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嚴懲酒駕 林佳龍提議沒收車輛!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40767)

Snorlax 2018-01-16 02:47 PM

引用:
作者tbsky
那...不然還能怎樣哩?文明國家不就是這樣嘛,又不能剁手..


說對了,那就沒入並拍賣犯罪工具,一切符合文明國家作法∼

引用:
作者tacowave
我們來說個最實際的......大家認為酒駕(成立酒駕且不限於最低罰則)一次最低該罰多少?


我前面才貼了一個酒駕七次男不繳罰金選喝酒喝到暴斃。。。罰金是可以繳不出來的
訂一億也沒用,老子沒錢,結案。。。

tbsky 2018-01-16 02:49 PM

引用:
作者Snorlax
說對了,那就沒入並拍賣犯罪工具,一切符合文明國家作法∼


這也不能撫平受害者家屬悲痛吧..

u8526425 2018-01-16 02:49 PM

引用:
作者Snorlax


只是抓去關,既無法撫平受害者家屬悲痛,納稅人你我還要付錢供他免費吃穿住,這叫公平正義?

如果可以關到他生香菇
其實也不錯啦

想去哪不能去哪
想喝酒沒有酒
想開車不能開
嗯嗯
這個錢
我覺得該花

tbsky 2018-01-16 02:52 PM

引用:
作者Snorlax
我前面才貼了一個酒駕七次男不繳罰金選喝酒喝到暴斃。。。罰金是可以繳不出來的
訂一億也沒用,老子沒錢,結案。。。


這個案例很好啊,繳不出來所以要去關啊,被關的時候當然也不會酒駕了。當然他是抱持著周處的精神更上一層樓就是了。

Snorlax 2018-01-16 02:52 PM

引用:
作者tbsky
這也不能撫平受害者家屬悲痛吧..


如果只要酒駕就沒入車輛(不管有無肇事),那總拍賣所得應該會很多

所有拍賣所得弄個基金,專賠給受害者家屬? 我覺得可以

tbsky 2018-01-16 02:57 PM

引用:
作者Snorlax
如果只要酒駕就沒入車輛(不管有無肇事),那總拍賣所得應該會很多

所有拍賣所得弄個基金,專賠給受害者家屬? 我覺得可以


個人覺得不只是要沒入車輛(前提是車是他的),還要立刻凍結財產。前陣子不是有個人賣油給北韓結果名下財產全被凍結嘛?感覺法律要做還是做得到的。財產凍結之後再來看看怎樣可以罰得比較多就那樣罰,不然就去關。

Snorlax 2018-01-16 02:58 PM

引用:
作者tbsky
個人覺得不只是要沒入車輛(前提是車是他的),還要立刻凍結財產。前陣子不是有個人賣油給北韓結果名下財產全被凍結嘛?感覺法律要做還是做得到的。財產凍結之後再來看看怎樣可以罰得比較多就那樣罰,不然就去關。


文明國家的前提跟作法,不能二罰,不能二罰,不能二罰

tacowave 2018-01-16 02:59 PM

引用:
作者Snorlax
說對了,那就沒入並拍賣犯罪工具,一切符合文明國家作法∼



我前面才貼了一個酒駕七次男不繳罰金選喝酒喝到暴斃。。。罰金是可以繳不出來的
訂一億也沒用,老子沒錢,結案。。。


我一直搞不懂 強制執行為啥在這種案例上不可以適用,又,既然繳不出來,車子還繼續開?

這才是讓我納悶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車子,為啥不賣掉繳款,如果是別人的車子,都知道這個人酒駕N次又繳不出罰款了,還要借給他開是哪招

tbsky 2018-01-16 03:02 PM

引用:
作者Snorlax
文明國家的前提跟作法,不能二罰,不能二罰,不能二罰


抱歉小弟不是法律人,所以何謂二罰這就真的不了解了。但是判罰前總可以先評估罰款金額吧?凍結財產來評估不行嘛?

Snorlax 2018-01-16 03:05 PM

引用:
作者tacowave
我一直搞不懂 強制執行為啥在這種案例上不可以適用,又,既然繳不出來,車子還繼續開?

這才是讓我納悶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車子,為啥不賣掉繳款,如果是別人的車子,都知道這個人酒駕N次又繳不出罰款了,還要借給他開是哪招


不只是繳不出來,而且第一次就會被弔銷執照,所以後面全都是無照駕駛

車子行照不是他的名字,或者是用親人朋友名字買(如金錢豹顏女)

如果有個人有酒駕前科或無照,而『親友』又借車給這個人,有人認為這個『親友』可以是善意第三人嗎?根本可以叫『共犯』,沒入並拍賣犯罪工具我認為真的是剛剛好。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35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