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Intel下代Skylake時脈不高,但性能將會有明顯提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74202)

bureia 2015-04-29 11:54 PM

剛看到的Skylake-S Core i5/i7規格
http://www.cpu-world.com/news_2015/...CPU_lineup.html

4核TDP 65W :shock:
那2核不知道能壓到多少 :hungry:

蔡辛錓 2015-04-30 12:53 AM

引用:
作者粉味男孩
當初Core2不是有分E6跟E4嗎?
Skylake-S就把4790K打爆了

還有頂規的Skylake-K還沒爆出, intel也學NV搞兩種晶片,用一個世代的產品打對手兩代
10nm延後了,所以Skylake-K可能留著對付zen 16核

如果Zen真的有打算出16核
我猜是像Atom那種小核心
不會是主戰場
Zen給主流PC用的還是4~8核
效能最多高出i5一些
某幾項測試能贏i7一點

AMD不是intel
沒本事玩兩個腳位
FX AM3+弄的上不上、下不下的 :flash:
下一代連ARM都能用同一個腳位
火力集中下
再怎麼樣也比現在好吧

flatmode 2015-05-04 02:33 PM

引用:
作者nanri
其實也不能說AMD太短視,
畢竟當時的環境底下,
沒想到十幾年以後會因為當時的製程(130nm)限制,
記憶體控制器效率等的因素,把gprs設定在16會有這麼樣子的下場,
若是直說AMD在x86-64設定的時候短視,
"那也能說x86-32時代,為了相容real mode,而沒把gprs大幅增加,
是intel太短視。"是相同的道理。

其實加速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搞到程式碼不相容於前幾代的處理器,
要多快就有多快(MMX、sse x、AVX x、FMA3等等),
而當時x86-64推出,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之下要搞這個,
就自然而然的先求有,再求好,
如果真的gprs不夠用的話,再搞個x86-64 v2,
把gprs 16->32、甚至是64個,
也不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只要程式執行的時候,加個判斷式來判斷就好,
只不過倒不如就用擴充指令集去搞加速,會比較不用大費周章去大改特改了。


i386當年之所以只有8gprs最大原因是因為386當年只是應急下的向下相容的過渡產物. 既然是過度產物當然不會受到那群銀行業打滾的肥貓股東所重視 要不是iapx32難產intel本來可是要放生8086呢. 就像itanium對netburst,yamhill一樣. 對於intel那群肥貓股東們而言i386只是個過渡產品他們更注重iapx32, iapx32是stack machine based而且完全沒有register...而之所以這麼搞就是因為產品延伸性與獲利高成本更低與犧牲相對應的效能為代價來達成公司營收. 相較之下雖然x86效能更高但是獲利延伸性輸給stack machine 而因為transistor少且沒有integer register時脈可以拉非常高而且高階市場可以用串聯來達成效能最佳化而不用每次花大錢做 new uArh. 要不是因為當年intel工程師與股東之間長時間的內鬥x86也不會長年擺爛導致於後來想重視的時候已經很難再做改變

zergqq 2015-05-05 10:50 AM

iapx32如果是指iAPX432 ,當年最大阻礙還是同樣source code,iAPX432就是比80286慢
而且還用比較多 transistors, 6 ~ 321bit的可變長度指令要平行解碼就暈倒了...
從以前到現在,mem to mem都比reg to reg慢,不太懂stack會快的理由

flatmode 2015-05-05 02:20 PM

引用:
作者zergqq
iapx32如果是指iAPX432 ,當年最大阻礙還是同樣source code,iAPX432就是比80286慢
而且還用比較多 transistors, 6 ~ 321bit的可變長度指令要平行解碼就暈倒了...
從以前到現在,mem to mem都比reg to reg慢,不太懂stack會快的理由


事實上iapx研發時期極長 從1977年就開始研發直到1992年才放棄的(不過主因是被itanium取代, 而且過於燒錢卻效能比不過x86而終止)而iapx"4"32只是其中一個晚期代號而已 至於stack based的memory to memory對register based不具競爭力的見解是建立在modern processor architecture上 雖然經過optimized後對x86/risc而言同頻依然相對貧弱來說iapx卻是第一個使用cache subsystem跟instruction pipelining的uArh, 而transistor相較286/386來的多也是因為cache的原因 如果拿掉cache的話其core transistor count只有286的一半. 論同期只有inmos transputer跟wdc 65816有這個feature. 至於其他如8086,i386,68k,mips等同期產品由於沒有cache+pipeline雖然在home use上效能強壓stack machine但是在處理raw large data時卻因為integer register相對於cache subsystem而言太小了而顯得雞肋. 而且由於stack machine時脈好拉(300mhz default, 同期i386dx/68k只有16~33mhz )使得以前所有的弱點被暫時掩蓋了. 不過這些優勢在486以後就消失了...... 噢~忘了說iapx團隊就是後來惡名昭彰的netburst創造者.

至於stack machine的fix length opcoding其實最大問題是因為沒有instruction decoder而全靠logical unit暴力執行而產生大量waste cycle...只能說其設計過於短視了

wuciboy 2015-05-05 02:48 PM

引用:
作者蔡辛錓
如果Zen真的有打算出16核
我猜是像Atom那種小核心







假設28nm SHP ,cpu非module 16 core,還要塞至少4~8組GCN core

認真的嗎

蔡辛錓 2015-05-05 03:09 PM

引用:
作者wuciboy
假設28nm SHP ,cpu非module 16 core,還要塞至少4~8組GCN core

認真的嗎

我說的是下一代的Zen
用的是14nm FinFET
而且那個16核心的可能是類似Xeon Phi這種運算卡
GPU會有
不知道配幾核的GPU
CPU跟GPU都會比DT版的還要再簡化
簡單來說16核的產品是AMD以Xeon Phi為假想敵的HSA運算卡
以上是我的猜想

---

A closer look at Intel’s 72-core x86 Knights Landing chip and the race to exascale computing
http://www.itproportal.com/2013/11/...cale-computing/

wuciboy 2015-05-05 03:29 PM

引用:
作者蔡辛錓
我說的是下一代的Zen
用的是14nm FinFET
而且那個16核心的可能是類似Xeon Phi這種運算卡
GPU會有
不知道配幾核的GPU
CPU跟GPU都會比DT版的還要再簡化
簡單來說16核的產品是AMD以Xeon Phi為假想敵的HSA運算卡
以上是我的猜想

我知道你在說Zen,就算吃了三星神油但最後會不會是14/16nm FinFET,等AMD自己想公布在來說吧

蔡辛錓 2015-05-05 06:01 PM

引用:
作者wuciboy
我知道你在說Zen,就算吃了三星神油但最後會不會是14/16nm FinFET,等AMD自己想公布在來說吧

三星沒有神油
intel才有

那個16核心也是尚未證實的消息
說不定根本就沒有16核心的產品

wuciboy 2015-05-05 06:11 PM

引用:
作者蔡辛錓
三星沒有神油
intel才有

那個16核心也是尚未證實的消息
說不定根本就沒有16核心的產品

各站AMD APU/GPU的rumor表示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08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