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傳Google中止和華為合作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2020)
|
---|
引用:
wa...樓樓上的可以開告了 cdx沒收工就罵人...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https://www.techbang.com/posts/6374...-row-complained
手機App都在偷聽我說話?竊聽疑雲全球密佈,科技公司連連喊冤 2019年1月04日 在今年上半年,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伯恩斯(Kelli Burns)發現一個詭異現象,每當和朋友討論完一個主題,就會收到臉書傳送剛剛與友人所討論的相關內容,越想越不對勁,於是進行了測試,拿著手機討論許多不同主題,果然發現臉書會立即推送剛所提內容的****。 而相同的情況也發生在Google,美國網友 Mitchollow 在他的 YouTube 頻道上傳了名為「Google is always listening」的影片�***名翻譯成中文也就是「Google 隨時都在監聽」。 影片中他在所有瀏覽器全關的情況下,對著電腦說著他有多愛他的狗、並想為牠買很多好的狗玩具 (Dog Toy) 等等的對白,說完後打開 Chrome 繼續瀏覽網頁,驚訝的發現旁邊的****出現了兩則狗玩具的****。然而,他其實並沒有飼養狗、也沒有搜尋過任何關於狗玩具的紀錄。這樣奇妙的巧合,不禁使他懷疑 Google 是否真的透過麥克風在監聽他所說的話。 竊聽疑雲 用「Listen」(竊聽)和「Phone」(手機)同時作為關鍵詞在 Google 搜索,可以搜出6930萬條相關報導。 Facebook、Instagram、FB等資訊類和社交類平台首當其衝,不斷有網友吐槽疑似手機遭遇竊聽,「可怕」、「詭異」、「震驚」成為這些事件的關鍵詞。 他們都遭遇了什麼? 美國媒體 Vox 記者 Kaitlyn Tiffany,講了一次「發現被監聽」的親身經歷。 Tiffany 和朋友在回家小聚的路上,經過一家雜貨店,想買點啤酒晚上助興。店裡精釀啤酒五花八門,少說也有幾十種,還都是他們沒有聽過的牌子。一番詢問後兩人買了1手。 到家開始做晚飯時,朋友打開了 Instagram,隨後驚聲尖叫。這個啤酒廣告赫然列在他的 Instagram 裡,朋友表示自己從未嘗試過、從未讀到過、從未購買過、從未聽說過,僅僅在打開 Instagram 前的15秒大聲讀出了它的標籤。 手機是在竊聽我吧?這讓 Tiffany 的朋友感到毛骨悚然。 不只 Tiffany 一個人這麼覺得。 在 Reddit 上的話題「Facebook與Instagram是否在監聽我講話」話題中,網友 happypants40表示,前腳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地方與家人談論,後腳就在自己的訊息流中看到了一個旅行****,而此前從未搜索旅行相關訊息。 無獨有偶,再一次和兒子聊天討論廚房的管道設備後,訊息流中竟然莫名出現一個廚房水龍頭的****。happypants40表示一開始還以為是巧合,後來想想真的「So fucking creepy(驚悚)」。 類似的網友吐槽開始在各大論壇上氾濫,網友集體向這些應用的公司討說法:你們到底是不是在監聽我? 「關不掉的麥克風」 臉書表示,只要用戶開放臉書麥克風使用權限,臉書便可收聽到附近人們的談話內容,但也否認收集這些對話跟推送廣告有關,這樣做是想針對使用者所在的環境和行為分析,是一項推動個人化功能的計畫,而且「並非無時無刻都在收聽。」 Facebook 表示這不是在「監聽」,推廣合作企業產品的****都是從滿足用戶需求的角度考慮的,並且也通過了相關統計學理論的論證,符合市場需要。 在這些大公司的回應中,針對「監聽」這件事只是寥寥幾句的否認,最後乾脆說道,你可以關麥克風權限。 相對於各大公司的回應,一些專業人士的說法,就顯得有理有據多了。 Facebook ****部門有一位工程師 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在《連線》雜誌上撰文解釋了為什麼 Facebook 不能監聽用戶。 有三個理由: 第一,監聽用戶產生的資料非常多,Facebook 難負其重。 整個過程就相當於用戶在持續不斷地給 Facebook 打電話。以用戶使用半天手機來計算,這一過程產生的資料僅在美國就有20PB,是 Facebook 每天處理資料的33倍還要多。而且,在「打電話」狀態,也會影響手機的其他功能。 第二,像智慧助理那樣監控,Facebook 很難做到。 智慧語音助手都需要特定的觸發詞來喚醒,但 Facebook 沒有特定的喚醒詞,想從談話中獲取每一個對它有價值的關鍵詞,需要在本地(手機上)將語音轉換成文本進行識別。整個過程,就是算 iPhone X,分分鐘也得變成磚。 第三,用戶語音資料,對****商來說沒多大價值。人們還是太自戀了。 就算這個說法是真的,但仍舊有一個問題需要回答:如果不是通過語音竊聽,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竊聽」無處不在 透過麥克風竊聽談話來獲取用戶訊息,只是萬千選擇中的一種。 各大公司想要「竊聽」一個人的訊息與狀態,有太多太多的方法。 比如你所處的地理位置、電子郵件上隱含的工作地址、你在社群媒體上的互動、發佈的內容,甚至你沒有連接上的 wifi,社交媒體上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個讚等等等等。 這些中的每一個訊息,都能夠將你暴露在廣告商的目光之下,更何況這些大公司能夠把這些內容整合關聯起來呢? 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它們的「監視」之下。你的下一步,可能也在它們的預料之中。 回到上文提到的 Kaitlyn Tiffany 和朋友的例子。 他們已經在其他地方提供了大量的訊息,比如六個月前,她在那個雜貨店註冊了一張卡,她在一個以生產精釀啤酒而聞名的地方長大等等。 然後,再結合一些社交媒體上的資料,以及她這個年齡段的群體特徵,推斷出來他們買的什麼啤酒,並不算太難。 也許,這就是獲得效率的代價吧。 但誰又希望拿隱私換方便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 |
引用:
所以可以推論他是中招了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我還濛濛哩 中國字幾關起門來玩的東西自己爽就好 電影戰狼自爽字看,國產卡通國產電影都自爽騙錢用.... 以後手機也準備自爽....手機內建毛語錄,習語錄.....內建黨部支線電話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我知道所有買股票的人都中招了 全世界的經濟將一起衰退,沒有人是贏家 |
我有點後悔在這串留言...完全沒想到討論這麼激烈,會不會被站長整串封殺啊! :nonono: :fear:
|
有點問題, wiki 台灣被大陸人搶走...
越封鎖越愛用 引用:
|
引用:
我的股票都是紅色的耶.... :D |
引用:
大大不是買美股吧 :shy: |
我大華為有B計畫,等著特不靠普投降!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