特意補上了新影片(6:11開始)。


你是指正在討論這球嗎?
我個人的看法, 過網擊球之所以會違規, 是因為球還沒過球網時, 算對手擊球的延伸, 這個時候擊球算妨礙對手, 所以不可以.
當球越過球網, 就進入了我的擊球範圍. 至於我在哪裡打到球, 打到球之前/之後球拍有沒有過網, 都沒有妨礙到對手, 也就沒違規的問題.
純粹是我的猜測........

滄桑v2 2015-08-25 01:19 PM

引用:
作者napaj99ertaeht
謝謝滄桑兄幫助解答。 :like:

轉一篇新聞(節錄),是關於RF此次在Cincy,面對二發時所使用的"類半截擊"回發:

辛辛那提的場地球速較快,這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激勵了費德勒,
讓他在面對阿古特的第二發球時,令人震驚地持續在發球線附近做出凌空半截擊的動作。
而在自己的第二發球時,他則選擇頻繁上網,在首盤大量採用這種詭異的方式,
大概也與他糟糕的一發進球率有關——只有27%。
不過沒有關係,費德勒早就指出,阿古特那種“黃油麵包”式的雙手反拍不足以對自己製造威脅。
也許阿古特也同樣如此看待費德勒的反拍,不過費德勒的單手反拍,卻是他戰術體系中與眾不同的重要一環,
他能切能削,時而平擊時而上旋,這讓阿古特完全失去了擊球平衡,
而費德勒馬上會銜接一拍致命正手或者網前截擊——結果就是凌空得分或者阿古特回球失誤。

在埃德博格的幫助下,費德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


以一個從 Pete Sampras 前時代開始看球的球迷來說

Federer 在 Cincinnati Final 的表現, 真的只能用"驚艷"來說 (雖然說這兩個字在他身上已經不足為奇 :D )

為什麼這樣說呢, 硬地一直是 Djokovic 最擅長的球場

[YOUTUBE]jgqcx3_1hao[/YOUTUBE]

以 2009 US. Open Final 對戰 Federer 來看, 6–7(4–7), 6–7(2–7), 4–6 的比數, 這位未來球王已開始嶄露頭角

果不其然在 2011 當年除了 French Open 外, 拿下另外三個大滿貫, 奠定之後 ATP No.1 的根基

兩位球員找來的教練也很有意思, Djokovic 找來了 Becker , 而 Federer 找了 Edberg

若不公布答案, 讓常看球賽的球迷來分配的話, 也一定知道是哪位教練配球員 ;) ;)

一方面突顯了球員內心的想法, 另一方面卻讓兩位當代傳奇繼續較量 :laugh: :laugh:

Federer 在這次 Cincinnati Final 讓 Djokovic 可以說是毫無招架之力的表現, 想必讓很多球迷感到百感交集 (包含在下).. :cry: :cry:

laurel 2015-08-25 04:51 PM

爛梨子在比蘋果

塞爾維亞人算哪根蔥啊...

艾德 II 2015-08-25 06:12 PM

引用:
作者laurel
爛梨子在比蘋果

塞爾維亞人算哪根蔥啊...


雖然我也不喜歡喬科維奇,
但是人家至少拿過9座大滿貫冠軍,
2011~2015大多時間都在世界第一的排名。
費爸的確很神,但是喬科也不是爛梨子... :jolin:

napaj99ertaeht 2015-08-25 11:27 PM

引用:
作者acura1203
你是指正在討論這球嗎?
我個人的看法, 過網擊球之所以會違規, 是因為球還沒過球網時, 算對手擊球的延伸, 這個時候擊球算妨礙對手, 所以不可以.
當球越過球網, 就進入了我的擊球範圍. 至於我在哪裡打到球, 打到球之前/之後球拍有沒有過網, 都沒有妨礙到對手, 也就沒違規的問題.
純粹是我的猜測........
雖然是你的猜測,但還是感謝答覆。 :)



引用:
作者滄桑v2
以一個從 Pete Sampras 前時代開始看球的球迷來說

Federer 在 Cincinnati Final 的表現, 真的只能用"驚艷"來說 (雖然說這兩個字在他身上已經不足為奇 :D )

為什麼這樣說呢, 硬地一直是 Djokovic 最擅長的球場

jgqcx3_1hao

以 2009 US. Open Final 對戰 Federer 來看, 6–7(4–7), 6–7(2–7), 4–6 的比數, 這位未來球王已開始嶄露頭角

果不其然在 2011 當年除了 French Open 外, 拿下另外三個大滿貫, 奠定之後 ATP No.1 的根基

兩位球員找來的教練也很有意思, Djokovic 找來了 Becker , 而 Federer 找了 Edberg

若不公布答案, 讓常看球賽的球迷來分配的話, 也一定知道是哪位教練配球員 ;) ;)

一方面突顯了球員內心的想法, 另一方面卻讓兩位當代傳奇繼續較量 :laugh: :laugh:

Federer 在這次 Cincinnati Final 讓 Djokovic 可以說是毫無招架之力的表現, 想必...
看著六年前的影片,發現兩人發球的今昔差異;
ND發球動作的起手勢有些改變,RF則是現今平均扣下的瞬間,似乎比早期快一些(不是指球速)。 :like:

isnowcloud 2015-08-26 12:10 PM

引用:
作者滄桑v2
以一個從 Pete Sampras 前時代開始看球的球迷來說

Federer 在 Cincinnati Final 的表現, 真的只能用"驚艷"來說 (雖然說這兩個字在他身上已經不足為奇 :D )

為什麼這樣說呢, 硬地一直是 Djokovic 最擅長的球場

jgqcx3_1hao

以 2009 US. Open Final 對戰 Federer 來看, 6–7(4–7), 6–7(2–7), 4–6 的比數, 這位未來球王已開始嶄露頭角

果不其然在 2011 當年除了 French Open 外, 拿下另外三個大滿貫, 奠定之後 ATP No.1 的根基

兩位球員找來的教練也很有意思, Djokovic 找來了 Becker , 而 Federer 找了 Edberg

若不公布答案, 讓常看球賽的球迷來分配的話, 也一定知道是哪位教練配球員 ;) ;)

一方面突顯了球員內心的想法, 另一方面卻讓兩位當代傳奇繼續較量 :laugh: :laugh:

Federer 在這次 Cincinnati Final 讓 Djokovic 可以說是毫無招架之力的表現, 想必...


7:10
11.40

這兩段實在是太神奇了,兩個選手都好威 :hungry:

isnowcloud 2015-08-26 12:30 PM

另外看7:35的部分我認為
以現在Djokovic的功力應該網前球會處理得更細膩,角度更大過網急墜的速度更快
那個時期的技術和成熟度還是和現在有差

滄桑v2 2015-08-26 12:34 PM

引用:
作者napaj99ertaeht

看著六年前的影片,發現兩人發球的今昔差異;
ND發球動作的起手勢有些改變,RF則是現今平均扣下的瞬間,似乎比早期快一些(不是指球速)。 :like:


應該是為了對方接發球的回球, 要增加反應時間..

引用:
作者isnowcloud
7:10
11.40

這兩段實在是太神奇了,兩個選手都好威 :hungry:


[YOUTUBE]J5PfXRSWoC8[/YOUTUBE]

有在這段影片中嗎? :)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